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我国古代的冰雪运动

我国古代的冰雪运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5 更新时间:2023/12/28 13:12:13

冰,晶莹剔透;雪,洁白灵动。观冰雪运动,知竞技巧妙。从目前古典献和遗存的古画中,也可以了解到关于古代冰雪运动的记载。

隋朝时东北人骑木而行

现代冰雪运动已经比较普及,其最初必然源于生活。《隋书·北狄传》有记载:“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分为九部落,绕吐纥山而居……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俗皆捕貂为业,冠以狐狢,衣以鱼皮。”

南、北室韦皆为我国古代东北部少数民族,在北方严寒,积雪甚深的地理环境下,当地人创制“骑木而行”这一安全省力的交通方式。可以想象,农牧民驾驭木制滑雪工具,在林海雪原间行走、狩猎、游戏的风采。

无独有偶,《新唐书·回鹘列传》云:“木马突厥三部落曰都播、弥列、哥饿支,其酋长皆为颉斤。桦皮覆室,多善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相比《隋书》的平铺直叙,《新唐书》这段绘声绘色的记录文字,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讯。“乘木马驰冰上”较之“骑木而行”,不仅形象具体,在骑乘舒适度和速度方面,也有所改进。“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这分明是现代滑雪板、滑雪杖的前身。“蹴辄百步,势迅激。”极具动感的高速运动,使进化为体育竞技成为可能。

《隋书》中北室韦人是骑木滑雪,而《新唐书》里的木马突厥人是驰行冰上。古人作文,用字考究,不知该两处冰、雪意义是否一致。但在现代竞赛中,冰上和雪上竞技运动项目有明确划分。或许因为都播、弥列、哥饿支这三个部落经骑木马飞驰于冰上,所以称其为木马突厥。

滑雪器具不仅有“木马”,还有“狗车”,从隋唐一直延续到明清。其形制、尺寸皆有改进。《钦定满洲源流考》卷二十有详细记载:“开元路有狗车、木马,轻捷利便。木马形如弹弓,长四尺,阔五寸,一左一右系于两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马。狗车以木为之,其制轻简,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狗拽之。二者止可于冰上雪中行之。”很明显,此时的“木马”与今天的双滑雪板基本一致,而“狗车”就是狗拉雪橇。

进入清朝,冰雪运动渐趋规范化和多样化,这与满族人风俗有直接关系。入关前,满族人长期生活于我国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滑雪溜冰提供了便利。坊间曾有传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将费古烈所部兵马皆善冰行,一日七百里。如果不借助行冰之器具,绝不可能达到如此速度。入关后,滑冰仍作为一项军训科目保留。

《冰嬉图》局部

清朝的“冰嬉”

每年腊月,当北京西苑三海(指北海、中海、南海)冰冻坚实之时,就择期举行“冰嬉”,皇帝亲自校阅。乾隆皇帝作《冰嬉赋》,赋中特意说明“冰嬉之特创,繄国俗之相沿,匪独因难而见巧,正以鼔勇而争先,武以是肄,惠以是颁。”既告知“冰嬉”来由,又点明校阅目的,足以证明冰雪运动在当时的繁盛与普及。清朝学者吴振棫所撰《养吉斋丛录》卷十四详细记载了冰嬉的内容和规则:“冰嬉之制:所以习武行赏,俗谓‘跑冰鞋……始曰‘抢等。去上御之冰床二三里外,树大纛,众兵咸列。驾既御冰床(亦曰拖床),鸣一炮,树纛处亦鸣一炮应之,于是众兵驰而至。御前侍卫立冰上,抢等者驰近御座,则牵而止之。至有先后,分头等、二等,赏各有差。”

由《养吉斋丛录》一书可知,参加冰嬉士兵皆从八旗与内府三旗挑选,脚穿冰鞋。比赛时,皇帝亲临冰床(一种冰上交通工具),侍卫于冰床二三里外竖大旗,参选士兵列队旗下,令下,争相朝御座奔驰,及近,抓住御前侍卫停止,按到达先后顺序行赏,分头等和二等奖,这叫“抢等”。继曰抢球,兵分左右队,左衣红,右即衣黄,众兵争抢一球。

此外,《皇朝文献通考》记载有冰上“较射”表演。《清稗类抄·技勇类》又记载了一种叫“旗兵打滑挞”的运动,寒冬时节,于禁中,制成三四丈高的人工冰山,让表演者穿上一种皮鞋,从冰山上直立而下,至地不倒者为胜,其险难可想而知。

以上几种冰雪运动“掷球”“抢等”“抢球”“较射”“打滑挞”等统称“冰嬉”。

《冰嬉图》局部中倒着滑、单腿滑等,呈现了花样滑冰的雏形。

《冰嬉图》中的花样滑冰

不少学者的研究表明,古往今来,乾隆皇帝对“冰嬉”非常重视和倡导。举措包括制定常规制度,并设立奖励机制。这其中,他曾让一个苦练成才的苗族青年喜桂,特批加入八旗军籍,并赐号“冰上燕儿”。另外,他善用宣传手段,不仅自己为冰嬉写序赋诗,还将其定义为“国俗”,后人研究其文章认为,从功能、性质上,乾隆对“冰嬉”有着高度的理性认识。

乾隆皇帝还特令宫廷画师绘制许多以此为主题的图画。如今,就保留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由当年画师张为邦、姚文瀚、福隆安等人合绘的《冰嬉图》,其主要画面所显示的是花样滑冰和冰上杂技,将当时花样滑冰的高超技艺,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冰上健儿们姿态各异,各显绝技,鱼贯而行,组成一条巨龙,蜿蜒盘转,非常壮观。

