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朱元璋各封了哪些藩王?和当地的政府官员的关系怎么样?

朱元璋各封了哪些藩王?和当地的政府官员的关系怎么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76 更新时间:2023/12/6 8:21:56

说到明朝的朱元璋很多网友都说了其实这个人真的不简单的,最大的功绩就是推翻了蒙元的统治,恢复了名族的平等这样的事情了,说到帝王很多网友都知道需要三宫六院的媳妇很多,所以孩子也很多了,朱元璋有25个皇子,这25个皇子都分到了各个地方做了王,那么这些王和当地的政府官员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位是一种爵位,属于爵位制度。地方官是官位,属于行政制度,两者若同时出现在一地,那么当地应该听谁的呢?

在古代先秦时期,朝代的最高统治者都被称为“王”,如周武王、周文王、纣王等等,直到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取代了以前“王”的称谓。但是“王”已经作为一种爵位传承了下来。

周朝实行分封制,将有功之臣和宗室分封到各地,以周天子为大宗,各诸侯王为小宗,小宗听从大宗的命令。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的一句“非刘姓子孙不得称王,否则天下共击之”,这句话成为了后世几千年的封王标准。王也成为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爵位。

明朝的藩王有亲王和郡王两个等级,朱元璋开国之初,将自己的子孙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但是各藩王的领地内又有中央派任的地方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复杂。

朱元璋封王的本意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是又不想让这些子孙留在京城勾结朝臣,怕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而且开国之初,各地都还不稳定,只有自家人前去镇守,朱元璋才能放心。可以说,开国之初的藩王还是有比较大的权力的,与地方官的分工也比较明确,此时还没有较大的冲突。

随着朱元璋休养生息的政策一步步落实,社会也开始恢复稳定,但藩王的势已然做大,朱元璋又狠不下心来对付藩王,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时,藩王势力已经发展到跟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建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下令削藩。俗话说:权力滋生欲望。藩王们在领地内俨然就是皇帝派头,只是名义上要遵从中央政权的领导,所以说藩王势力本就与中央政权貌合神离,这下皇帝要把自己的权势夺走,藩王们纷纷不干了,由朱棣领头,开了靖难之役。最终结果当然是以朱棣为代表的藩王势力胜出,朱棣成功登基称帝。

朱棣登基后,由于自己是藩王上位,对各地的藩王势力更加忌讳,虽然对自己的皇帝侄子很不满,但是依然继承了建文帝的“削藩主张”,只是朱棣做得比建文帝高明、隐蔽一些,也愿意花时间去耗。随着朱棣及继任者对藩王势力的打击,各地藩王又不能拧成一股绳,结果中央取得完胜,经过两三代人的努力,各地的藩王已经空有一个名头,而无任何实权了。

朱棣之后,历代皇帝都对藩王势力进行强力打击,虽然偶尔会有一些藩王的余部死灰复燃,但在中央的强力镇压下也没有掀起什么大风浪,随之而来的是皇帝对藩王的限制越来越严重,哪怕是没有什么实权的王也被严格控制。不许随意离开自己的封地,离开前要打报告,不许结交地方官员,不许从事任何行业,连出城扫墓也要经过批准才行,甚至自己及儿孙都不能与京城的官员结亲,只要有任何的沾亲带故,是不能在京城做官的。可以说,明朝的王爷大多是高级囚徒,没有自由,跟清宫里的嫔妃差不多,对地方官员也就没有什么指手画脚的能力了。这就形成了“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所以,明朝的王在明初是有实权的,势力也很强大,一度对中央造成威胁,在地方更是不用说了,地方官名义上是中央指派,实际上就是地方藩王的手下。但随着削藩政策的实施,明朝藩王便空有名号,而没有实权了,地方的军政大权也掌握在了中央指派的地方官手里。

