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斯对秦始皇有多大的帮助?竟为秦始皇推荐了许多人才

李斯对秦始皇有多大的帮助?竟为秦始皇推荐了许多人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76 更新时间:2024/1/20 19:37:21

在秦国的朝堂上,不仅有李斯、韩非这样主内的谋略家,还有一批如姚贾、顿弱一样的外交家。当然,那个时代的外交家大多是纵横家出身,姚贾、顿弱也不例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姚贾是魏国大梁人,史书上说他出身“世监门子”,就是说他的父亲是看管城门的小兵。可见姚贾的出身不好,社会地位很低。但在那个时代,出身已经不被人们看重,人们更注重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才华,做出了什么事业。

姚贾这个人很复杂,其人生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韩非说他是“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就是说姚贾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大梁做过盗贼。他身无长技,后来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的一个优点——会耍嘴皮子。不久,他决定“弃盗从政”,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个靠舌头混饭吃的人,就像苏秦张仪一样。于是,他决定先去赵国谋求功名。在那里,他很会为自己宣传,到处吹嘘说自己是当世之苏秦。

当时,秦国一统天下的局势已经越来越明显,韩、魏两国已经濒临灭亡,齐国因秦国连年的拉拢和离间,亲秦派当政,基本不设守战之备。楚、赵等四国为自保,想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四国打算合纵攻秦的消息被秦国间谍侦知,报告给了嬴政。嬴政得知这一消息后,就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李斯建议说,只要把姚贾招揽过来,再让姚贾去游说各国,四国联合将会不攻自破,嬴政觉得李斯的话很天真,姚贾是说招来就能招来的吗?

于是,李斯先给秦王讲了一个故事。

秦昭王时代,有一次韩国国库空虚,为了增加收入,韩国想了一个办法,拍卖本国的绝色美女。当时韩国有一位美女天下闻名,诸侯王皆垂涎三尺。于是韩国向天下公布拍卖美女的消息,谁出的价格最高,谁就能得到此美女,但最少要给三千金,这是底价。当时,如此高的价格让六国望而却步,只有强大的秦王能买得起,最终昭王出三千金买下了这个美人。这样高的价格,其人之美也就可想而知了。现在人们称女儿为千金,也正是由此而来。

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韩国卖了美女确实得到了三千金,但后来秦昭王扬言要攻打韩国的时候,韩国为了讨好秦国,又把三千金乖乖奉上了。最终,秦昭王分文未花,就得了一个绝世佳人。

李斯讲完故事后接着说道,纵横之徒如苏秦、张仪、姚贾者,皆有才无德、见利忘义。现在的姚贾,就像是那位韩国美人,他是在待价而沽。谁出的价高,谁就能得到他。而且,但凡是有气节、讲道德的人,宁死也是不会做盗贼的,但姚贾却曾在大梁做过盗贼,其利欲熏心可想而知。因此,只要秦国肯出重金,姚贾就不会不来。

只要姚贾来秦,让姚贾为秦国出使四国,不仅能破了合纵,还能让他为秦国连横。到时候各国割地赔款向秦国求和,那秦国得到的必远远大于在姚贾身上花费的。

于是,秦王派出姚贾的同乡尉缭去劝姚贾归秦。此时,远在邯郸的赵国宠臣郭开,也在暗中帮秦人。

原来,李斯到秦国后,其战略被秦王采纳,派出许多间谍、使者到各国收买他们的朝堂大臣,不少人在秦国的糖衣炮弹下投降了,郭开就是其中一员。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为了把姚贾赶到秦国,郭开就开始不停地进谗言,什么挪用公款、行贿受贿、调戏后妃,等等,能想到的罪名都给姚贾告了个遍。赵王也不是什么明君,听完自己宠臣的汇报,就下令把姚贾驱逐了。

恰好此时尉缭赶到,一番说词就把姚贾请到了秦国。

到秦国后,他得到秦王嬴政的礼遇和赏识。当秦王命他出使四国时,“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可以说,秦王给了他最高规格的待遇。姚贾前后共出使三年,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于是“秦王大悦,拜为上卿,封千户”。

姚贾做出了不俗的成就,但韩非依旧秉着纵横家有害的说法,在秦王面前说姚贾用秦国财宝贿赂四国君王,是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还说他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秦王重用这种人,是不利于“厉群臣”的。

于是,秦王召姚贾,姚贾说用财宝贿赂四国之臣是为秦国的利益考虑,如果是为自己,他可以拿着秦王的财宝享受去,又何必回秦国呢?对自己的出身问题,他也并不避讳,他说姜太公、管仲百里奚等名人,都出身低贱,也都有污点,但名声不好并不等于不会效忠明君。

他还劝秦王不要听信谗言,明君都是用人之长而非用人之短。后来,姚贾等大臣(可能包括李斯)对秦王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想起韩非的第一篇上书就是为存韩的,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最终韩非入狱,不久于狱中自杀。由于史料记载不详,其真实死因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顿弱也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名外交家,此人富于谋略、善于辞令,而且能言敢谏,但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很少,仅有战国策中有《秦王欲见顿弱》一文,其余多属野史传说。

顿弱原本无官一身轻,是个笑傲江湖的名士。嬴政听说他的名号后,就很想见见这位奇人。秦王派使者去见顿弱,回来后使者对秦王说,顿弱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见您可以,但不对您施任何拜见礼,您要同意,他就见,不同意,他就不来了。

嬴政爱才心切,就同意了顿弱的要求。

顿弱见了秦王,果然不施任何拜见礼,开口便问秦王:“世间有三种人,一种是有其实而无其名的,一种是无其实而有其名的,还有一种是无其名又无其实的,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吗?”

