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解缙斗权贵的故事

解缙斗权贵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12 更新时间:2023/12/12 17:08:27

泽东曾引用过这样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是用来讥讽那些徒有虚名而并无实学的人。对联的作者,是明代学家解缙(公元13691415年)。他出生在江西吉水,自幼家境贫寒,一家人省吃俭用,才得以勉强供解缙上学。解缙聪明好学,作对联十分拿手。

少年时,他家对面住着一个专门欺压百姓的乡绅。一年腊月三十,乡绅家里灯结彩,准备欢度除夕,富丽的宅院里头还有茂密的修竹掩映其间;相比之下,解缙家里却缺衣少食,显得格外清。解缙想,穷人也有穷人的过法,不必一味羡慕别人。因此写了副春联贴上:

门外千杆竹;

家内万卷书。

这副对联字句工整,笔力遒劲,引起了全村读书人的注意。乡绅知道后大为恼火,凭什么自家的竹林却给别人装了门面,就吩咐家人把竹子砍了个精光,之后便心满意足地说:

“看这穷小子还有什么‘门外千杆竹!”

乡绅如此可恶,激起了解缙的报复之心,就立即拿来笔砚,在春联末尾分别添上一个字,春联就变成:

门外千杆竹短;

家内万卷书长。

这么一来,乡绅更气得七窍冒烟,盛怒之下,命家人把竹子连根刨掉。他自忖道:叫你添什么短长。

解缙见状自觉好笑,又在春联底下各添一字,春联变成:

门外千杆竹短命;

家内万卷书长存。

解缙的这副红春联得到了村里人的一致称赞。乡绅这才心痛自己白白毁了一片竹林,气得卧床了好几天。

解缙少年能诗善文,聪慧无比,名声日涨。后来曹尚书也听说了这事,他心想:区区一个毛头小子,如传得如此神通,准是乡下人少见多怪。我得亲自考察一下。于是他就派人把解缙叫来。

解缙从容地走上大厅,面无惧色。曹尚书想当着满堂官宦的面,煞煞解缙的威风,也想趁此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博学,就对解缙说:“你不是擅长对对子吗?我出上句,你对下句。答非所对,算输;间有停歇,算输。”解缙还来不及答应,他便抢先念道:

小犊无知嫌路窄;

解缙听出对联别有含义,就挺了挺胸脯,毫不示弱地答道:

大鹏有志恨天低。

曹尚书手指堂前狮子:

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得了?

解缙随附:

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销!

曹尚书抬手指天: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解缙轻挥手指: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可弹!

至此,曹尚书事处心积虑想好的这几道难题,一个也没难住解缙,他心里暗暗着急。突然他想到可以利用解缙的“短处”替自己解围。他知道解缙的父母是卖烧饼、推豆腐磨子的“贱民”,就得意地问道:“你父母是做什么的?”无疑,如果解缙如实回答,必然会引起满堂官宦的耻笑;如果不据实回答,便是欺忘。无论那一种答案都不合适,曹尚书料定解缙受辱告败。

谁知解缙毫不迟疑,从容笑道:

严父肩挑日月前街卖,慈母手推磨盘转乾坤。

曹尚书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鄙夷地打量着解缙身上的粗布绿袄,恶意戏弄道:

出水蛤蟆穿绿袄;

说完他得意地哈哈大笑,在座官员也跟着哄笑以示讨好。

解缙镇定自若,他双眼斜视曹尚书身上的大红袍,待众人安静下来后,从容答道:

螃蟹着红袍!

此言一出,曹尚书顿觉老脸无光,其他官员也大惊失色。这时,一个善于溜须拍马的官员忙上前替曹尚书帮腔,出联羞辱解缙:

两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反应极快: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这官员面红耳赤,狼狈不堪;其它官员瞠目结舌,噤若寒蝉。曹尚书的诡计落空了,不但不能显示自己的才学,反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了面子。虽恼羞成怒,也无可奈何,只得拂袖退堂。从此,解缙更是声名远播了。

解缙刚正不阿,当官后仍用诗文嘲弄贪官污吏,当时的权臣对他又恨又怕。后来奸人给他安了个“犯上”的罪名,解缙最后冤死狱中。但是他的许多诗文、联语,至今仍深得百姓的喜爱。

标签: 官员尚书春联自己什么对联门外一个

更多文章

  • 数字取名风俗:朱元璋又叫“朱八八”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数字,朱元璋,取名,初一,名字,元朝,年龄,排行

    据说元朝有个规矩,普通百姓取名,要依据父母年龄之和或者兄弟排行,也就是说,名字是一堆数字编号。果真如此,还是以讹传讹了呢?朱元璋家三代的名字都跟数字关系密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名很怪,叫朱重八。他爸爸名字也怪,叫朱五四。他爷爷呢,叫朱初一。“重八”就是“八八”,也就是说,朱元璋又叫“朱八八”。由此可

