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浅谈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发展历史阶段

浅谈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发展历史阶段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75 更新时间:2023/12/5 23:34:22

中国古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直至今天,其中许多方面仍可为我们在建筑创作中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建筑设计、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这是私家园林的草创阶段。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这个时期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步。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居住区方式,建筑物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规范。

二、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令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

汉代继秦,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又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秦、汉五百年间,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商业上普遍使用斗栱。

三、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四、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隋朝虽然是一个不足四十年的短命朝,但在建筑上颇有作为。

唐代前期,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

这个时期,还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朝廷也制定了营缮的法令,大力支持。

、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从晚唐开始。因中国又进入战乱经济遭到破坏,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但由于结构、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

《营造法式》,这是一部有关建筑和基础的庙宇书,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五、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大体上保持着中国统一的局面。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届尾声,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发展高潮了。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殿。

在建筑布局方面,较之宋代更为成熟、合理。明清时期大肆兴建帝王苑囿与施工,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喇嘛教建筑,因清朝廷政治需要,一时间大批涌现。这些园林规模宏大,制作精美,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畸型。

明清两代距今最近,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屋顶,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标签: 中国传统建筑历史

更多文章

  • 说说老北京人放什么风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北京,说说

    瘦燕:三多九如瘦燕: 蝉福齐天黑锅底开学伊始,老师给孩子们留了“找春天”的作业,大概是怕小家伙们胡寻一气,特意说明看看花开了没有,草绿了没有,风筝飞起来没有,还恰逢其时地教他们背诵“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番

  • 愚人节的起源及传说,你都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愚人节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Day)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愚人节。节期为公历4月1日,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对象为“愚人”。那

  • 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病毒:文艺复兴,一战停了,中国人开始喝热水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

    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此处省略循环100次)…眼看拐点和春天还没有来,而我们快把自己逼成一个传染病主题新闻研究者/影视作品评论家/学术专著研究者了…这样能不能在精神上提高免疫力?翻阅一些传染病史经典的时候,我越来越感觉,这怎么跟以前小初高的历史课

  • 古代明明是做饭用的“鼎”,怎么成了国家的象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鼎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农民董春生在地里取土时,意外发现了“海内三鼎”之一的毛公鼎。凭借鼎身499字的超长铭文,跻身“中国十大青铜器”之首。当人们关注铭文的同时,忽视了鼎由炊具变成重器的励志之路。上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从日本寄出的捐赠物资上为何写着这八个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月同天,山川异域

    最近,由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隶属于中国汉办)支援湖北高校物资的照片,引发网友关注:不是因为物资本身,是因为上面的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盛唐时,日本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长屋赠送中国大德的上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也是鉴真法师决心东渡日本传

  • 为什么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出现在唐朝?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隋朝,女皇帝

    文 | 于赓哲摘自《五万年中国简史》“第四章 隋唐:帝国的盛放与凋残”为什么除了武则天,别的时代不会有女皇?主要的原因当然就是唐朝的女性社会地位较高,也就是说,武则天就好比一个金字塔的塔尖,我们不要光盯着这个塔尖,我们要注意到,它底下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然后才会诞生出一个女性

  • 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会盛行近亲结婚?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近亲结婚,古代,中国,社会

    这几天一直在看新版红楼梦,这部电视剧从一出世就被一边倒地批贬,想必看完全剧的人大概没有几个吧。究其原因,老版太经典自不必说,再者是那老版的演员给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更有的是老版的音乐在那个时代可谓一绝,这些都似乎是不可超越的因素,总之,怀旧情结让这新版红楼梦几无立足之地,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八卦让人反

  • 中国到底有多少钟鼓楼?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钟鼓楼

    ▲ 登上西安鼓楼,老人抬头凝望。摄影/卢文每一座钟鼓楼,都是古城里时间的守望者。在老一辈们的眼中,它们代表着记忆里城市的最高点。在旧屋平房四散于尘烟之前,古城的居民们总是习惯仰望城中高大的钟鼓楼,向外人吹嘘的时候,也不免夸张地称之“半截还在天里头”。对

  • 35个叠字考验你的汉字水平:三个“字”摞一起念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水平,叠字,汉字

    三个金念鑫(xn) 三个水念淼(mio)三个火念焱(yàn) 三个土念垚(yáo)三个牛念犇(bn) 三个手念掱(pá)三个目念瞐(mò) 三个田念畾(li)三个马念骉(bio) 三个羊念羴(shn)三个犬念猋(bio)

  • 我见青山多妩媚:古代青楼女子的画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仇英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青楼与学士府分立一条街道两侧,走动方便。这不是巧合。如此布局,真实地反映了明朝特别是晚明时期江南一带的社会风貌那里物质充裕,文化繁盛,文人雅士与青楼女子莺歌燕舞,总有剪不断的逸事。《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许多青楼,都收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童女。她们从小开始接受琴棋书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