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投降(非战败投降)。投降后的青州黄巾军,包括家属在内,共有一百多万人,其中几万人身体健壮,曹操把他们编为相对独立的“青州兵”。至于那些不被接受当兵的青州黄巾军,则集中农业生产,做后方补给。在曹操的经营下,青州兵已经和以前的流民武装不可同日而语,很快就投入了战斗。
青州兵来自“北追黄巾”到了冬天,降兵三十万,男女一百多万。收其精锐者,名为青州兵。”——《三国志·舒威与始皇帝武姬》
有人认为史书记载很笼统,说曹操降服了30多万壮丁,组建了“青州军”,这是史书记载中缺乏详细考证的地方。实际上投降曹操的约有100万人,其中有30万黄巾军,既有年轻力壮的壮丁(后来青州兵的主体),也有老弱士卒和年轻的“娃娃兵”。鉴于此前攻打徐荣的失利和扬州兵筹的叛乱,曹操把士卒的战斗力和忠诚度放在了第一位,青州兵所向披靡,像牙兵卫士一样单独效忠曹操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可想而知,青州士卒一定是经过了相当严格的选拔,最终有数万人被编入正式的军队编制。为了打消士卒的后顾之忧,建立相对稳定的后勤基地,其余的人,包括青州兵的家属,都被安排去屯田,为军队提供粮草支援。
黄巾军投降后,从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闲人变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有生力量,为曹操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它跟随父亲的脚步,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青州兵这个名字存在了28年。曹操死后,他们认为失去了忠诚的领袖,没有这样有智慧的人来领导他们,所以要求分散。
那时候的贾逵是个博士,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为了防止他们造反,他给他们提供了食物和钱,让他们无条件回家。这支曾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的军队,在与侍奉了他们一生的汉室最后一次告别后,大多退居田间,过着悠闲的农家生活。
基本信息就在曹操击破黄巾军的时候,公孙瓒应袁术的要求,派刘备屯兵高唐、山景屯平原和他的盟友陶谦屯发去威胁占据冀州的袁绍。这应该是青州兵的第一战。
当时,陶谦的军队驻扎在董军的管辖范围内,平原和高唐也毗邻冀北。于是曹操与袁绍进行了南北夹击。结果袁术的包围圈被彻底打破,这一战很可能是曹操与陶谦为敌的开始。
与此同时,青州兵正在向职业化、世界化方向发展,父子相继为兵,世代为兵。相关史料表明,青州兵自初平三年十二月收编以来,至少存在了28年(192-220)。如果不是几代人,这支队伍也撑不了那么久。但是这支军队是怎么灭亡的呢?没人知道。有人说这支队伍成了200年以来第二批战地军户。可能吧,但是没办法证明。
不过青州兵活下来的时候,有一点是百分之百确定的,那就是青州兵只会听曹操的命令。所以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刚死的时候,洛阳的青州兵“以为天下大乱,都闹起来了”,根本就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指挥,包括曹操的接班人曹丕,短时间内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如果他们没有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他们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动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曹操还是有些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