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操当初对汉室忠心,但他的心思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

曹操当初对汉室忠心,但他的心思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43 更新时间:2023/12/9 10:45:54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原本只想当汉征西将军的曹操,究竟何时何地何事,让他改变了初衷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也被一些人指责为逆臣。这是因为在他的人生中,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自己的势力添砖加瓦。虽然曹操一生没有篡位称帝,但是他将朝廷中的反对势力消灭一空,为自己的后代篡汉奠定了基础。在曹操去世后不久,他的儿子就迫使汉献帝禅位与他,建立了魏朝,而曹操也被追赠为魏朝的太祖武皇帝。

但是,曹操在刚开始还是怀有匡扶汉室的心思的。他在自己写的自述《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就表明了这一态度。他在文中说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说在自己的事业初始阶段,本意是想当个好郡守,可是也没能如愿。后来担任武职后,曹操还抱着为国家立功的心愿,想要去西边与异族作战的疆场立功封侯,成为汉朝的征西将军。但是,遭遇了董卓之乱,曹操的愿望又没能实现。

就这样,曹操在文章中表白了自己为汉朝立下的功劳。他说假如没有自己的存在,这个天下就不知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自己最终担任了汉朝的宰相,位极人臣,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愿望。但是,自己走到这一步,也不能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力。他说一旦交出手中的权力,就会天下大乱,而且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也不免遭受飞来横祸。

我们看曹操的这一篇自述,里面虽然有曹操粉饰自己,为自己辩护的意思,但是里面也有曹操真实的心思。他也确实在事业初期对汉室忠心,并且有匡扶汉室的心愿。但是,在后来,随着时过境迁,曹操的心思已经变了。他把一切都归结为外界的压力,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是,如果他自己的主观意愿在内,外界的环境哪里会有那么大的作用。荀彧不也是官居高位,他就能够为汉室去牺牲生命也不改自己的本来心愿。

那么,曹操的心思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呢?我们从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里看不到答案。不过,我们从曹操的生平能够看到一丝端倪。那就是在董卓掌权的时候,曹操逃出京城。他回到故乡招兵买马,号召天下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在讨董联军组成后,为了联军的团结,本来是联军的召集者和组织者的曹操,将盟主的位置让给了袁绍。可以说,没有曹操的努力,讨董联军是不可能组成的。

在讨董联军取得了一些胜利后,为了躲避联军的锋芒,董卓率领军队,裹挟着朝廷撤往了长安。在这个时候,曹操建议联军起兵追击董卓。但是联军之中,从袁绍以下惧怕董卓的强军,没有人敢去追击董卓。曹操在劝说无果之下,毅然率领自己的军队去追击董卓。

但是,在追击的过程中,曹操在荥阳被董卓的部下徐荣打败。曹操在战斗中中箭受了伤,自己的马也被打伤,是自己的族弟曹洪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曹操才得以逃命。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曹操为了匡扶汉室,可谓竭心尽力了。

而到了曹操奉迎汉献帝的时候,曹操对汉室的态度就完全改变了。他虽然将处于饥饿的边缘,无依无靠的汉室朝廷迎接到自己的领地,保证汉献帝君臣衣食无忧。但是他却对于朝廷的大权把持不放。

曹操在将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领地,马上就接受汉献帝的封赏。曹操成为假节钺、录尚书事,后来又担任大将军。这样,曹操就将汉献帝朝廷的军政大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时的曹操,已经不是过去汉室忠臣的姿态,而变成地地道道的权臣了。

