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徐庶为什么不肯再投奔刘备了,徐庶为什么不离开曹操去找刘备呢

徐庶为什么不肯再投奔刘备了,徐庶为什么不离开曹操去找刘备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397 更新时间:2023/12/28 22:55:11

如果要在今天的中国人心中把三国人物分成一个阵营,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方。这个徐庶,本是一贫如洗的儿子,早年报仇雪恨,被同伴救下,后改名徐庶(后在魏的史书《魏略》中仍采用其本名徐福为《徐庶传》),就读于儒家书院。

中州兵崛起后,与同郡投靠荆州,与、诸葛亮、崔等人交好。刘备驻新野时,徐庶去投敌,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当徐庶南下时,由于他的母亲被曹操俘虏,徐庶不得不告别刘备,进入曹颖。后来这件事经过艺术处理,“徐叔一言不发进了曹颖”广为流传。而徐叔被誉为孝子的典范。

但也有网友想问,徐庶是被迫投曹的,他的心还是站在刘备那边的。他为什么不学关羽,在母亲死后回到刘备身边?很多人为此感到惋惜,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回去。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1.徐庶去找曹操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众所周知,诸葛亮对刘备很重要。他已经可以算是智慧的化身了。虽然徐庶过去对刘备有所贡献,但也比不上他,所以如果徐庶回归刘备,应该是在诸葛亮之下。以徐叔的性格,恐怕他也未必受得了。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是三个诸葛亮加在一起也不一定比只有一个诸葛亮强。庞统到刘备手里的时候,因为和诸葛亮较劲被杀。舒做了什么?按照徐庶的性格,我是不想回去和诸葛亮争论的。所以这也是徐庶没有回到刘备身边的一个原因。

2.东汉末年,文人普遍重视操守,做事也是从头到尾都很讲究。舆论鄙视赶时间的人,从吕布的命运就可以看出来。徐庶先投刘表,后投刘备。这可以说是知识的匮乏。他一直在寻找,现在终于找到了。投曹操之后,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如果你回去找刘备,虽然别人不会说,但我怕我不会认同他,舆论也不会看得起。

当曹操想派徐庶去当说客,说刘备投降了,但是怕他再也回不来了,程昱曾经说过,如果徐庶不回来,那就“只是个笑话”。徐庶一生未能为曹操出谋划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曹操名义上是丞相,实际上是汉贼。他仍然非常重视舆论的荣誉,所以这是徐叔留在曹颖的一个原因。

3.徐庶投刘备的时候,刘备势单力薄,徐庶因为“仁”的名声而追随他。徐叔走的时候,一直不忘提醒他时刻牢记统一大业。当时,在徐庶的心中,刘备是拯救李玟于水火之中的仁者。但徐庶走后,刘备利用诸葛亮的计谋,另起炉灶,使百姓流离失所。这恐怕不是一个仁慈的领主应该做的。

刘备逃离樊城的时候就开始造谣,结果几十万军民跟他一起逃了。如果他没说曹操的军队要吃人,为什么几十万人背井离乡跟着他?但其实我们知道,书里也写了曹操对百姓还是很仁慈的。当他在战斗时,他不允许军队骚扰人民。他自己的战马受了惊吓,踩到了百姓的麦子。他还剪掉了自己的头发作为惩罚。

刘备为什么要制造这样的恐慌?书上写的是他一路上带这么多人不方便,结果九死一生。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人,他能安全逃脱吗?我看未必。书上写曹操在穷追不舍。他能逃到哪里?

数百军民挡住了曹军的视线,使得曹军不知道刘备到底在哪里,只好分散兵力去找。没有这些军民,刘备和他的士兵不会被曹军一眼看到。而且,当冲过去的时候,他身后的人立刻惊慌失措,大叫起来,这是给刘的信,好让他有时间逃跑。

如果不是数百军民拿他当挡箭牌,他可能已经被曹操抓住或杀死了。他带着几十万军民逃跑,不仅为他提供了挡箭牌,还让他仁义的名声传遍天下,曹操苦不堪言。他没有抓到刘备,给自己留下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恶魔形象,给自己以后争天下留下了劣势。

刘备做这种损人利己的事,而且做得很漂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大多数人都被骗了,但诸葛亮没有被骗。以诸葛亮的智慧,他知道曹操对百姓的态度,但他没有像一直劝刘备那样重复,只是说:“真是慈悲之主!”可见一斑。

徐叔应该也知道,他甚至能看出周瑜火烧赤壁的计划。他只要看到事件的受益者,联系到整个事件中当事人的行为,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既然刘备和曹操、孙权一样,只是想尽各种办法、各种借口争夺天下,既然徐庶看出刘备不是他心目中的仁主,那么他在曹操和刘英身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徐叔的出场很精彩。在书中的谋士和谋士中,他只是略次于诸葛亮的相貌。周瑜,司马懿等。都被无视了。在旧小说中,这样出现的人一般都是主角或者次要主角,但是徐舒的出场很精彩,然后又淡出,让人深深感叹。一个应该发光的角色就像一颗流星。

更多文章

  • 孙膑和庞涓的经典故事,孙膑庞涓的故事真实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膑和庞涓哪个更厉害,庞涓和孙膑的故事,庞涓怎么死的