  • 中国古代的夜班族:杜甫也值过夜班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上,秘书,乾隆,没有,大臣,夜班,一个,于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遵循的生活规律,让人反其道而行之,那是非常不情愿的。但古时也需要上夜班的人,如更夫、门僮等,且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里的钟就得有值夜的,不然就没有张继的千古佳句了。唐代朝廷有大臣上夜班的制度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卷一

  • 李彬教子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对联,妻子,以后,夫人,儿子,朝廷,三个,父亲

    清朝顺治年间,有个才子叫李彬,他无书不览,博学多才。一年,李彬赴京赶考,金榜题名,做了大官。李彬老家在苏州,他赴任以后,便与妻子和三个弱冠之年的儿子分开了,很少有机会了解到家中的情况。只能通过看妻子捎来的几封信来获知一二。他虽身在朝廷,却时时牵挂家中,尤其是三个儿子的学业。朝中事务繁忙,李彬一走,几

  • 古代姓名有哪些忌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希望,竟然,就是,名字,自己,取名,三个,进士

    小时候每次看武侠小说,最向往的就是大侠与人过招前,犹不忘豪气万千地说道:“来者留名,本大侠剑下不容无名之鬼。”大家在人生路上熙熙攘攘、奔波劳碌,其实也只不过是希望别让自己成了“无名小卒”吧!然而重视名字的传统,似乎也不是自古就有的。从殷代的甲骨文看,能考据出来的帝王名字,无非也只是随便的以干支定名而

  • 一曲戏词配良缘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一首,江南,和尚,月华,这个,大人,不禁,小姐

    故事发生在元朝的明州。阳春三月,姑娘小伙们都三五成群外出踏春。其中有个名叫柳含春的姑娘,年方十七,生得秀丽端庄。这日她与女伴相约去城外七塔寺烧香。寺里一个叫竺月华的小和尚,见到柳含春貌美异常,就主动上前与她搭讪,探问她姓什名什,家住哪里等等情况。柳小姐含羞脉脉地一一相告。听后,那和尚便说:“小姐名字

  • 张生对句定姻缘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兴,之后,张生,丈人,员外,小姐,读书,结为

    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同朝为官,一个姓张,一个姓王,亲如手足。那一年,两家夫人都怀了孕,两人非常高兴,便决定:若各生男娃,便结为兄弟;各生女娃,便结为姊妹;若是一男一女,就结为夫妇。十月满足,张家生男,王家生女,欢欢喜喜的两家结成了亲家。数年之后,张氏得罪了朝中权贵,贬官福州,两家从此音信不通。心情郁闷加

  • 明清皇帝后宫有多少女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女人,不断,一个,不是,后宫,一生,就是,皇帝

    经常招募妻子的皇家宗室们到底有多少女人呢?我们常说后宫佳丽三千,那是不是真有三千呢?其实明清两个朝代后宫加在一起,都没有达到过三千人。在清朝后宫的女人是有等级的,皇后肯定是一位,那就是死了皇后别人再顶替。皇贵妃一位、贵妃两位、妃四位、嫔六位;贵人、常在、答应这三级叫不定员,也就是说可多可少。要这么一

  • 小孩妙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读书,小孩,说道,秀才,一路,上联,老汉,下联

    西安城内一共两条广济街,一条叫南广济街,一条叫北广济街。一年,广济街口来了个秀才,他热天进城访友,走得一身大汗,看到一棵大树下有个老汉摆着茶摊,正在卖茶,便走过去买茶解渴。那老汉看他一身秀才装束,便对他说:“你是秀才,想必腹中有才,我这里有个上联,至今无人能对,你若对得出,这些茶任你喝,分文不取;若

  • 郑板桥对联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渔民,朋友,自己,郑板桥,对联,百姓,板桥,老先生

    郑板桥赴任郑板桥去山东潍县赴任那日,为了欢迎新县官上任,潍县全城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当郑板桥到达衙门口时他没有进门,而是吩咐随从到墙上凿洞。不一会儿的工夫,墙上就凿出了十个如铜盆大的洞,从外边就能一直看见里面。恰在这时,有人小声地问道:“敢问大人,这样完好的墙壁,为何要凿出这么多窟窿?”郑板桥微微一

  • 讽刺与幽默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桧,幽默,讽刺,还有,一个,可以,对联,清代

    讽刺与幽默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伴相生。讽刺之中含着幽默,幽默之中又带着讽刺。把讽刺和幽默的手法用于对联中,可以淋漓地嬉笑怒骂,可以委婉地批评规劝。人们读了之后,高兴的,有时会欣然一笑,有时会捧腹大笑;不高兴的,或如骨鲠在喉,或如芒刺在背。郭沫若同志十四岁离家去乐山读书,进城时见到守门官吏衙役横行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