虽然明朝的王爷没有什么自由,但是明朝的王爷待遇是比较好的。只要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朝廷是不会亏待这些藩王的,虽然不允许藩王从事任何行业,但是朝廷每年给的俸禄足以让整个王府富贵荣华,亲王的俸禄甚至比朝廷的一品大员还高。不用做什么事,还有数不完的钱财,藩王自然没有动力去造反了。在地方,藩王虽然没什么权力,但是王爷的身份摆在那里,任何地方官都要给藩王面子,只要不过分、不违背朝廷的原则,王爷在地方过得还是比较滋润的。

标签: 朱元璋藩王

更多文章

  • 乡君作为中国古代女性的封号,始于晋武帝哪位将领之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乡君,晋武帝

    乡君是中国古代女性封号,始于晋武帝封羊祜妻为万岁乡君。唐勋官四品有封者之母或妻封乡君,宋废。金五品文散官朝列大夫、武散官宣武将军以上之母或妻封乡君,章宗承安二年(1197)改封县君。明郡王玄孙女封乡君,清入分镇国公、辅国公及贝勒侧室之女称“乡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世袭制”在古代是什么传承制度?它起源于哪个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世袭制,古代

    “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

  •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名人?为什么这个时代能人辈出?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名人

    春秋战国是中国的一个大争之世,也是我们中华文明思想的巅峰之时,这个时代是非常牛的,能人辈出,史诗级的大家巨匠几乎都是扎堆出现,这个时代自然也无愧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的国宝巨著有着《论语》《道德经》《庄子》《韩非子》《孙子兵法》《鲁班书》等等,无论是哪一部书,它的高度都只能让后世望其项背。再说

  • 所谓“物勒工名”是什么意思?它最早出现于古代的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物勒工名

    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我们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所有的器物,在器物上面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次出现吕氏春秋上首次提到了“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

  •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哪两个?又有着怎样的伦理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重农抑商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商业对中央集权统治基础的小农经济的会产生威胁;二是商业威胁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府行使其广泛的公共职能。但是这种结论只注意到了一方面,没有注意精神文化方面的原因,没有注意到“义利之辨”、“重义轻利”观念为代表的伦理思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西汉的外戚专权是怎么产生的?其实都是权势在作怪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汉,外戚专权

    刘邦去世是时候,汉惠帝刘盈软弱,吕后把持了朝政。为了更好的控制刘姓家族,吕后把一些姓吕的女子都嫁给了刘家的公子为妻,以便监视刘家人的一举一动。不仅如此,吕后还重用吕家人,比如吕产、吕禄等人,把他们都封了王。刘家人感到非常的生气,但是无可奈何,毕竟吕后是以残暴出名的。吕后死了之后,这些姓吕的人就开始兴

  • 西汉为何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宦官专权?外戚势力太过于庞大了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汉,外戚

    西汉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宦官专权(只在汉元帝时期有过短期的宦官专权),整个西汉最明显则是外戚专权和权臣(文武)。同样,东汉窦融一脉窦氏外戚,从东汉建国到末期其势力都较大。为此,我们可以说,西汉宦官没有专权正是外戚势力庞大压制了宦官专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很明显,皇帝

  • 刘邦不但自己为政贤明,还对自己的继承人提出什么为政要求?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继承人

    自刘邦建立西汉,到王莽篡位建新朝,在西汉的二百一十年间,这个王朝共出现了十二位帝王。其中,光是贤明赞誉千古未绝的帝王,就有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和汉宣帝刘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刘家能出如此多明君,首先便与其时

  • 东林党才是明朝灭亡的元凶?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林党,明朝

    说起东林党,我想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无论是影视剧还是课本上,东林党的名号大家都有所了解。我们在语文课本上也学过《五人墓碑记》,杨涟,左光斗等一批正直不屈的形象让我们对他们身后那个庞大的政治团体颇有好感。但真正熟悉明朝历史,特别是晚明历史的人,对于东林党大都嗤之以鼻。甚至认为东林党是明朝灭亡的元凶,那么

  • 晚唐政局逐渐走向崩溃时,诗人们的诗都带着怎样的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晚唐,诗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浓郁感伤情绪的美。李商隐的诗歌,于感叹身世,忧时悯乱中,已经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此外的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各家诗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以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觉和情绪心理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