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奋不顾身

奋不顾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69 更新时间:2024/1/8 2:30:47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着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兵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的夏天,太史令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武帝则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匈奴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寡不敌众,无奈投降了匈奴。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却听说他投了降,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愤怒万分。朝中大臣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匈奴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关进了大牢,施行“腐刑”。

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报任安书》

【求解驿站】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

【活学活用】幼儿园发生火灾后,消防员~地冲进火海,挽救了很多孩子的生命。

【妙语点拨】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相比之下,司马迁直言表态,让人肃然起敬。汉武帝固然政绩卓越,然而他鲁莽行事,杀害李棱一家老小,对司马迁施以腐刑,显示了他残暴的一面。当我们看待历史人物时,要一分为二地、全面地进行评价。不能尽看到好的一面,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其全面否定。

【近义】贪生忘死、万死不辞

【反义】贪生怕死

更多文章

  • 固若金汤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得到,阳城,可以,守城,而且,附近,现在,投降

    秦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派部下武臣进攻赵地。自武臣率兵往北攻打赵地以后,一路披荆斩棘,所到之处,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军占领了赵国的大部分地区。武臣自己也被加封为武信君。这时,武臣率军攻打到了范阳城,范阳令徐公准备誓死保城,到处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抵抗到底。当时,范阳城里有一个名叫蒯(kuǎi)通的人

  • 取长补短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蚂蚁,大象,国家,人们,大国,孟子,什么,富强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孟子的人。他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很受人们的尊敬。无论人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都去向他请教。他会给人们提供好的建议,从而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当时的滕国是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大国都想欺侮它。滕国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去寻求大国的保护。滕文公觉得一味让大国保护也不是长

  • 贪小失大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国家,齐国,联军,结果,于是,希望,金币,没有

    战国中后期,燕昭王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希望振兴国家。他曾筑黄金台广招天下贤才,以增强国家的实力。赵人乐毅原本在魏国当官,由于不被统治者信任而离开魏国,投奔到燕国来,向燕王纵论兵法,深得燕王赏识,被拜为亚卿。乐毅忠肝义胆,为燕国尽职尽责,竭尽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燕国实力越来越强,而它的仇敌齐国却越来

  • 周公吐哺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王,武王,出来,中国,天下,周公,辅佐,自己

    周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其领地在周,所以史称周公或周公旦。他贤能多才,周武王时参加了伐纣灭商的战争,功勋卓着。周初,周公受封于鲁,但他只让长子伯禽赴封地,自己则留在镐京,与召公一起辅佐周武王。伯禽临行时,周公告诫他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天下来说我的地

  • 按兵不动的含义,按兵不动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之后,一个,卫国,等待,出兵,还是,之前,回来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卫国由于国力微弱,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当时在位的国君是卫灵公,卫灵公不愿长久地处于屈辱的地位,便毅然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从而与晋国断绝了关系。卫灵公的这种做法让当时晋国的执政者赵简子非常恼火。赵简子立即调集军队,想要讨伐卫国的都

  • 罚不当罪的意思,罚不当罪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一个,处罚,相称,犯罪,不当,古代,如果,不相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着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着作称为《荀子》。《荀子》这部着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

  •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自己,陕西,关中,刘邦,项羽,栈道,天下,韩信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聚集起来商议获胜之后如何割据土地一事。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妄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划分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琢磨,将来怎样一个个地对付并消灭他们。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顾忌重重。刘邦很难对付,对此项羽心知肚明。早些时

  • 残杯冷炙的含义,残杯冷炙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杜甫,有一,权贵,考试,长安,人才,施舍,生活

    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学富五车,他有一部《颜氏家训》流传下来。这本书的内容是以儒家的传统思想作为立身治家之道的。《颜氏家训》中有一处告诫说:“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意思是说,不能因为有点称赞,你就去受权贵驱使;不能因为处在低下的座位上,你就去受取权贵施舍的屈辱。唐代的大

  • 草木皆兵的含义,草木皆兵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自己,心理,作战,渡河,控制,人员,能够,面对

    东晋时期,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

  • 前倨后恭的含义,前倨后恭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自己,采纳,诸侯,主张,秦国,嫂子,父母,六国

    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主要有秦、燕、赵、齐、楚、韩、魏,史称“战国七雄”。其中,秦国由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实力最强,时不时与其他六国交战。六国的统治集团内部,于是出现了亲秦、反秦两派:亲秦派主张六国同秦国和好相连,尽量不招惹秦国,不给秦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叫做“连横”;反秦派则主张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