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所谓“物勒工名”是什么意思?它最早出现于古代的哪个朝代?

所谓“物勒工名”是什么意思?它最早出现于古代的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52 更新时间:2024/4/19 20:24:44

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我们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所有的器物,在器物上面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次出现

吕氏春秋上首次提到了“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吕氏春秋上说: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这些看似普通的字透露的是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机密。

专家推断: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邦、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我们已经无法知道管理的细节,但秦国的法律对失职者的惩罚是非严酷的,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

中国《唐律疏议》中明文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物勒工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阶段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对提高手工业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

历史背景

据《周礼·考工记》记载:中国古代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就有了国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涣的年审制度和政府官员质量负责制度。春秋初,齐、晋、秦、楚等国规定:制造产品,要“取其用,不取其数。”在原材料选择、制造程序、加工方法、质量检验、检验方法等,都要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进行生产,以保证产品的“坚好便用。”

首先提出用“物勒工名”质量负责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监督的构想,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吕不韦,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率先在秦本土实行了:国家于每年十月份由“工师效工,陈祭器……,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的对各郡、县工业产品进行质量抽验的制度。同时,还将各郡(省)县制造工业产品用的衡器、容器等,由“大工尹”(相当于今天的机械部长)统一进行年审。凡不符合标准的,不得使用,以保证产品质量能“功致”。

在对产品质量年审时,除要求每件产品“做工考究,工艺精湛”外,还要求生产者在产品上打上自己的姓名。以防止以疵充好和仿冒行为。如一经发现产品质量比较低劣,坑害了使用者,由负责检测质量的“相邦”写出鉴定结果,提吐对责任者惩罚的建议;责令查明原因,制定改过……

出土实物

现已出土的“三年相邦吕不韦矛”“五年相邦吕不韦戈”等实物珍藏于各博物馆中,还有“秦政七年造铜戟”出土于兵马俑坑,戈、矛分体联装,上面刻有铭文“七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告,丞义,工兢。”由此可见,秦国兵器加工的严格以及标准化,责任到人,精良有序。

跪射武士俑出土于秦始皇陵东侧一号兵马俑坑,双手在腹前做握弓装,代表其弩兵兵种。在秦始皇帝陵中像这样一丝不苟的各类秦俑,(按密度估算)有近8000个。这件跪射武士俑的铠甲上有个“朝”字,据介绍是工匠署名。因当时秦国宰相吕不韦制定“物勒工名”制度,匠人要留下自己的名字,供随时监控检查。这位名为“朝”的秦工,将作品刻在显眼的位置,说明他对这件作品非常欣赏。

标签: 古代物勒工名

更多文章

  •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哪两个?又有着怎样的伦理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重农抑商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商业对中央集权统治基础的小农经济的会产生威胁;二是商业威胁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府行使其广泛的公共职能。但是这种结论只注意到了一方面,没有注意精神文化方面的原因,没有注意到“义利之辨”、“重义轻利”观念为代表的伦理思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西汉的外戚专权是怎么产生的?其实都是权势在作怪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汉,外戚专权

    刘邦去世是时候,汉惠帝刘盈软弱,吕后把持了朝政。为了更好的控制刘姓家族,吕后把一些姓吕的女子都嫁给了刘家的公子为妻,以便监视刘家人的一举一动。不仅如此,吕后还重用吕家人,比如吕产、吕禄等人,把他们都封了王。刘家人感到非常的生气,但是无可奈何,毕竟吕后是以残暴出名的。吕后死了之后,这些姓吕的人就开始兴

  • 西汉为何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宦官专权?外戚势力太过于庞大了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汉,外戚

    西汉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宦官专权(只在汉元帝时期有过短期的宦官专权),整个西汉最明显则是外戚专权和权臣(文武)。同样,东汉窦融一脉窦氏外戚,从东汉建国到末期其势力都较大。为此,我们可以说,西汉宦官没有专权正是外戚势力庞大压制了宦官专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很明显,皇帝

  • 刘邦不但自己为政贤明,还对自己的继承人提出什么为政要求?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继承人

    自刘邦建立西汉,到王莽篡位建新朝,在西汉的二百一十年间,这个王朝共出现了十二位帝王。其中,光是贤明赞誉千古未绝的帝王,就有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和汉宣帝刘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刘家能出如此多明君,首先便与其时

  • 东林党才是明朝灭亡的元凶?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林党,明朝

    说起东林党,我想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无论是影视剧还是课本上,东林党的名号大家都有所了解。我们在语文课本上也学过《五人墓碑记》,杨涟,左光斗等一批正直不屈的形象让我们对他们身后那个庞大的政治团体颇有好感。但真正熟悉明朝历史,特别是晚明历史的人,对于东林党大都嗤之以鼻。甚至认为东林党是明朝灭亡的元凶,那么

  • 晚唐政局逐渐走向崩溃时,诗人们的诗都带着怎样的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晚唐,诗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浓郁感伤情绪的美。李商隐的诗歌,于感叹身世,忧时悯乱中,已经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此外的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各家诗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以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觉和情绪心理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

  • 唐玄宗在不问国事之后,唐朝进入了怎样的衰落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玄宗,唐朝

    唐朝自高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随着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开始走向衰亡。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 西夏对北宋的三场战役都打赢了,为何还与它签订庆历和议?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夏,北宋

    五代十国的局面结束后便是宋朝。宋朝一共有九位皇帝。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因为北宋的皇室姓赵,也叫赵宋。西夏是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和北宋并立。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了西夏,后来元昊还派出使者,要北宋承认它这个政权。要知道党项族本来是隶属于北宋的,还接受宋朝的册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 金国为何没有消灭弱小的西夏?希望西夏成为自己的战略缓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金国,西夏

    在北宋这一历史阶段,北宋、辽国、西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这有点类似于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不过,这一平衡的打破,始于金国的崛起。公元1125年,金国消灭辽国。公元1126年,金太宗,派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兵分二路攻破开封,于隔年俘虏宋徽宗、宋钦宗等宋朝皇室北归,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灭亡。值得注意的是,在消

  • 北魏统一北方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何不提早结束南北对峙?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作为北朝的开端,它以代国为前身,一度被灭后,孤儿寡母隐忍多年,趁淝水之战前秦瓦解而复国。恰逢数位明主励精图治,终于一统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混战的局面。享祚的一百五十年中,太武征战、文明太后、孝文改革、子贵母死……这个庞大的鲜卑帝国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谈资。那么,拓跋鲜卑统一北方是历史的偶然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