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布达拉宫是如何建成的?

布达拉宫是如何建成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51 更新时间:2023/12/20 10:44:14

你的心中

是否藏着一个美好世界

是蓝蓝的天空 清清的湖水

还是远离尘世喧闹

美如仙境的城堡

该如何形容它的样子呢

让我们把目光投到

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河谷中

来看看现存海拔最高的宫殿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置图,[emailprotected]Earth

[emailprotected]/可视化星球

从空中俯瞰

这片土地宽广而又荒芜

但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却极为独特

布达拉宫所在的喜马拉雅化处在亚洲几大文化的十字路口

[emailprotected]&张靖/可视化星球

独特的位置

造就了与众不同的文化

使得布达拉宫在世界诸多建筑中

格外引人注目

其外形给人恢弘的气势

内部却有一系列禁规

加上错综复杂的布局

给建筑本身罩上了神秘的面纱

布达拉宫外部鸟瞰

[emailprotected]/可视化星球

建筑的外表令人翘首仰望

外表之下的神秘令人捉摸不透

这样一座宫殿究竟是如何建造的?

又为什么如此神秘?

要揭开这层层面纱

我们的目光需回到

一千多年前

❶乱世佳作

公元6世纪末

发迹于山南地区的藏族雅隆部落首领

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伦赞

攻破了位于今天拉萨河谷的

森波部落-赤邦松的堡寨

占领拉萨地区

公元6世纪拉萨河谷势力分布

[emailprotected]&张靖/可视化星球

此后松赞干布继承父业

于公元633年建立了

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政权

吐蕃

定都拉萨

吐蕃王朝疆域

[emailprotected]&张靖/可视化星球

这时候的拉萨

还是一片河谷湿地

沼泽漫布,满地荒芜

拉萨河谷中的辫状河-拉萨河

摄于拉萨达孜县境内,[emailprotected]

松赞干布带领民众

疏河道,造宫堡,建寺院

在拉萨河谷搞建设

同时期的唐王朝国力渐盛

松赞干布为了能娶到唐朝公主

(另有说法:是为军事安全的考虑)

便在今拉萨城中心位置的红山上

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

红山宫

这就是最初的布达拉宫

《西藏王统记》中载:

“大门向南,红宫九百所

合顶上赞普寝宫共计宫室千所”

可见当时的宫殿规模之大

松赞干布时期布达拉宫形象

注:据《拉萨目录》中记载,此图原为大昭寺内的壁画,但因年久而被灯烟熏黑,此后布达拉宫白宫北壁的壁画按此为蓝本摹绘而成,[emailprotected]

然而

吐蕃王朝很快便陷入复杂的社会矛盾中

869年发生了“平民和奴隶大暴动”

同时期的藏区灭佛事件盛行

布达拉宫的大部分建筑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被毁坏

建成不足200年的宫殿

随着王朝的土崩瓦解

一起凋零了

❷破茧重生

在此后长达800年间

西藏地方权力中心不断的变迁与转移

布达拉宫一直未获得重建

直到17世纪(1642年)

经过多年的战争

支持格鲁派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

击败西藏各个地方势力

建立了蒙藏联合的

甘丹颇章地方政

拉萨再次成为西藏的中心

布达拉宫的重建

迫在眉睫

1643年西藏地方政权范围

[emailprotected]&张靖/可视化星球

1645年

布达拉宫白宫奠基

全部工程交由

达赖的管家第司·索朗群培主持

三年后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布达拉宫白宫

[emailprotected]/可视化星球

白宫平面呈梯形

共计七层

是达赖喇嘛的寝宫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其中四层有白宫最大的殿堂

“东有寂圆满大殿”

这里是举行达赖喇嘛坐床大典

等重要活动的地方

布达拉宫白宫4层内部格局

[emailprotected]/可视化星球

接着五世达赖去北京觐见顺治皇帝

其地位得到清廷的正式确认

拉萨迎来了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

1682年,五世达赖圆寂

为安放五世达赖的灵塔

于1690年在白宫西侧营建红宫

历时四年建成

布达拉宫红宫,直至1690年才正式动工

[emailprotected]/可视化星球

红宫平面呈方形

共计九层

在五层设有红宫最大的殿堂

“西有寂圆满大殿”

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就放在这里

布达拉宫红宫5层内部格局

[emailprotected]/可视化星球

除此之外

还存放着乾隆皇帝的亲笔手书

“涌莲初地”

乾隆皇帝手书“涌莲初地”

[emailprotected]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的壁画等

五世达赖觐见清顺治皇帝壁画

[emailprotected]

此后,红宫成为

存放历世达赖灵塔的场所

红宫作为布达拉宫的最高建筑

无论从建筑艺术和宗教内涵

都是无与伦比的经典

红宫之于布达拉宫

就如同布达拉宫之于藏传佛教

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红宫白宫下各建有一庭院

庭院西侧建有札厦

作为僧侣的生活起居使用

至此

以白宫、红宫、庭院、札厦为主的

布达拉宫建筑主体就这样形成了

布达拉宫建筑主体,东西庭院又名东欢乐广场和西欢乐广场

[emailprotected]/可视化星球

这次修建耗资300多万两白银

每平米造价约1.6万两白银

据载,工期繁忙时

动用各类工匠近7000多人

后来又经过多次的扩建及改建

形成以宫殿、僧舍、碉堡、方城组成的

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建筑群图解,其中方城藏语称“雪”或雪村

[emailprotected]/可视化星球

建筑群几乎占据了整座红山

雄伟挺拔、气势浩大

远远望去就像一朵雪莲

盛开在岿然的山岗上

布达拉宫建筑群

[emailprotected]/可视化星球

从空中俯瞰

整座建筑与山势极为吻合

像生长在山岩中的宝石

浑然天成

布达拉宫西侧鸟瞰

[emailprotected]/可视化星球

❸雪域城堡

布达拉宫不仅是

藏传佛教的象征建筑

还曾是藏区的行政中心与综合办公中心

包括办公区:

军部、法院、经院、币厂、香厂、仓库

生活区:

厨房、酒吧、茶馆、书房、僧舍等

布达拉宫建筑平面图解

[emailprotected]/可视化星球

集藏区的行政、司法、经济、文化于一体

在藏人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甚至成为西藏的文化符号

时至今日

距离初建已过去1300多年

布达拉宫宏伟壮观的气势

在拉萨城市的不断扩建中

历久弥新

从拉萨河畔望去

水晶般澄澈的空气中

雪白的宫墙托起赭红的宫殿

像夕阳越过雪山

那是雪域最美的颜色

参考文献:

1:汪永平《拉萨建筑文化遗产》,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彭措朗杰《布达拉宫》,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2

3.阿旺罗丹等《西藏藏式建筑总览》,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4:焦自云、欧雷《拉萨城市与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

5:木雅·曲吉建才《西藏古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西藏建筑设计研究院《布达拉宫》,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杨嘉铭、赵心愚、杨环《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8:徐宗威《西藏传统建筑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9:Knud Larsen(丹)& Amund Sinding Larsen(挪)《传统西藏建筑与城市景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标签: 布达拉宫

更多文章

  •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中秋节:说说古代人如何过中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秋节,传统,说说,古代,中国,节日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

  • 在没有普通话的时代,「官话」是怎么玩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普通话,官话

    以前没有普通话,人们怎么沟通的?看过一篇文章说光绪召见康有为(广东人),听他的长篇大论一句话都听不懂。那个时候也没有新闻联播看,也学不了普通话,现在一些广东福建老人都不会说普通话,人们出远门怎么沟通呢?今天,历史君就和大家来聊聊这个话题。古代没有普通话,但有官话。没有声音类资料可供复制,语音的传承,

  • 古代士兵都训练哪些项目,为何重视耐力训练而不是力量训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士兵

    ​宋朝诗人辛弃疾曾有一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被人熟知,词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描写了一幅声势

  • 三国文化:中国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族,三国,文化,中国

    三国文化是荆州的一大文化特色,现在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何谓三国文化?对三国文化怎么看?认识上还有差异。笔者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有位发言者就谈到,他原先不认为有三国文化,只认为有楚文化。当时听了颇为愕然,继而一想这恐怕主要是我们对三国文化的宣传还很不够。所以,有必要对三国文化乃至对文化这个概念的一

  •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红十字会

    最近,武汉红十字会因为物资分配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红十字”是个纯粹舶来的概念,100余年前才传入中国。1938年,中华民国红十字会在汉口进行“空袭救护”1911年10月23日,沈敦和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他手里是一封刚收到的电报:“以两军死

  • 致敬勇士:这些人,也不能遗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这些,勇士,那美,也不能,好的,人,致敬,遗忘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圣经·提摩太后书》郝慧英永远记得,她去偷看父亲、国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的最后一面。那是1937年9月,武汉汉口火车站。当时,侵华日军直攻山西雁门关,并兵指华北要塞太原,为了拱卫华北,郝梦龄整

  • 七月十五:古代人中元节都干些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七月十五,中元节,古代

    夏历七月十五,从前是个重要节日中元节。关于此节的来历,其说不一,道教、佛教各有说辞。先说道教的。汉代张道陵及其子孙张衡、张鲁等创五斗米道(即道教源头,又称天师道),崇尚天官、地官、水官。入道者有病不吃药,而是关在净室里忏悔思过,然后写出“检讨书”,抄成三份;一份放在高山上,一

  •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67天内控制了百年前的东北大鼠疫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鼠疫,伍连德

    百余年前,东北鼠疫,短时间内,横扫东北三省,人一家家的死,收尸都来不及。当时,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是最高危人群,死亡率超过40%。然而,就在鼠疫发源地,哈尔滨傅家甸,一名医者在累累尸首间,坚定的行走,最终扼制了这场灾难。这名医生叫伍连德,马来西亚华裔,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从小生长在国外,连中国话都说不利

  • 满语为何会消亡?承载的文明体量太小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满语

    ​问:为什么首崇满洲“国语骑射”的满清皇帝,最后还是选择汉人严复为清帝国国歌作全汉字歌词,且该国歌曲也为古代汉地雅乐风格?这是否能说明,因为满文化相对于同时期汉文化是落后的弱势文化,所以最后满语文在清末丧失了统治地位呢?清廷的国歌,颁布于1911年10月4日,名为《巩金瓯》,

  • 唐朝人在寒冬里疯狂的泼水游戏:泼寒胡戏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游戏

    唐朝前期,有一种起源于西域的疯狂游戏渐渐流行开来,那就是泼寒胡戏。泼寒胡戏最初是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寒冬腊月,戏者头载面具,赤身裸体,击鼓歌唱,互相追逐泼水,为乞寒之戏,据说可以消灾祛病。泼寒胡戏的另一个名称是“苏莫遮”。苏莫遮是西域妇人戴的一种帽子,羊皮制成,外面涂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