如果说曹操改变对汉室的态度,就发生在荥阳之战和奉迎汉献帝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如果再具体一些,那就是在荥阳之战到联军解散的期间。当荥阳之战后,经历九死一生的曹操,率领残兵败将回到讨董联军位于酸枣的大本营时,他看到的是正在举行宴会,花天酒地的诸侯们。曹操见了这个情况,十分气愤。他当场就对他们进行了指责,并为联军制定了下一步的计划。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可是,面对曹操的指责和建议,诸侯们不以为意,没有一个人赞同曹操的建议。不久,联军就因为诸侯们各怀鬼胎,难以继续维持下去而解体了。各路诸侯率领各自的军队回到自己的领地。由于汉献帝被董卓挟持,天下形成了权力的真空。各路诸侯开始互相征伐,扩充势力,天下从此进入了战乱之中。

曹操在酸枣指责诸侯,并向诸侯们建议下一步在作战计划,应该是曹操对匡扶汉室江山做出的最后一次努力。但是面对这一群根本就无意汉室天下,只顾自己私利的诸侯,曹操也无可奈何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曹操从心底已经放弃了恢复汉室江山的想法。

在此后,诸侯军解体,大家各奔前程的时候,袁绍和曹操的对话,已经显露了曹操心意的改变。袁绍对曹操说自己想要夺取天下的方针,说是要统一北方,然后率军南下,渡过黄河争夺天下。而曹操则说,自己凭借自己的才能,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不能抵挡的。从袁绍和曹操两人的对话,我们就能够知道,这一对过去的发小,这时已经舍弃了复兴汉室的理想,开始为自己的前途而奋斗了。

在此之后,曹操开始了自己事业的奋斗。在奉迎汉献帝的时候,他已经成为颇具实力的割据势力。不过,这时的曹操奉迎汉献帝,目的已经不是过去重整汉室江山了。他的实质的目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用汉献帝这块招牌来为自己的事业服务。最终,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也越来越骑虎难下。曹操只能不去亲自篡汉来自欺欺人,把篡汉代立的事情交给他的儿子曹丕去做了。

标签: 曹操汉室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没有利用当时蜀中空虚的机会,袭取西川?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西川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占领汉中后,没有趁势继续夺取西川,是不是他的战略失策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率领军队主力开始攻打盘踞汉中的张鲁。

  • 北伐形势一片大好,为何孙权不配合关羽在淮南发动攻势?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关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襄樊之战中,关羽胜利在望之时,为何孙权不配合关羽反而袭击荆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这次战役中

  •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具体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具体指的是什么?府、州、县每五十50家要设社学一所,用于招收八到十五岁的民间儿童入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儿童入学后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必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另外还要讲习社会之礼。明朝设

  • 明朝推行的开中法是什么?有什么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朝推行的开中法是什么?有什么用?此法旨在恢复受严重战祸之害的地区的经济。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时推行了开中法,把粮食分配到山西这个萧条和贫困的地区。这是一种颁发凭证的制度,给商人提供了利润的刺激;它诱使商人用自己的资财运粮食到西北去。为了酬报商人水运的粮食,商人们被

  • 在《三国演义》中,能够单挑吕布的将领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布,将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谁才是能够和吕布单挑的对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时期,吕布是当之无愧武勇第一的武将。他弓马娴熟,武艺过人,号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邓艾的成功,能证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能成功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邓艾,魏延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同样是避实击虚,为何邓艾就能够成功,魏延的建议就不被采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时期,一提起诸葛亮的北伐,就会说起魏延的“子午谷奇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却没有得到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天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同时得到了两人,也没能得到天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看《三国演义》时,有一句话让人过目不忘,那就是当年水

  • 诸葛亮的《隆中对》出了什么意外?为何没有完成计划?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隆中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隆中对》震古烁今,刘备最后的失败,源自于对它执行的半途而废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每一个政治集团都有自己的战略纲领,奋斗目标。在三国时

  • 汉中之战时,如果曹操听从了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会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中之战,曹操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夺取汉中,不听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攻打益州,是不是他的失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因留在汉中的军队遭到刘备的攻击,夏

  •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马超未能参加刘备的夷陵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超,刘备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时,重号将军只有马超还在人世,为何刘备不带他一起出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五虎上将各个英勇。在这些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