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名人?为什么这个时代能人辈出?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名人?为什么这个时代能人辈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1352 更新时间:2024/2/5 1:15:42

春秋战国是中国的一个大争之世,也是我们中华文明思想的巅峰之时,这个时代是非常牛的,能人辈出,史诗级的大家巨匠几乎都是扎堆出现,这个时代自然也无愧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个时代的国宝巨著有着《论语》《道德经》《庄子》《韩非子》《孙子兵法》《鲁班书》等等,无论是哪一部书,它的高度都只能让后世望其项背。

再说说那个时代的牛人们,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商鞅、孙武鬼谷子庞涓苏秦张仪、李冰、鲁班。。。任何一个人都是那个领域的佼佼者,再反观后世,好像没有哪个时代能同时出现这么多的牛人。那么为什么这个时代能人辈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原因一:大争之世,对人才需求非常大

在春秋时候,中华大地有着几十个上百个诸侯国,他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和财富,纷纷谋求搜罗人才变法强国,这么多国家都需要人才,怎么办呢?国君们纷纷约束自己的行为,礼贤下士,并试图营造出一种非常好的政治环境以此来吸引各国的人才,正是在这种宽松的状态下,人们学术交流很是方便,自然容易涌现出很多人才了。

原因二:和平君主时期,学习环境好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是最多的,他们之间互相吞并和分裂,人才流动很频繁,各种思想互相博弈,有的支持周天子,有的支持诸侯,有的支持保护其他国家,于是各种学派就诞生了,什么儒家、道家、墨家和兵家,在七大诸侯国相对稳定了后,各国君主统治下,天下相对和平了些,学习环境好了,自然门派传承就比较,很多仕子为了能够谋个一官半职,纷纷去各国自荐,于是就导致这个时候人才很多。

原因三:舞台大,选择多

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在哪一国出生,并不一定非得效忠某个国家,比如苏秦配六国相印,合纵连横,孔老夫子到处游说自己的治国思想,张仪虽出生魏国但到了秦国才被重用,墨家致力于维护国家平衡,到处匡扶正义,这个时候是没有人秋后算账的,简而言之,合则留,不合则去,岂有他哉?正是这种多舞台的选择,才使得春秋战国期间,在这个国家不被录用,到了下个国家就可能会被录用。

原因四:大势所趋

这个时候,纵观全世界的话,整个世界在这个阶段几乎都进入了一个特定的时刻,中国有着诸子百家,而同时期的古希腊也有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人,古印度呢,也有了释迦摩尼。

后期天下同意后,统治者不再追求如何打天下,而是谋求如何统一思想、巩固天下,于是乎统治者大都为了这些目的,开始罢黜百家,独尊某一个学派。

标签: 春秋战国名人

更多文章

  • 所谓“物勒工名”是什么意思?它最早出现于古代的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物勒工名

    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我们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所有的器物,在器物上面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次出现吕氏春秋上首次提到了“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

  •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哪两个?又有着怎样的伦理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重农抑商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商业对中央集权统治基础的小农经济的会产生威胁;二是商业威胁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府行使其广泛的公共职能。但是这种结论只注意到了一方面,没有注意精神文化方面的原因,没有注意到“义利之辨”、“重义轻利”观念为代表的伦理思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西汉的外戚专权是怎么产生的?其实都是权势在作怪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汉,外戚专权

    刘邦去世是时候,汉惠帝刘盈软弱,吕后把持了朝政。为了更好的控制刘姓家族,吕后把一些姓吕的女子都嫁给了刘家的公子为妻,以便监视刘家人的一举一动。不仅如此,吕后还重用吕家人,比如吕产、吕禄等人,把他们都封了王。刘家人感到非常的生气,但是无可奈何,毕竟吕后是以残暴出名的。吕后死了之后,这些姓吕的人就开始兴

  • 西汉为何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宦官专权?外戚势力太过于庞大了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汉,外戚

    西汉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宦官专权(只在汉元帝时期有过短期的宦官专权),整个西汉最明显则是外戚专权和权臣(文武)。同样,东汉窦融一脉窦氏外戚,从东汉建国到末期其势力都较大。为此,我们可以说,西汉宦官没有专权正是外戚势力庞大压制了宦官专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很明显,皇帝

  • 刘邦不但自己为政贤明,还对自己的继承人提出什么为政要求?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继承人

    自刘邦建立西汉,到王莽篡位建新朝,在西汉的二百一十年间,这个王朝共出现了十二位帝王。其中,光是贤明赞誉千古未绝的帝王,就有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和汉宣帝刘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刘家能出如此多明君,首先便与其时

  • 东林党才是明朝灭亡的元凶?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林党,明朝

    说起东林党,我想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无论是影视剧还是课本上,东林党的名号大家都有所了解。我们在语文课本上也学过《五人墓碑记》,杨涟,左光斗等一批正直不屈的形象让我们对他们身后那个庞大的政治团体颇有好感。但真正熟悉明朝历史,特别是晚明历史的人,对于东林党大都嗤之以鼻。甚至认为东林党是明朝灭亡的元凶,那么

  • 晚唐政局逐渐走向崩溃时,诗人们的诗都带着怎样的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晚唐,诗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浓郁感伤情绪的美。李商隐的诗歌,于感叹身世,忧时悯乱中,已经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此外的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各家诗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以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觉和情绪心理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

  • 唐玄宗在不问国事之后,唐朝进入了怎样的衰落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玄宗,唐朝

    唐朝自高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随着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开始走向衰亡。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 西夏对北宋的三场战役都打赢了,为何还与它签订庆历和议?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夏,北宋

    五代十国的局面结束后便是宋朝。宋朝一共有九位皇帝。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因为北宋的皇室姓赵,也叫赵宋。西夏是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和北宋并立。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了西夏,后来元昊还派出使者,要北宋承认它这个政权。要知道党项族本来是隶属于北宋的,还接受宋朝的册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 金国为何没有消灭弱小的西夏?希望西夏成为自己的战略缓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金国,西夏

    在北宋这一历史阶段,北宋、辽国、西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这有点类似于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不过,这一平衡的打破,始于金国的崛起。公元1125年,金国消灭辽国。公元1126年,金太宗,派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兵分二路攻破开封,于隔年俘虏宋徽宗、宋钦宗等宋朝皇室北归,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灭亡。值得注意的是,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