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北伐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从诸葛亮的《隆中对》中看出了什么?

北伐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从诸葛亮的《隆中对》中看出了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79 更新时间:2023/12/5 2:11:55

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人虽钦佩诸葛亮的忠勇,可也怀疑北伐之战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成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北伐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可以从诸葛亮当年所作的《隆中对》中窥知一二,当年,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拿下荆州,获取益州,以此为霸业基础。自此之后,便可东西呼应,发展壮大;

第二步,向西同诸戎搞好关系,向南安抚各个少数民族部落,并且,和东吴保持和平,最好,能结成同盟。

第三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派一员大将兵出荆州,然后,向北攻取宛城和洛阳。与此同时,蜀军的主力从秦川出发,兵分两路袭击魏国。

如此一来,兴复汉室将指日可待。

这三步谋划可谓是相当老辣,从中也可以看出诸葛孔明的绝世之才。刘备按此行事,实力一天天地发展壮大,逐渐有了同曹操抗衡的实力。当时,前两步已经大致完成,只要静待时机,刘备便可实现多年的夙愿。可惜的是,彝陵之战之后,荆州易手,蜀国的大批精锐部队也丧于东吴之手。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开始蠢蠢欲动,妄图浑水摸鱼。

尽管,诸葛亮苦心经营了五六年,暂时稳定了局势,可是,蜀国在短期之内,实在无法再实施此战略。因为,虽然诸葛亮修复了蜀、吴之间的裂痕,但是,荆州已经是要不回来了。

而且,能与东吴保持和平,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若要结成同盟,短时间内断然无法实现。如此一来,蜀国完成的前两步,又要重新走了。就算是再次实现了前两步,还要等时机成熟。

而曹魏的君主是一代明君曹睿,国内还有着能与诸葛亮一较长短的司马懿。由此说来,蜀国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诸葛亮满腹韬略,对此怎会不知。那么,他又为何执着地北伐呢?后世学者们经过研究,大致有这四种解释。

首先、兴复汉室是蜀国的立国之本,也是刘备用来凝聚人心的政治口号。正是凭借着这个目标,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团体才有了在益州执政的理由。入蜀之后,诸葛亮敏锐地意识道,如果,丧失了这一追求,蜀国的国力必将江河日下。

因为,相比于魏吴,蜀国的资源太少了。如果止步不前,就只能看着蜀国一步步走向灭亡。

其次、诸葛亮追随刘备数十年,对主公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刘备临终前令他兴复汉室,诸葛亮只能坚定不移地去完成主公的遗愿。所以,在诸葛亮的心目中兴复汉室是他的最高目标,也是他人生的意义所在。以至于,诸葛亮在北伐之初就怀着一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之情。

只不过,为了激励部下,他将这种视死如归之情深深地隐藏了下来。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要以此来报答先主。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隐居多年才得以遇见明主,一展抱负。他对刘备的感激之情,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他在北伐的时候,早已将个人的得失和生死置之度外。

其三、魏国兵多将广,幅员辽阔;东吴富庶安定,君臣一心。而蜀国经历大败之后人心惶惶,不知该何去何从。诸葛亮在此时毅然坚定地北伐,正可以让大家充满希望。如果,连德高望重的丞相都说北伐不可能成功,那么,蜀国就只好混吃等死,等待解散了。

最后、根据当时的实际状况,蜀国想要一举击溃魏国,是难如登天的一件事。即使是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蜀国想要灭魏,也要满足两个条件:

其一:蓄势待发的那种上进心。

其二,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如此说来,坚持北伐确实可以保持上述两个条件。因此,诸葛亮这样做,可能也是在敏锐地等待机会。如果,蜀国上下都只图偏安一隅,那么,即使魏国给蜀国机会,蜀国也抓不住。

可叹的是,五次北伐,第一次败于识人不明,误用马谡。第二次和第四次粮草不足,只能无功而返。第三次虽然攻取了武都、阴平两郡,但只能说是小胜。从北伐的大局来说,仍然是收效甚微。至于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已是油尽灯枯。他在战场中去世,也宣告了北伐之战的失败。

后世,虽然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北伐策略,讨论最集中的就是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甚至,有不少人臆断:如果,诸葛亮肯听从此计,则历史将会改变。其实,现代已经很难考据诸葛亮当时的心态了。不过,纵观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从中可以隐约看到,也许诸葛亮不以奇兵出子午谷而是挥转大军向祁山,只是现实导致的一种必然选择。

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是自取灭亡之道。其实,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才真正意义称得上是“全面大型战争”,其他三次只能说是“区域局部小型战争”。能动摇蜀汉国力的只有:第一次与第五次北伐。但是第一次北伐,汉军除了在街亭略损兵马外,其他情况并没有损伤,至于第五次北伐,蜀汉的最大的损失就是诸葛亮的去世。

