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柯一梦的典故

南柯一梦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66 更新时间:2024/1/24 23:23:32

成语释疑: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南柯一梦,比喻梦幻的事。

成语出处:唐·公佐《南柯太守传》

1、元·郑廷玉《金凤钗》楔子:看荣华眨眼般疾,更疾如南柯一梦。

2、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吴用要问备细,撒然觉来,乃是南柯一梦。

3、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天子吃这一惊,撒然觉来,乃是南柯一梦。

成语故事: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成语接龙

南柯一梦→梦中说梦→梦魂颠倒→倒凤颠鸾→鸾回凤翥→翥凤翔鸾→鸾分凤离→离本趣末→末节细行→行若无事→事无常师→师道尊严→严于律己→己溺己饥→饥飡渴饮→饮水栖衡→衡虑困心→心灰意→冷窗冻壁→壁垒森严→严刑峻法→法力无边→边尘不惊→惊神泣鬼→鬼出神入→入理切情→情凄意切→切齿痛恨→恨相见晚→晚生后学→学如穿井→井井有条→条修叶贯→贯盈恶稔→稔恶盈贯→贯斗双龙→龙腾虎跃→跃马弯弓→弓影浮杯→杯水车薪→薪桂米珠→珠圆玉洁→洁清自矢→矢石之难→难舍难分→分香卖履→履霜坚冰→冰清水冷→冷面寒铁→铁证如山→山崩地裂→裂石穿云→云容月貌→貌似强大→大天白日→日暮道远→远溯博索→索隐行怪→怪力乱神→神龙马壮→壮志凌云→云蒸雾集→集苑集枯→枯枝败叶→叶瘦花残→残年力→力争上游→游目骋怀→怀丸操弹→弹丸之地→地塌天荒→荒淫无道→道长论短→短叹长吁→吁天呼地→地北天南→南去北来→来踪去路→路绝人稀→稀奇古怪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随遇而安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俗话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平浪静。人生遭际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存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轻松的办法,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的意思: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

  • 道不拾遗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道不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那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欣赏道不拾遗的故事。 道不拾遗的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宰相,对他言听计从。商鞅制定新法,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废除。这次变革,在历史上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主张

  • 原宪桑枢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原宪(公元前515年—公元前?年),字子思,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原宪为“原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追封“任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为先贤原子。 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

  • 天经地义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天经地义是什么意思?天经地义,经指规范,原则。义指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也指理所当然的事。此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518年夏、郑、晋、宋、卫、曹、邾、腾等诸侯国的大夫在黄文聚会。这些大夫们在商量

  • 举棋不定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举棋不定的意思: 举起棋子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常用来比喻遇事犹豫不决,缺乏主见。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举棋不定有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历史典故呢? 举棋不定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献公骄横粗暴,人们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卫国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卫献公的统治。卫献公失掉君

  • 中饱私囊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饱私囊的意思是什么?它一般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关于这成语有着怎样精彩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中饱私囊的历史成语故事。 中饱私囊的故事: 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他执掌晋国朝政大权后,勤政爱民,体谅百姓疾苦,希望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但是他却不善于约束手下官员。 有一年

  • 喜形于色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喜形于色的意思: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指控制不住内心喜悦 喜形于色下一句:喜形于色,厌藏于心。 成语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成语背后的故事:南北朝时期,魏国大臣高允深受皇帝的宠爱,在他暮年时期,

  • 削足适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削足适履的意思 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条件生搬硬套。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削足适履成语有着两个历史典故,小编会一一解说。 【近义】生搬硬套、杀头便冠 【反义】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削足适履的历史典故一: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

  • 东坡画扇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东坡画扇,出自(宋)何薳(yuǎn)《春渚纪闻》。讲述的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解决了制扇人的欠债故事,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关心,后用来比喻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 东坡画扇的故事: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

  • 举足轻重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举足轻重的意思:只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常用来比喻实力强大,地位重要,足以使局势发生变化。 【近义词】:至关重要 【反义词】:无足轻重、无关大局、无关紧要 故事出自《后汉书·窦融传》。举足轻重成语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成语历史故事 窦融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王莽夺取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