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玉汝于成的典故

玉汝于成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82 更新时间:2024/1/22 10:09:39

汝:你。玉汝: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常省作“玉成”。意为如同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玉汝于成的故事:

张载(公元1020-1077年)是北宋郿县(在陕西)横渠人。张载年轻时喜欢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赏他的才学,劝他说:“读书人有自己的事业可做,何必非要谈兵呢?”张载便专心致志做学问。后来张载中了进士,先后当过几任地方官,因为他敢于直言,触犯了执政大臣,49岁就辞官回家,在家读书治学。

横渠是个穷乡僻壤,张载虽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够维持生计,还必须省吃俭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挂在心上。每天起来,他一头钻进书房,关起门来,整日苦读,时常思考问题而忘记吃饭和休息。深夜,妻儿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还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笔。远近许多青年纷纷前来从师求学。有些学生家境贫寒,没有学费,他反而补贴他们茶饭,和他们同甘共苦。张载在一篇文章中说:“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其实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

“玉汝于成”是说象玉一样爱护,来帮助你成功。

玉汝于成的词语辨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漫长的人生旅途,面对着种种的人生形式,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追求。但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危机时刻会降临,此时我们需要的就是积极地乐观地去面对。风雨中也许会有彩虹,危机中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危机是黎明前的黑暗,没有今天的日落西山,怎会有明天的旭日东升;没有今朝的危机,也许没有明朝的辉煌。危机并不是失败的征兆,他可以是引向胜利的火把。楚霸王项羽率领精兵猛将从江东席卷而来,他不给自己留后路,破了锅,沉了船,饥饿与死亡笼罩在每一个将士的身上。这破釜沉舟的危机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个将士,但这并不是绝路,而是蕴藏着一种生的机会。在危机中,将士们不只是杀了敌人,更是保全了自己。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身处各种的危机,并没有使他们走入绝境。面对着危机,他们没有畏惧而是更加坚强,在绝境中,他们彰显了自己,在危机中,他们成就了自己。或许没有危机,他们成就不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亦改变不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史。面对危机,需要的是智慧与坚强。对于那些不敢面对危机的人,这就是一场真正的危机,而对于敢于直面现实、自觉接受挑战的人来说,危机就是转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一个想变成珍珠的人就要有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执著,在危机面前,坚强起来。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危机面前丧失了信心,不去寻找新的机会。面对危机,痛并快乐着。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口若悬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口若悬河的成语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年轻时的郭象,不仅好学,而且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这使得他知识渊博,对于事情的分析也常常很独到。因此,郭象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了。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

  • 芝兰宝树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芝兰宝树的成语意思:芝兰:灵芝,兰草或香草;玉树:宝树。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故事译文 有一天,谢太傅问子侄们:“你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

  • 无出其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无出其右,成语,表示没有能超过他的,与天下第一相近似。出自《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无出其右的历史故事: 汉高祖刘邦初建汉朝的时候,有一些异姓的诸侯王。陈豨在代地谋反,高祖前去讨伐,路过赵国。赵王张敖

  • 篝火狐鸣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篝火狐鸣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字面翻译的意思是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像磷火,同时又发出狐狸的叫声。这是陈胜、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 讳疾忌医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讳疾忌医的意思: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个成语背后说的是怎么样的悲剧故事呢?主人公是谁呢? 春秋时,蔡国有个著名的民间医生,叫秦越人。他周游列国,热心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国家,见一家死了人,尸首已放了好几

  • 噤若寒蝉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成语“噤若寒蝉”,原指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形容不敢做声。中含贬意。蝉嘶于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为蝉到寒天,不能发声,形容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话。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噤若寒蝉的成语故事: 东汉末期,有一个叫杜密的人,为人厚道,做官

  • 脍炙人口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贺方回、柳耆卿为文甚多,皆不传於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

  • 阿谀逢迎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阿谀逢迎的意思:谄媚拍马投合对方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阿,迎合讨好;谀,奉承谄媚。逢迎,主动迎合。 近义词:阿谀奉承、阿其所好、投其所好、曲意逢迎 “阿谀逢迎”和“趋炎附势”都有“巴结、奉承”的意思。但“趋炎附势”专指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阿谀奉迎”泛指奉承拍马,迎合别人。 用法:联合式;作

  • 巴蛇吞象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巴蛇吞象"原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后来遂以此比喻人心贪得无厌.久而久之即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明代学

  • 石邑深涧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石邑深涧的意思是什么?“石邑深涧”用来形容森严的法律。事实上,执法必严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社会的秩序,但是立法的原则应该基於扬善。如果法律森严却不扬善,那么这些严厉残酷的施暴者本身也免不了被老百姓扔进那山涧的结果。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石邑深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