秦王回到:“不太清楚,还请先生指教。”

顿弱说:有其实而无其名的是商人,他们有积粟之实而无耕田之名。无其实而有其名的是农夫,他们劳碌一生,有耕作之名而无积粟之实。无其名而又无其实的,就是大王你了。“山东战国有六,威不掩于山东而掩于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已立为万乘,无孝之名,以千里养,无孝之实。”

王勃然大怒。但顿弱并不畏惧,说道:“秦王有威服六国之名,而无威服六国之实,有孝顺母亲之实,却无孝顺之名,所以秦王是既无名又无实的。”

顿弱说的虽有道理,但秦王不想听这些。他想见顿弱不是听他说自己的家务事的,而是想让他谋划平六国的方略。于是,他便向顿弱询问如何才能真正兼并六国。

顿弱回答说:“韩国,是天下的咽喉;魏国,是天下的胸腹。大王若能给我万金之数,听任我到韩国和魏国游说,我保证可以拉拢他们的一批大臣亲秦。只要韩国和魏国臣服于秦了,那取天下就易如反掌了。”

秦王说:“秦国并没有先生想象中富有,恐怕不能给你万金之数。”

顿弱见秦王不舍得万金之数,便道:“天下处于多事之秋,各国不是合纵就是连横。连横成功了,秦就能成就帝业。合纵成功了,楚国就能成就王业。如果秦国成就了帝业,那么天下的财富就都是秦国的。如果楚王成就了王业,大王即使有了万金之数,也不会属于您的。因此,这笔花费是非常值得的。”

秦王觉得顿弱说的有道理,就给了他万金之数,让他到韩、魏等国游说权臣,离间君臣关系。不久,秦国收到了巨大的成效,顿弱“东游韩、魏,入其将相;北游燕、赵,而杀李牧。齐王入朝,四国毕从。”这其中都有顿弱的游说之功。

标签: 李斯秦始皇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时期三王冤情最终平反了吗?又是何时平反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玄宗,三王冤情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唐玄宗——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朝第六位皇帝,以开创“开元盛世”和与大美女杨贵妃的爱情著称于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另一个主人公武惠妃(699年-737年),是李隆基早年的宠妃(那时还没有杨贵妃),

  • 韩非的全部理论都源于谁?他在《韩非子》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非,《韩非子》

    战国时代,秦国是法家的天堂。秦人尊法守法,秦国以法家治国理政,秦军因法家改革而强大。因此,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在秦国有较高的地位,也容易有较大的作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到了战国晚期,当商鞅等人的光辉早已逝去的时候,李斯来到了秦国,法家再次放出光辉。如果说李斯是法家

  • 颜真卿到底是怎么死的?为何能让唐朝三军都为之痛哭?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颜真卿,唐朝

    建中四年(783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建议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唐德宗李适同意。朝臣为此大惊失色,宰相李勉秘密上奏,“以为失一国老,贻朝廷羞”,坚决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郑叔则也劝他不要去,颜真卿回答说:“圣旨能逃避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如何重塑朝纲?当时的统治者是哪位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颜真卿,安史之乱

    安禄山乘虚派史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一带,各郡又沦陷,只有平原郡、博平郡、清河郡防守坚固。但人心惶惶,不能再振奋起来。颜真卿经与众人商议,于至德元载(756年)十月,放弃平原郡,渡过黄河,走崎岖小路到凤翔拜见李亨,李亨任命他为宪部尚书,又调任御史大夫。此时,朝廷正处于混乱状态,但颜真卿仍像平常一样按法

  •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在明清小说中有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节,明清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备受推崇,除了对世情百态有入木三分的刻画之外,还有的就是对当时的民风民俗进行了详细描述,使今人得以到当时的社会生活也有初步的了解。那么,明清时期的贵族、商贾之家是如何过年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置办年货,准备祭祖进入腊月之后,年味越来越浓

  • 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峰之一,唐朝人对春节有什么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春节

    春节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新春万物复苏,三阳开泰,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而春节历经数代王朝,其习俗在历代也各有其异同,有些习俗至今已经消失。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峰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唐代的社会发展状况唐承隋制,混乱的南北朝时代被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

  • 渭水之盟发生时唐朝处于什么时期?历史上对渭水之盟有何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渭水之盟,唐朝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的贞观之治成为后世多少皇帝借鉴的典范。但众所周知的是他皇位的得来并不是名正言顺而是杀了身为太子的哥哥之后,逼着他的父皇传位于他的。也正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引起了外族突厥的侵犯。渭水之盟是他在玄武门之变后的第一个传颂万世的事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郦食其是刘邦最为优秀的外交家,除了刘邦本人谁敢杀他?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郦食其,刘邦

    郦食其是刘邦最为优秀的外交家,也是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总之,在刘邦手下也算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刘邦手下谋士如云中排名第五(前四位:萧何、张良、韩信、陈平),而且在外交的位置上无人能出其右,这对一个年近七旬的耄耋老人来说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大器晚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刘邦倚重的老人,

  • 藩镇是用来平定一些叛乱的,为何却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藩镇,唐朝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

  •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它与察举制有着什么根本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科举制度,察举制

    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一、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