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都说“飞鸟尽良弓藏”,为什么是李孝恭而不是其他人?

都说“飞鸟尽良弓藏”,为什么是李孝恭而不是其他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12 更新时间:2024/1/4 14:07:00

由于隋炀帝的暴政,隋朝末年,民变四起,各地烽烟不断,隋朝境内的各路群雄纷纷率领活不下去的群众反对暴政,天下局势动荡不已。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渊父子经过精心谋划,起兵反隋,成为反隋武装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唐朝建国后,从武德元年到武德七年,在平定各方割据势力中,李世民和他的一群谋士武将立下了不世之功。没有谁——包括太子李建成在内,可以和李世民比肩。而唯独李孝恭在南方建立了能和李世民相提并论的功绩。李孝恭在南方声名远播,而且政绩卓著,深得群众拥戴。

对李孝恭来说,此时他正处于人生巅峰。他自认为无愧于大唐。多年的征战终于结束,现在可以安安稳稳地享受征战带来的荣誉和物质生活。于是,李孝恭在石头城外大兴土木,建了一座宏伟豪华的住宅,住宅不但装修奢侈,而且四周还设有岗楼,有专门的卫队驻守,以保证主人的安全。

就在他躺在豪华别墅里准备好好享受的时候,一盆冰水扣在了他的头上,让他从头冷到脚。他既惊讶,又恐惧。经历过无数次战役的一方统帅此时也不得不低头叹息。

原来,李渊诏令李孝恭入朝,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下令将其抓捕下狱,理由是有人举报他“谋反”。

到底是谁举报他谋反?史书上都没有说。

这件事的结果是,经查,“谋反”不属实,赦李孝恭为宗正卿,“赐实封千二百户”。

仔细思之,“李孝恭谋反案”的真实意图再明白不过,无非是李渊想借“谋反”之名剥夺功臣兵权。

“飞鸟尽良弓藏”,历来如此。只是,为什么是李孝恭而不是其他人?

其实仔细想一想也很好理解。从唐朝开国——武德元年起,李孝恭就自己独立领兵作战,先定巴蜀,再灭萧梁,最后平定辅公祏,一直以来他都是最高统帅,独立领兵。在唐朝的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绩显赫,但他几乎没有直接插手过江南地区的军事政治事务,巴蜀、江南地区一直都是李孝恭在经营。上文说过,唐朝统一全国,只有李孝恭的功绩可与李世民比肩,《旧唐书》如此写道:

“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功勋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

李孝恭是唯一一个不属于李世民集团但建立大功勋的将军。他也是最有可能割据称帝的人。所以,李渊要拿他开刀。

李孝恭心里很清楚李渊想要什么。只要乖乖交出兵权,不做非分之想,生命即可无忧,荣华富贵可保。所以,他很配合朝廷的调查,很配合地交出了兵权,离开他的“巢穴”,安安分分地在朝中做官。李渊任命李神符为扬州大都督,命武士彟为扬州都督府长史,顺利分解了李孝恭的军权和行政权。

标签: 李孝恭飞鸟尽良弓藏

更多文章

  • 相对于项羽而言,为何说刘邦最可贵的是擅长搞团结?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项羽

    刘邦身上有着善于识人用人、善于纳谏、百折不挠、败而不馁的品质。那么除了这些,刘邦的人格里面还有哪些方面值得人一直追随他而在他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依旧不离不弃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个人的品质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状况和知识、文化、道德素养。当然刘邦的文化与道德素

  • 朵颜三卫曾给朱棣很大帮助,为何朱棣会对其痛下狠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朵颜三卫,朱棣

    公元1422年7月,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古阿鲁台部,是其人生中第三次北伐。可是,一行人浩浩荡荡抵达阿鲁台部后,却发现阿鲁台早已带着族人提前逃跑了。之后,怒不可遏的朱棣,不仅一把火烧掉了阿鲁台部还没来得及带走的帐篷,还赶走了其留下来的牛羊。然而,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朱棣却想到邻近的朵颜三卫总是暗通阿鲁台部,

  • 刘邦在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杀掉自己的妹夫樊哙?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樊哙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和赵高两人篡夺了秦朝的政权,可是这两位主,一个贪玩,一个贪权,看着即将倾覆的秦王朝,两人的立场出奇的一致,即:毫不担心。秦二世依然还是忙着玩,赵高还是忙着抢权,最终赵高连秦二世的命都“抢”了去,赵高想做什么呢,很显然他也想过过皇帝的瘾。秦二世死后,秦朝的政权已经倾覆了,而在秦朝灭亡

  • 朱棣真的没有继续寻找朱允炆,就这样放了他一条生路?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棣,朱允炆

    朱元璋死后,年轻的皇帝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知道自己不像父亲朱标,能够让藩王们心服口服,尤其是燕王朱棣,一直有谋反之意。于是朱允炆听信方孝孺等人的建议,进行削藩。结果,朱棣趁藩王们对朱允炆不满之机,起兵造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尽管朱棣南征北战,是一位悍将,但

  • 赵匡胤在位时有四个儿子,为何不立其中一人为太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匡胤,太子

    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一生的“业绩”是可圈可点的,虽然出身于官宦家庭,却有着自强自立的处世做派,从四处游历到投身军中,从籍籍无名到屡立战功,大概骨子里流淌着军人家族的血液,就已经注定他非凡的一生,能够不依靠家族势力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在史书上也是凤毛麟角。但以他这样出色的“领导”能力,能够洞悉全国局势的

  • 在历朝历代的史料记载中,宰相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兵权?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宰相,兵权

    提到宋朝的官制时,北宋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兵权,这句话让很多人都认为宰相是有兵权的,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宰相最早的记载在《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相也是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韩非子的记载没有说宰相的职责,关于宰相的职

  • 皇帝在出巡时遇到危险怎么办?如何证明自己的皇帝身份?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出巡

    说到古代的皇帝们其实他们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先不说坐拥天下吧,有的皇帝还经常的微服私访,到处出巡呢,但是有的时候总有一些意外的,那就是有的皇帝出巡难道不会遇到危险吗?如果遇到了危险皇帝们是怎么来证明自己的皇帝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各种影视作品与演义小说中,我们习惯

  • 秦国和楚国都进行过改革,但为何楚国却越发落后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楚国

    秦国最后能一统天下,并非秦始皇一人厉害,而是祖孙几代人都奔着这个目标努力。更重要的是,连续几代君主眼光长远,逐步蚕食各国,采用“虚实”结合的政策,软硬兼施破坏竞争敌手的攻防力量。秦国最后能胜出,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其它几国的自身内部都出了很大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楚

  • 安史之乱爆发于唐朝天宝年间,有哪些皇室成员被杀害?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安史之乱,皇室成员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宗法制有着怎样的利与弊?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武王,宗法制

    宗法制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制度,它的形成与完善则是在西周时期。只因当时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权利继承制度,源于父系氏族家长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