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蔡锷智讨风筝

蔡锷智讨风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12 更新时间:2023/12/22 21:01:43

蔡锷是民国初反袁将领。他出身贫寒,小时候没钱上学堂求学,只好自己在家刻苦自学,小小年纪,就显露出了不起的才华。

有一次,蔡锷小伙伴们外出放风争,玩得正高兴时,风筝断了线,掉进了知府家的花园中,小伙伴们都不敢去要,惟有蔡锷不怕,他翻过花园的围墙,跳进园中,准备捡回风筝。

正好知府在园中散步,看见一个小孩跳进来,便叫家人上前驱赶。蔡锷大声嚷道:“我的风筝掉到这儿了!”

知府周围扫视一番,果然发现小亭子旁边有个断了线的风筝,也就消了怒气,慢悠悠地说:“如果你能对得上我出的对子,风筝就还给你。”

蔡锷扬头,自信地说:“对就对,你快出上联,他们还等着我呢!”

知府忽见墙外又冒出几个小脑袋,他触景生情,马上吟出一句上联:

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

这上联的意思是:在这六、七个孩子中,数你心眼最多。

蔡锷一听,立即对出下联:

知府二千石,唯有公……

蔡锷故意留下一个字,不说出来,并调皮地贬了眨眼睛说:“我已想好两个字,现在,由你来挑。如果你还我风筝,那就对‘惟有公廉,如果不还,那我只好对‘惟有公贪了。”

知府没有想到,一个小孩子竟如此足智多谋,面对这一“廉”一“贪”的选择,他当然将风筝送还给蔡锷。

标签: 花园如果惟有上联知府一个只好风筝

更多文章

  • 贪赃主考获赠“卖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顺治,消息,江南,他们,最后,两个,考生,主考

    清朝顺治十四年,江南一起考生闹贡院的事件,传得沸沸扬扬,众所皆知,最后皇帝亲自出面,此事才得以平息。那一年,江南乡试,来了正副两个主考,左必蕃和赵晋。这两人爱财贪物,收贿卖官。一些纨绔子弟借此求得官位,而名次的先后,也依送礼的多寡依次排定。其中一人因名次稍稍落后,心存不甘,就把这件事泄露了出去。这一

  • 《三字经》典故:孔融让梨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小时候,一边,文章,通报,许多,父亲,山东,聪明

    《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

  • 解缙斗权贵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官员,尚书,春联,自己,什么,对联,门外,一个

    毛泽东曾引用过这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是用来讥讽那些徒有虚名而并无实学的人。对联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解缙(公元13691415年)。他出生在江西吉水,自幼家境贫寒,一家人省吃俭用,才得以勉强供解缙上学。解缙聪明好学,作对联十分拿手。少年时,他家对面住

  • 数字取名风俗:朱元璋又叫“朱八八”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数字,朱元璋,取名,初一,名字,元朝,年龄,排行

    据说元朝有个规矩,普通百姓取名,要依据父母年龄之和或者兄弟排行,也就是说,名字是一堆数字编号。果真如此,还是以讹传讹了呢?朱元璋家三代的名字都跟数字关系密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名很怪,叫朱重八。他爸爸名字也怪,叫朱五四。他爷爷呢,叫朱初一。“重八”就是“八八”,也就是说,朱元璋又叫“朱八八”。由此可

  • 中国古代的夜班族:杜甫也值过夜班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上,秘书,乾隆,没有,大臣,夜班,一个,于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遵循的生活规律,让人反其道而行之,那是非常不情愿的。但古时也需要上夜班的人,如更夫、门僮等,且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里的钟就得有值夜的,不然就没有张继的千古佳句了。唐代朝廷有大臣上夜班的制度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卷一

  • 李彬教子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对联,妻子,以后,夫人,儿子,朝廷,三个,父亲

    清朝顺治年间,有个才子叫李彬,他无书不览,博学多才。一年,李彬赴京赶考,金榜题名,做了大官。李彬老家在苏州,他赴任以后,便与妻子和三个弱冠之年的儿子分开了,很少有机会了解到家中的情况。只能通过看妻子捎来的几封信来获知一二。他虽身在朝廷,却时时牵挂家中,尤其是三个儿子的学业。朝中事务繁忙,李彬一走,几

  • 古代姓名有哪些忌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希望,竟然,就是,名字,自己,取名,三个,进士

    小时候每次看武侠小说,最向往的就是大侠与人过招前,犹不忘豪气万千地说道:“来者留名,本大侠剑下不容无名之鬼。”大家在人生路上熙熙攘攘、奔波劳碌,其实也只不过是希望别让自己成了“无名小卒”吧!然而重视名字的传统,似乎也不是自古就有的。从殷代的甲骨文看,能考据出来的帝王名字,无非也只是随便的以干支定名而

  • 一曲戏词配良缘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一首,江南,和尚,月华,这个,大人,不禁,小姐

    故事发生在元朝的明州。阳春三月,姑娘小伙们都三五成群外出踏春。其中有个名叫柳含春的姑娘,年方十七,生得秀丽端庄。这日她与女伴相约去城外七塔寺烧香。寺里一个叫竺月华的小和尚,见到柳含春貌美异常,就主动上前与她搭讪,探问她姓什名什,家住哪里等等情况。柳小姐含羞脉脉地一一相告。听后,那和尚便说:“小姐名字

  • 张生对句定姻缘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兴,之后,张生,丈人,员外,小姐,读书,结为

    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同朝为官,一个姓张,一个姓王,亲如手足。那一年,两家夫人都怀了孕,两人非常高兴,便决定:若各生男娃,便结为兄弟;各生女娃,便结为姊妹;若是一男一女,就结为夫妇。十月满足,张家生男,王家生女,欢欢喜喜的两家结成了亲家。数年之后,张氏得罪了朝中权贵,贬官福州,两家从此音信不通。心情郁闷加

  • 明清皇帝后宫有多少女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女人,不断,一个,不是,后宫,一生,就是,皇帝

    经常招募妻子的皇家宗室们到底有多少女人呢?我们常说后宫佳丽三千,那是不是真有三千呢?其实明清两个朝代后宫加在一起,都没有达到过三千人。在清朝后宫的女人是有等级的,皇后肯定是一位,那就是死了皇后别人再顶替。皇贵妃一位、贵妃两位、妃四位、嫔六位;贵人、常在、答应这三级叫不定员,也就是说可多可少。要这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