    孙膑打败庞涓后自杀。史书记载:“孙膑曾试图跟庞涓学习兵法。庞涓主政魏国,必须侍奉大将,但他认为自己不如孙膑,于是召来孙膑。我到了,庞涓怕他自作聪明,病了就用法律的惩罚砍断他的脚,所以想躲起来。”。在他们同学期间,他们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并成为了结拜兄弟。孙膑年龄较大,庞涓年龄较小。出道后,庞涓嫉妒孙

  • 曹操跟甄宓,曹操和甄宓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和甄宓的关系,甄宓爱的人究竟是谁

    疑似曹操墓七十二座,盗墓贼不知道挖了多少座。他们世世代代寻找了几千年,却没有找到真正的曹操墓。我们从史料中可以看到,曹操的皇陵在灵芝村,其墓地南面的邻居是贞观以后的朝阳陵。曹操和贞女之间有什么秘密吗?甄,又名,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她是家里最小的,家人都很爱她。她从小喜欢读书写字,曾经被哥哥笑说以后要

  • 刘备托孤是真心还是假意,刘备托孤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为什么死在白帝城,刘备临死前说了什么

    三国历史上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典故,其中就有白帝城托付孤儿。诸葛亮以白帝城为孤,南征孟获,北征中原。那是一段美好的谈话。今天我想以白帝城作为孤儿来谈谈我自己的想法。首先,刘备不是真正的所谓仁义之主!这一点恐怕很多朋友都同意我的观点吧?以前“尊刘抑曹”只是为了皇帝的封建统治。其实刘备是一个懂得用“人与人之

  • 赵括长平之战杀了多少秦军,长平之战赵括真的只是纸上谈兵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平之战的真实战况,交战中赵括犯了什么错

    纸上谈兵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据说长平之战,赵国的统帅由廉颇换成了赵括。赵括上台后,一改廉颇的被动防御策略,选择主动出击。最后,秦军诱敌深入,在昌平大败。因为战前大谈兵法,最终战败,被后人称为纸上谈兵。作为统帅,赵括有一定的责任,但这场战争的失利真的都是赵括的错吗?第一

  • 司马篡曹,司马氏篡魏为什么没有人反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氏如何篡夺帝位,曹家下台的原因,司马篡魏后如何对待曹家人

    司马懿的回避让曹爽更加嚣张,肆无忌惮。他任用自己的亲人和兄弟,“都是列侯侍从,禁止出入。”而我在吃喝衣服,都像皇亲国戚;家财万贯,妻妾满户,骄奢淫逸。不仅如此,他为了取乐,甚至还伪造了一道圣旨,说是“将五十七才人发配叶台,使始皇帝的解语教习为艺妓”,把曹操的嫔妃、将军、教师、鼓吹者、大家闺秀子弟等人

  • 孔子和徒弟的对话,孔子师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孔子故事,孔子的名言,孔子有多少弟子

    子曰:“不可为,可乘叉浮于海上。从我来说是什么原因?”鲁兹听了乐了。子曰:“尤浩比我勇敢,无所借鉴。”——《论语·公冶长》是一篇信息量丰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风趣的篇章,在整个《论语》中是不多见的。先说信息。主要信息如下:孔子有一种自己没有天赋(道)的感觉,海上有值得移民的地方。孔子认为有忠勇的品德

  • 关羽不放曹操有什么好处,关羽不应该放走曹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如何对待关羽,曹操与关羽关系如何

    关羽的政治信仰是和刘备一起“灭贼兴汉”。所谓“贼”,一般是指东汉末年支持谋反的各路权贵人物,也确实指董卓、曹操等超级军阀,有实力控制皇族、瓦解朝纲的权臣。200年前,刘备被曹操打败,逃亡。他的生死不明。关羽和夏都被刘备抓住了,刘备负责守卫刘备老巢徐州的两个据点夏坯和小沛。夏被(或不屈或曹操拒绝让他投

  • 诸葛亮心静,诸葛亮寒心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心结是什么,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集智慧、忠诚、正直、诚实于一身。但在我看来,诸葛亮有“荆州不可失”和“长云——长文感同身受”的情结,才导致了蜀中的冤案!「荆州不应失」的情结是什么?这首先要看什么是情结。心理学对情结的定义是: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思想、感觉、知觉和记忆组成的思想倾向。情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情

  • 长平之战齐国为什么不救赵国,长平之战后齐国为什么不帮赵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平之战秦军伤亡,长平之战大胜的将领,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的是谁

    长平之战,秦与赵相持不下,赵派人向齐国借粮,齐国不借(赵无粮,邀苏,齐国不听)。齐国大臣周子建议说:“你为什么不把粮食借给赵国,秦国知道后就会撤退。不借就被秦人骗了。赵是齐国的屏障,唇亡齿寒。今日赵亡,明日齐祸。况且救赵对高仪来说是好事,击退秦军赫赫有名。不可吝惜粮食,害国家。”齐王不肯听,结果以四

  • 赵云寿终多少岁,赵云是寿终正寝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云怎么死的,赵云武功究竟如何

    赵云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人。蜀五虎将中,关羽、张飞五十多岁战死,马超47岁死于抑郁症,老将黄忠75岁在夷陵之战中因伤去世。只有赵云活得最长,76岁,在当时是非常长寿的了。为什么云长寿?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胸怀大志,心胸开阔赵云原本在袁绍手下,但看到袁绍“不忠君不救民”,就离开了。他加入公孙瓒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