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简介
曹松(?—193或194),字高巨大,生于裴郭桥县(今安徽亳州市)。他是曹操的父亲,也是东汉末年宦官曹腾的养子。
汉灵帝年间,以买官升太尉,太尉居三公之首。
延康元年(220),魏文帝曹丕继位魏如昀,立曹嵩为泰王。
同年,曹丕登基为帝,立曹嵩为帝。
曹嵩的身世是有争议的。
关于曹嵩的身世,《三国志》记载曹嵩生下曹操,被认为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代,但《三国志》也记载“无法审判他(曹嵩),生而终之”;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三国时吴人注《曹臧传》说,曹嵩真名叫夏侯,是的叔父。陈琳在《为袁绍文》中关于曹嵩出身的谗言,是“宋父乞助”(路边乞丐)。
2013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与人类学联合研究组发布了曹操家族DNA的最新研究成果:经过三年的研究,最终通过现代基因推断,再与元宝坑一号东汉墓墓主人(很可能是曹操的叔叔曹丁)的古DNA进行比对和双重验证,100%确认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为O2 *-M268,验证了汉代宰相曹参。
也证实了夏侯后人DNA的Y染色体型为O1a1,推翻了曹嵩真名为夏侯的说法,也为曹嵩的身世提供了线索:曹嵩可能来自自己的生父或养父曹腾自己的家庭,而不是《为袁绍查禹州文》中所说的“宋父,乞丐”(路边捡的)。但本研究“元宝坑一号东汉墓”关键人物的墓主人(很可能是曹丁)的身世值得商榷,不足以验证曹嵩被曹石家收养的说法。
曹嵩的一生
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腾被认为是在曹参之后。他在东汉时期侍奉过四个皇帝,分别是顺帝、崇帝、直帝、桓帝,而桓帝即位得益于曹腾这位常仆,所以曹腾被封为费,官拜大长丘。
桓帝末年,曹嵩依仗曹腾的关系,妥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对校尉进行了一次官访。
灵帝即位,拜曹嵩为大裂鸿、大司农,先后掌管国家财政礼仪,居九品大臣之首,地位很高。
曹嵩不像他养父那样是个清廉的人。他做官多年,曹家可以称得上有钱。
公元四年(187)十一月,烈被革职,高级兴农曹嵩贿赂官吏,捐西园一亿元,于是被封为秋,排名三公。邱的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因此曹嵩达到了政治生涯的巅峰。
钟平五年(188)夏、四月,汝南葛北黄巾攻珞县。丘曹松被革职,后回到乔县老家。
董卓谋反期间,曹操起兵于陈留。曹嵩拒绝陪伴他,并带着他的小儿子曹德(又名曹吉)到琅邪避祸。
兴平元年(194),曹操在兖州,曹嵩和小儿子曹德投奔曹操。父子二人从琅琊郡赶到泰山郡时,泰山郡太守应劭前去迎接。却说曹嵩、被徐州牧差往郡界追杀而死。
《三国志·舒威·武帝纪》中,裴引用的一句话说曹嵩被杀:曹嵩住在华县、泰山县,应劭未到。徐州牧民陶谦对曹嵩的儿子曹操多次来攻徐州十分不满,派数千轻骑去拦截曹嵩。曹嵩以为是英绍来迎,毫无防备。
于是,曹德被杀在官邸门口,曹嵩吓坏了。他在后墙上打了一个洞,让嫔妃们先出去。嫔妃肥胖,难以通行,曹嵩投靠厕所,全部被杀,全家被杀。应劭怕被曹操指责,于是弃官而逃,投奔袁绍。
裴在所引《三国志》、《舒威》、《五帝纪》也记载了曹嵩被杀的一段话:曹操以百余车迎曹嵩。陶谦派太师张鲁,引二百骑兵护送。张凯在泰山县华县和费县之间杀了曹嵩,抢了财物,逃到淮南。
所以曹操才会以替父报仇的名义出兵攻打陶谦,并在徐州杀城,想着报仇。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曹嵩被尊为泰王。
同年,汉献帝刘谢禅位于曹丕,王维,曹丕即位,改延康元年为元年,尊曹嵩为太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