尽管,诸葛亮北伐未成,但是,他的忠义之气永存世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杜甫对他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着实写出了无数世人的心声。

标签: 北伐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明初功臣之死有哪些不可消灭的影响?竟造成朱允炆无将可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初,朱允炆

    在朱元璋的一生当中,杀人或许是常有的事儿,早年的时候他可以和元朝作战,而晚年的时候他又亲自主持了几次朝廷内部的屠杀和清洗,现在我们却要看一看,朱元璋在杀掉了诸多的功臣之后,给明朝未来的走向留下了什么样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他死后的那个明朝,明初时候的众多变故可以说都离不开朱元璋的这一举动,今日趣历史就来

  • 古代的退休制度始于什么时候?唐代韩愈在其作品中如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退休制,唐代

    退休制度一直是深受重视的社会性问题,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讨论从未停止过。而前一段时间部分专家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建议,使得退休制度再次成为热点话题,社会大众就退休年龄以及退休保障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各种说法,莫衷一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事实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

  • 现代很多人都不会读书,古代哲人曾提出了什么读书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读书

    读书,是为了汲取知识,丰富自身的精神营养。但很多人不会读书,找理由说自己记性不好,前头读后面就忘了。为此,不少古代哲人提出了不同的读书方法,今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借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名相诸葛亮,提出了“观其大略”读书法,读一本书,知道这本书的精华就可以了,没有

  • 武安君这个封号有什么可怕之处?4人有幸获得却都很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安君,封号

    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封号,千年来,此4人有幸获得,但结局都很惨,它叫做武安君。想必很多人听到这里就有一些印象了吧,秦国的大将白起曾经就有过这样的爵位,但至此以后,他就因为长平一战,死了四十多万人,引得众人大怒,也因此被秦王治罪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为当初秦王授予白起

  • 皇帝将虎符交给了将军,难道就不怕他们造反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帝,虎符

    看过古装的战争片的人,很多都会注意到一个小小的事物——虎符。虎符虽然很小,却有着巨大的作用,倘若说玉玺是一国之君的象征的话,那么虎符便是一国之军的号令牌。也就是说,拥有了虎符之人,便拥有了整个军队,因为它可以调动千军万马。虎符源于中国,后来还传到了朝鲜、越南等国家。虎符传说是西周姜子牙所发明,在中国

  • 方腊手下也就八大金刚,为何让梁山108位好汉死伤过半?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方腊,梁山

    梁山大军被招安后,朝廷立即派以宋江为首的征讨方腊大军南下,全力铲除匪首方腊。而在征讨方腊一战中,梁山兄弟死伤一大半,损失惨重。大家都知道梁山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汉,而区区方腊集团排的上号的,也就方腊手下八大金刚,那么为何让梁山108位好汉死伤过半呢?主要原因其实有3个。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为何说宋朝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宋代没有杀谏臣的例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知识分子

    一部《说岳全传》让老百姓都知道了岳飞冤死风波亭、秦桧奸臣害忠良的故事。于是,人们印象中的宋朝皇帝都是不讲道理的暴君,朝廷的官员都是沆瀣一气的腐败份子。再加上明清小说《水浒传》的推波助澜,更加坚定了宋朝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昏君在位,奸臣弄权,朝政一片昏暗,士子们处境艰难,社会民不聊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

  • 宋朝很多士大夫经常提出谏言,那他们最后到底怎么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士大夫

    宋朝的士大夫脾气是最大的,皇帝历来都是没人敢挑战的,陪伴在君王身边,都是非常危险的,说话办事都要十分的谨慎,一不小心就要被问罪。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对皇帝说的话反对,他们都经常只是随声附和。在宋朝的时候,情况却不一样,有很多大夫都敢直接反对皇帝所说的,而且经常提出谏言。那么他们到底最后怎么样了呢,受罚了

  •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赵匡胤真的会在宋初定下“金匮之盟”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宋初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当年他只是后周的一位臣子,后来被属下架着,黄袍加身登上帝位,这就是宋太祖黄袍加身的故事。赵匡胤也是一位政治家,登上帝位以后怕自己的属下也效仿自己黄袍加身,通过酒宴的方式威逼利诱要求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交出兵权,这就是著名的成语“杯酒释兵权”的由来,不过这也直接导致了宋朝文强

  • 抛开《三国演义》这本虚构的小说,真实史料对关羽有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三国演义》

    关羽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最高官位至前将军,汉寿亭侯。《三国演义》中称他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是蜀国重要的大将之一。关羽的奇妙之处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推向神坛,从一个人变成一个神。不仅中国人崇拜关羽,就是在朝鲜半岛也遍布关羽庙,受万家香火。中国的跨国英雄,关羽是第一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