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史上最长的一年竟然十五个月

中国史上最长的一年竟然十五个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22 更新时间:2023/12/21 20:06:31

中国古代的历法,不论是夏历、殷历、周历,还是汉朝的太初历,均规定一年十二个月,又规定“故顺置闰”,即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每五年闰二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依此类推。所以,古代一年要么十二个月,要么十三个月。然而,唐朝的久视元年(700)却空前绝后地出现了十五个月。

自汉武帝规定一月为正月之后,大部分王朝和皇帝都实行了“拿来主义”,但也出现了王莽曹睿武则天和李亨这四位别具一格的皇帝。如,王莽“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汉书·王莽传》);曹睿“以建丑之月(按:十二月)为正”,把景初元年三月改为四月(《三国志·魏书》);李亨于上元二年九月宣布“以十一月为岁首……去上元号,称元年”,七个月后又恢复“巳月(按:四月)为四月”(《新唐书·肃宗本纪》)。

或出于托古改制,或因为占得地统,或不甘拾人牙慧,王莽、曹睿、李亨的标新立异,使当时的历法较为混乱。相比之下,武则天的“变法”更让人眼花缭乱。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大周,并把周武王姬发作为祖先祭祀,废除唐朝以正月为岁首的惯例,宣布“以十一月为岁首”。在历史上,只有“周正以十一月”(《史记·历书》)。笔者认为,这是武则天代唐自立后,为了掩饰篡位事实、寻求统治渊源而做的政治手脚。

这样以来,原先一月、二月、三月……十一月、十二月的顺序,就变成了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十月。不想,十年之后,情况又有了变化。据《旧唐书·则天皇后》记载,圣历元年(700)五月,武则天改元“久视”;到了“冬十月甲寅,复旧正朔,改一月为正月,仍以为岁首,正月依旧为十一月”。对此,《新唐书·则天皇后》称,十月“甲寅,复唐正月”。《资治通鉴·唐纪》也称,十月“甲寅,制复以正月为十一月,一月为正月”。

三段文献的意思是说,圣历元年(700)五月,武则天改年号“圣历”为“久视”;十月,又宣布废除大周历法,恢复唐朝“正朔”,即把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十月的大周历法,改回到唐朝前期的一月、二月、三月……十一月、十二月。历法虽然恢复,但“正月依旧为十一月”既定事实却不能动。这样以来,久视元年(700)就表现为: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加上一个闰七月,共十五个月。

按照阴历每月约29.5天计算,久视元年竟然长达442天之久,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年。中国历法史上的这一奇怪现象,可以说是武则天随意更换年号、突然更换历法的结果,完全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改变历法是一件事关社稷稳定的大事,武则天是一位杰出政治家,不可能不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那么,一代女皇为何要放弃大周历法?为何要主动扯下复古周礼的外衣呢?笔者认为,武则天此举正是出于政治上的深思熟虑,被迫为之。

经过“武周革命”,67岁的武则天虽然实现了她的女皇梦,但李唐旧臣的忿忿不平和太子心腹蠢蠢欲动,一直让她感到恐惧和不安。对此,武则天一方面豢养酷吏,实行群臣高压政治;一方面频繁更换年号,借改元大赦天下,以赢取人心。此外,她还提拔和重用了以狄仁杰为代表的能臣,为大周效力。既便如此,仍有不少大臣跟她阳奉阴违,伺机恢复李唐。十年后,武则天年老多病,体力和精力大不如从前,大周政权正在一步步陷入困境。

久视元年五月,武则天服用“长生药”,非但没能奏效,反而病了一场。病愈后,武则天宣布“大赦天下”,去掉“天册金轮大圣之号”(《资治通鉴》)。金轮,是佛家语,是统治天下的第一圣王。天册金轮,体现了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两种权威的合璧。武则天主动去掉这一尊号,是她在政治上的某种觉悟和解脱。九月,“唐室砥柱”狄仁杰病逝,武则天泪流满面,一句“朝堂空矣!”(《资治通鉴》),反映出了一代女皇痛失臂膀后的哀伤和无助。

