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土族

土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06 更新时间:2023/12/21 1:43:52

土族为中国西北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大通两县,其散居在同仁、乐都、门源以及甘肃的天祝等地。现有人口大约接近20万。

“土族”族名源于部分土族人自称“土昆”、“蒙古尔”,“察罕蒙古尔”,蒙古族称土族为“白鞑靼”,藏族称其为“霍尔”。藏族很早就知道蒙古尔人,东胡有一部分人前往青海游牧,藏族称为霍尔。土族是东胡一部分,因此称为霍尔。沙陀与古及吐谷浑是最主要的族源。

土族的祖先是古代的鲜卑人一个支系,隋朝时在青海一带建立强大的吐谷浑国,在唐朝时受到吐蕃的挤压,沦为唐的附庸。代时和羌族、党项人联合建立西帝国。西夏被蒙古人灭亡后,吐谷浑人加入到蒙古的军队,在元朝时地位较高,和西域色目人同等待遇。他们其实是吐谷浑人与不同时间来到的蒙古与汪古军人混血种,明代以后逐渐定居,改为从事农业生产,并逐渐和汉族、蒙古族等融合,简称为“土人”。

土族

过去土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土族语属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基本词汇和蒙古语相同或相近。过去通用汉文,1979年青海省有关部门制定了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土文方案(草案)》已试行推广。

土族居民原信奉多神教,也有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后普遍崇信喇嘛教,但民间信仰仍然存在。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

土族服饰与图腾

图腾:彩虹当空

标签: 蒙古建立部分一个霍尔主要藏族服饰

更多文章

  • 轻捷如鹃—回纥篇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世纪,突厥,公元,时期,唐朝,蒙古,大将军,贞观

    回纥,是中国古代族名和汗国名,是我国维吾尔族的先民。她的族源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的鬼方,周及春秋时期的赤狄,两汉时期的丁零,南北朝时期的高车、敕勒、隋及唐朝的铁勒。北魏时敕勒(高车)中的袁纥氏、隋时铁勒中的韦纥氏应为同名异译,都是回纥的前身。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回纥顿莫贺可汗请唐改称回鹃,取

  • 戈壁狼纛—突厥篇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草原,关系,突厥,死者,唐朝,战争,以及,蒙古

    “突厥”一词,根据17世纪成书的《突厥语辞典》,意为“最成熟的兴旺之时”。突厥人属于中亚民族,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为西方的阿拉米字母拼写。突厥人创造文字,开北方民族之先河,遗字散见于阴山和乌兰察布草原的岩画和蒙古国的碑刻上。突厥人原为柔然人的锻奴,有发达的冶铁技术,但以游牧经济为主。55

  • 羌人与大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聚居,大禹,一个,羌族,传说,开始,这一,地区

    现今的羌族有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和松潘县,以及与这一带毗邻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羌族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说其古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相传夏代的创始人、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就生长和兴起在川西北的羌地。说其年轻,因为羌族正式作

  • 傈僳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字,傈僳,世纪,女子,使用,部落,族人,服饰

    傈僳族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西藏、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傈僳族是从唐代“乌蛮”部落集团中分化出来的,与彝族、纳西族在族源上关系密切,其先民居住在今西昌、冕宁、盐边一带。傈僳族的族称最早见于唐人樊绰的《蛮书》记载的“栗粟两姓蛮”。8世纪时,傈僳族先民受“勿邓”、“两林”和

  • 西域狼痕—乌孙篇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公元前,公主,突厥,单于,匈奴,解忧,汉朝,进攻

    乌孙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兼国名。其族属向有数说,比较重要的为:①匈奴族说。此说强调乌孙"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但乌孙王室始终与匈奴保持密切的联系,尽管有时亦兵戎相见。②突厥族说。主此说者有俄国突厥语学家B。B。拉德洛夫、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等人。所持理由,一是乌孙与突厥开国始祖的传说均

  • 朝鲜始祖—高句骊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辽东,发展,民族,中原,建立,公元,新罗,由于

    高句骊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为古朝鲜的国名。它是我国东北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最早出现于我国东北地区,以后部分南迁朝鲜半岛加入今朝鲜族中,部分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加入中国各民族中。高句骊政权存在705年。高句骊族在朱蒙建高句骊国前,以氏族、部落为单位,分布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至吉林省集安县一

  • 德昂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世纪,中国,不同,少数民族,民族,服饰,古代,全家福

    德昂族(缅甸称巴朗族)是中国、缅甸、泰国的少数民族。德昂族旧称“崩龙族”。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在唐宋时期已能自制陶器。历史上德昂族的先民曾在12-15世纪时建立了金齿国,后来逐渐衰落,元

  • 粟末靺鞨—渤海篇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契丹,发展,渤海,地区,唐朝,高丽,他们,这一

    渤海国是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以隋末唐初先后迁居今辽宁省朝阳地区的两批粟末靺鞨人和部分“高丽余种”为基础建立的国家。后来,高丽国的“逋残”,以及靺鞨伯咄、安车骨、号室等部的遗民都归顺渤海,也成了渤海国的主要居民。他们在长期共同劳动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凝聚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史称之为渤海人。渤海又在发展

  • 先秦古国—邹国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国君,民众,时期,山东,所以,关系,文化,公元前

    《史记》记载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陆终娶于鬼方,生有6子,第5子名安,大禹赐曹姓,为曹姓始祖。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建立邾国,附庸于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今山东费、邹、滕、济宁、金乡等县地。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东周时期著名方国之一。春秋时期,在今山东境内,邾国是仅次于

  • 突厥帝国的分裂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朝,蒙古,突厥,地区,中国,重新,统一,他们

    突厥人的这两个帝国没有长期保持鼎盛。和硕·柴达木碑文中赞扬的伟大的可汗们由一些缺乏前辈们的那种天才的人继承。"彼等之弟辈为可汗,彼等之子辈为可汗,惟弟辈今不类其兄辈,子辈不类其父辈。登位者皆庸可汗、恶可汗。致使突厥帝国解体。真正摧毁突厥力量的是两汗国之间的敌对,即鄂尔浑的东突厥和伊塞克湖、怛逻斯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