那时,花样滑冰的动作有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探海、双飞燕、千斤坠等动作,杂技则有射箭、爬竿、翻杠子、飞叉、耍刀、使棒、弄幡等,并在竿上、杠上、肩上、臂上表演倒立或扯旗等动作。

爱新觉罗·宝廷在《偶斋诗草》中对当时的滑冰技术有过形象的描绘:“铁若剑脊冰若镜,似履踏剑摩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左足未住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有时故意作欹侧,凌虚自我随纵横。是耶洛仙非列子,风胡能御波能凌。”

古代冰鞋上部为木制,两侧各钉两根白皮绳,系鞋带,起固定作用。

鞋底中间挖槽置钢质冰刀,冰刀与鞋底铆接牢固。

清朝冰鞋分单双冰刀

清乾隆年间起,溜冰器具有了很大改善。从大多采用马的胫骨制成的初期冰刀,逐渐出现木制的冰鞋和木制镶铁冰鞋。清朝后期,我国的冰刀已升级为铁制的。同时,冰鞋也出现了单冰刀、双冰刀两种不同的类型。

双冰刀比较平稳,适合初学者练习。与现在的冰刀不同的是,清朝的冰刀都比较短,鞋的后跟有一部分下面没有冰刀,这样可以在需要时用鞋跟触及冰面以便停止滑行,或改变滑行方

随着器材制作工艺的进步,这项运动在民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一些民间的节日庆祝活动中,像舞龙、舞狮、跑旱船等也都移到了冰上,在滑行中进行,别有一番风韵。

标签: 冰雪运动我国洁白晶莹剔透古代

更多文章

  • 甘肃的金山国,西边回鹘东边中土,强敌环伺下如何存续1个世纪?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金山国

    在敦煌和莫高窟的发展史上,有一个时段非常重要,那就是曹氏归义军统治时期。该政权在敦煌不遗余力地发展佛教,敦煌很多代表性的大佛窟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那么这一政权为什么如此推崇佛教?一、归义军权力的传递归义军是晚唐在河西走廊兴起的一支势力,得到唐帝国的认可,被册封节度使。公元907年,唐帝国灭亡。就在

  • 中国古桥有多震撼?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印象里的古代中国有粉墙黛瓦有飞檐翘角还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走过弯弯小桥······那座桥或临水梳妆、波光生艳(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凤凰古城 的凤凰虹桥,[emailprotected])

  • 如果把中国历史浓缩成一天,会是什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什么样,中国历史,如果,浓,缩成,一天,是,把,会

    中国历史之最(部分):7000年前,中国就已经种植水稻和粟。5000年前,中国已开始养蚕缫丝。3600年前,中国出现世界现存最早的日月食记录3300年前,汉字发展成熟,是至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2600年前,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2000年前

  • 没有什么「花木兰」,只有一个活泼泼的奇女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木兰故事,花木兰

    迪士尼的电影《花木兰》,据说即将在中国大陆影院全面公映。说一下“花木兰”这个名字的由来,以及“木兰”故事的演变。如果以《木兰辞》为史料依据(也就是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篇的那首长期存在于语文教科书

  • 龙袍上的十二章纹都有什么?为何到了清朝地位下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龙袍,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涵盖了天文、地理、生物、神灵等万物规律,每章都有特殊的象征寓意。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华虫,雉,取其文也;宗彝,虎蜼,取其孝也;藻,水草,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粉米,白米,取其养也;黼,斧形,

  • 彪悍的北朝女性:可以作羹汤,也能上战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一大特殊时期,他们的统治阶级为鲜卑族。也只有在民风相对剽悍的北魏,女性才能有这样闲时做女红,忙时上战场的豪迈。北魏曾经是女国?作为草原儿女,正常情况下,少数民族的女性地位通常都相对较高,北魏也一样吗?有人说,北魏不是有众所周知的“立子杀母”吗?“魏

  • 真的是“金光闪闪”:缅甸大金塔养护指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旅游圈内有个说法:如果说去缅甸旅行只能游览一个景点的话,那一定是仰光大金塔。仰光大金塔可能是世界上价值最高的佛塔,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也是缅甸的国家象征,驰名世界。缅甸最神圣的佛塔(图片: Sean Pavone / shutterstock)▼越珍贵的

  • 为什么老照片里的人,颜值总是一言难尽?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颜值,的,老照片,人,里,总是,一言难尽,为什么

    如果你经常看古代老照片,经常在这些照片下方的评论:“为什么以前的人都长得很难看?果然古装剧里都是骗人的!”(其中清末是重灾区)其实,“颜值堪忧”之所以会成为大众对古人的印象,是多重原因综合而成的结果。1为什么古代照片里都这么丑?在大多数人的理想中,以前

  • 岭南文化︱中国岭南的特色建筑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与内陆相隔。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四省边界处。历史上大致包括广东(含海南、香港、澳门)、广西和云南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

  • 古代地摊经济,看古人如何摆摊?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地摊经济

    如今由于各地地摊政策陆续出台,摆摊热再次回归,又是一片人间烟火。那么,古代人摆地摊吗?都有什么政策呢?他们卖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古代的地摊经济。在古代,商人有两类,在一个地方固定经营的人,被称为“贾”,比如说开个有门面的店铺;而没有定所,在室外不断流动着开展贸易的才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