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随遇而安的典故

随遇而安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647 更新时间:2024/2/3 23:27:47

俗话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平浪静。人生遭际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存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轻松的办法,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的意思: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境遇中都能满足。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何缘故成了如此?水土不同是也。想一想,人如果像此橘,应该如何应对呢?当今这个社会,千变万化,每个人一生当中所处的环境不会一成不变,我们怎么去面对呢?有大智慧的人都认为,坚持自己的信念,随遇而安吧。

“随遇而安”成语出自清·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小编为大家献上: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尚。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手中的花种洒了满地。这时方丈在屋中说道“随遇”。小和尚看到花种洒了,连忙要去扫。等他把扫帚拿来正要扫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把散在地上的花种吹得满院都是,方丈这个时候又说了一句“随缘”。

小和尚一看这下可怎么办呢?师傅交代的事情,因为自己不小心给耽搁了,连忙努力地去扫院子里的花种,这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小和尚连忙跑回了屋内,哭着说,自己的不小心把花种全撒了,然而老方丈微笑着说道“随安”。冬去春来,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发现院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他蹦蹦跳跳地告诉师傅,老方丈这时说道“随喜”。

对于随遇、随缘、随安、随喜这四个随,可以说就是我们人生的缩影,在遇到不同事情、不同情况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具有心态就是“随遇而安”。而且,一个人如能不管际遇如何,都保持快乐的心境,那真比有百万家产还有福气!

学家苏东坡经多次被流放,可是,他说,要想心情愉快,只需要看到松柏与明月也就行了。何处无明月,何处无松柏?只是很少人有他那般的闲情与心情罢了。如果大家都能够做到随遇而安,及时挖掘出身边的趣闻乐事,甚至于去找寻苍穹中的闪耀星星,这样,就是环境没有任何改变,你的心境从此也会大不一样了。

环境往往会有不如人意的时候,问题在个人怎么面对拂逆和不顺。知道人力不能改变的时候,就不如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就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从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乐趣。从容地由不如意中去发掘新的前进道路,才是求得快乐与安静最好的办法。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道不拾遗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道不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那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欣赏道不拾遗的故事。 道不拾遗的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宰相,对他言听计从。商鞅制定新法,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废除。这次变革,在历史上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主张

  • 原宪桑枢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原宪(公元前515年—公元前?年),字子思,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原宪为“原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追封“任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为先贤原子。 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

  • 天经地义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天经地义是什么意思?天经地义,经指规范,原则。义指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也指理所当然的事。此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518年夏、郑、晋、宋、卫、曹、邾、腾等诸侯国的大夫在黄文聚会。这些大夫们在商量

  • 举棋不定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举棋不定的意思: 举起棋子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常用来比喻遇事犹豫不决,缺乏主见。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举棋不定有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历史典故呢? 举棋不定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献公骄横粗暴,人们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卫国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卫献公的统治。卫献公失掉君

  • 中饱私囊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饱私囊的意思是什么?它一般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关于这成语有着怎样精彩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中饱私囊的历史成语故事。 中饱私囊的故事: 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他执掌晋国朝政大权后,勤政爱民,体谅百姓疾苦,希望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但是他却不善于约束手下官员。 有一年

  • 喜形于色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喜形于色的意思: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指控制不住内心喜悦 喜形于色下一句:喜形于色,厌藏于心。 成语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成语背后的故事:南北朝时期,魏国大臣高允深受皇帝的宠爱,在他暮年时期,

  • 削足适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削足适履的意思 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条件生搬硬套。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削足适履成语有着两个历史典故,小编会一一解说。 【近义】生搬硬套、杀头便冠 【反义】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削足适履的历史典故一: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

  • 东坡画扇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东坡画扇,出自(宋)何薳(yuǎn)《春渚纪闻》。讲述的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解决了制扇人的欠债故事,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关心,后用来比喻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 东坡画扇的故事: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

  • 举足轻重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举足轻重的意思:只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常用来比喻实力强大,地位重要,足以使局势发生变化。 【近义词】:至关重要 【反义词】:无足轻重、无关大局、无关紧要 故事出自《后汉书·窦融传》。举足轻重成语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成语历史故事 窦融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王莽夺取西汉

  • 颠倒黑白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颠倒黑白成语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 【原文】此句由屈原《九章·怀沙》中的“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一句演化而来。屈原受楚怀王信任,遭到奸臣嫉妒,经过多次挑拨离间,楚怀王渐次疏远了屈原。屈原痛恨奸臣的丑恶行径,遂作《怀沙》进行讽刺批判。原句本意为: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高等的说成低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