狄仁杰死后不久,武则天即宣布“复唐正月”,这无疑是她面临孤军奋战,考虑如何自保,如何赢取民心而耍的又一个政治花招。不同的是,当年实行大周历,是其开国执政的高端起点;而恢复大唐历,则是其女皇生涯的低调转折。五年后,武则天被迫退位,临终遗嘱:“去掉帝号,改称皇后,归葬乾陵。”这一归宿,其实早在久视元年就已经注定了。久视元年(700),既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年,也是武则天政治生命开始滑坡的一年。

更多文章

  • 汾酒与杜康酒谁的历史更悠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品牌,文化,历史,酒厂,中国,白酒,总理,杜康

    杜康,可谓大名鼎鼎,历史上确有其人,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并无什么奇异的办法。由一点生活中的偶尔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

  • 曹操几度垂泪为何人?揭秘十大让曹操流泪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建安,之流,太祖,记载,吕布,天下,三国志,垂泪

    曹操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所受的痛苦和委屈而流泪,《三国志》中关于曹操哭的记载总共有六处。他的这六次哭,一是哭袁绍,二是哭陈宫,三是哭荀攸,四是哭郭嘉,五是哭典韦,六是哭庞德。(若有遗漏,敬请谅解)1.为荀攸垂泪。荀攸,字公达。《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记载,董卓作乱时,荀攸因与人密谋行刺董卓而被捕,同时被

  • “烧烤大席”——清朝皇宫最高“国宴”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汉大,我国,鱼翅,俗称,烧烤,饮食,燕窝

    清末才有“满汉大席”的说法,不过就是“烧烤席”的俗称,而将“满汉席”加上一个“大”字。据近人徐柯编著的《清稗类抄·饮食》(采录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照报刊资料而成)一书记载——“烧烤席,俗称‘满汉大席’,筵席中之无上品也。烤,以火干之也。于燕窝、鱼翅诸珍错外,必用烧猪、烧方。猪以全体烧之。酒三巡则进烧猪

  • 龙袍有几条龙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十二,因为,金龙,帝王,不同,前后,皇帝,厘米

    龙袍是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看电视时,我们会注意到,皇帝的龙袍上绣着好几条龙。那么,到底绣有儿条龙呢?在抚顺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清代光绪皇帝的龙袍。

  • 西方文化中女巫为什么要骑扫帚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他们,人们,效果,现代,不是,女巫,扫帚,魔法

    女巫是西方文化中使用巫术、魔法、占星术并以此类超自然能力女性。那么西方文化中女巫为什么要骑扫帚?女巫必须骑扫帚,事起面包。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大部分面包都是用黑麦做的。而黑麦是麦角菌的主要寄主,大量食用麦角菌会有致命危险,而小剂量食用则能产生致幻效果。十四至十七世纪的欧洲人为叫做&ldquo

  • 盘点我国古代立春的迎春禁忌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官,禁忌,立春,时期,礼仪,迎春,参加,一个

    立春是我国而是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迎春的是时候也有一些禁忌规定,古代在立春施土牛、耕人的仪式中,有一项严格的迎春禁忌,就是只许文官参加,而不许武官参加。《后汉书·礼仪志载,这个礼仪,上自“京师百官”,下至县道“斗食令史”都要参加,然而“唯武官不”。可见在这个礼仪中武官是被排除在外的。立春迎气的礼

  • 中国古代科举称谓及知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科举,第一,秀才,举人,状元,名称,博士,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称谓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举主与门生: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剌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后科举考试及第一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贡士:古代向朝延荐举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经乡贡考

  •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字,公元,古文,字典,系统,认为,文字,解释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九月,病笃中的许慎遣其子许冲进上,它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对文字学影响深远。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

  • 古代太子的别称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居住,不可,东宫,副主,大唐,别称,太子,汉书

    1、元良:太子别称。《清史稿。世祖纪》:“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所生,岐嶷聪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2、皇嗣:太子别称。《大唐新语》卷九:“则天称尊号,以睿宗为皇嗣,居东宫。”3、皇储、帝储:太子别称。《晋书。天文志上》:“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储也。”4、储皇、储胤:太子别称。5

  •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排名,上口,难懂,指数,东北,方言,苏州,而且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行榜,之前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了这个方言难懂排行榜,一时间引起了社会的轰动,那你又是怎么看待中国自古以来不同地区的方言特色的呢?一起了解下排名第十:东北话东北话可以说是跟普通话发音最为接近的方言了,而且随着赵本山等小品演员的大力普及,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不管老人孩子都能吆喝出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