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亦菲的花木兰妆容:揭秘诡异的北魏妆容

刘亦菲的花木兰妆容:揭秘诡异的北魏妆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75 更新时间:2023/12/4 20:34:38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辞》节选

迪士尼最近发布了真人版《花木兰》首支预告片。作为首个“亚裔公主”,花木兰的真人影化版受到了全球影迷的关注。

视频一经发出,引发热议话题。其中#亦菲的妆容#累计6.3万讨论、2.5亿的阅读,可以看到,中国网友对于电影版的花木兰妆容不太买单,戏称“神仙姐姐变成了佟掌柜”。

然而,当我们追溯回魏晋南北朝就会发现,电影中的妆容有迹可循。

动荡融合的魏晋南北朝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木兰辞》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

花木兰是北魏人,时值北魏太武皇帝时期。北魏经过孝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在北方民族入侵、玄学佛家盛行的背景下,时代动荡融合,因此美妆风格从秦汉时期的质朴素颜,逐渐变得萎靡迤逦,出现各种诡异妆容:额上贴“额黄”、鬓畔化“斜红”。就连男人,也会敷粉施朱,史上罕见。

史料记载中的魏晋南北朝妆容

中国古代女子的底妆主要有两种:铅粉和米粉。

我们说洗净铅华,铅华说的便是古代女子抹在脸上的妆粉。早在战国时期,女子便开始使用铅粉来修饰自己的颜面。在盛唐时期,据说还流行过只敷铅粉的“白妆”。在现代,还可在受到中国唐代影响的日本艺妓妆容中看到。

除了铅粉,还有一种将米研碎后加入香料制成的米粉。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用大米调取葵子蒸后取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细腻的“粉英”,再用丁香花揉于粉中即成用来妆面的米粉。

标签: 诡异北魏花木兰揭秘

更多文章

  • 清明节的来历:唐玄宗时正式成为祭奠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阳历4月5日前后。早些时候,人们普遍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农历),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

  • 探秘故宫建筑里隐藏的风水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探秘,风水,故宫,文化,建筑

    古代风水文化的影响广泛的波及到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对此,皇室一族对于风水方面则更是讲究。作为古代建筑代表之一,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其建筑理念无疑深受古代风水学的影响,那么,故宫里究竟有哪些方面受过风水大师的指点呢?故宫在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ldquo

  • 浅谈中西哲学的不同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哲学,浅谈

    ​中国哲学同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呢?西方哲学关心的是:你是谁?从哪儿来?到何处去?;而中国哲学关心的是,吃了吗?在哪儿吃?要怎么吃?哈,纯系调侃哈,这个题目太大,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写这小文的目的只是为了把自己的混乱的思路理一下,根本谈不上能同大家共享。当然,如果朋友们能从中能记上点滴,不胜荣幸了。

  • 为何民间特别忌讳“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年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民间

    在过去,农村里有很多和生日相关的俗语,而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句就是这句“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这种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意思就是这两个年纪是人生的一道坎儿。古人认为,活到这两个年纪的老

  • 东干人:没有了汉字 说方言的中国人就成了别国的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东干人,汉字,中国,民族,方言

    曾经一段时间,一部分文化名流包括鲁迅在内,主张废除汉字,主张使用拉丁字母。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域之间操不同的方言,而且区别很大。有时候,两个操不同方言的人在一起如果不借助汉字甚至无法交流。如果废除汉字,那会是个什么结果?历史不能假设。但是,世界上还真有这么一个民族,他们是唯一一个说汉语但

  • 端午名称由来的历史:铁面无私的唐朝贤相宋璟所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端午,唐朝,历史,名称

    大家可能都知道大唐四大贤相之一的宋璟,是一个守法持正、如假包换的“黑老*包”,连武则天的男宠犯事都想要法办,可谓是铁石心肠、宁折不弯。但大家可能又很少知道貌似铁石心肠的他写起词赋来也很是风流儒雅,和他的性格刚好有点相反,比如他写的《梅花赋》就是极尽妩媚之能事,有诗评曰:&ld

  • 故宫里也有京白梨 深得皇帝喜爱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故宫

    承乾宫的梨花紫禁城肇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落成。倏忽之间,即将迎来600年的诞辰。600年间,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粪土当年万户侯。而紫禁城草木,却葱茏葳蕤,生生不息。它们无疑是600年紫禁城有生命的见证者。早先,游客游览故宫的时候,多是围绕宫廷建筑,走马看花。近年来,故宫展览越来越丰富,文物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唐朝建筑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文化,古代,唐朝建,艺术,建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前期百余年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到唐中叶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虽“安史之乱”后开始衰落,但终唐之世,仍不愧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唐朝建

  • 浅谈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发展历史阶段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传统,建筑,历史

    中国古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直至今天,其中许多方面仍可为我们在建筑创作中提供有益的借鉴。一、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

  • 说说老北京人放什么风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北京,说说

    瘦燕:三多九如瘦燕: 蝉福齐天黑锅底开学伊始,老师给孩子们留了“找春天”的作业,大概是怕小家伙们胡寻一气,特意说明看看花开了没有,草绿了没有,风筝飞起来没有,还恰逢其时地教他们背诵“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