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人的世界里,诸葛亮应该是一个完美的道德偶像。但即使是道德偶像,也需要吃五谷杂粮,有爱有恨。如果抛个话题:诸葛亮这辈子最讨厌的人是谁?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肯定是曹操。这个论点自然是有道理的。
比如,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以打地板的方式写道:“先帝忧汉,贼分,王业不偏,故请大臣求贼。”文中的贼,自然指的是阿芸创立的曹魏势力。有意思的是,虽然他们表面上很匆忙,私底下也能回归,但却相当友好。
比如在曹操的私人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今献鸡舌香五斤(献给孔明),以表谢意。诸葛亮在“微博”上的互动很自然,所以有“曹操的智慧和战术是别人所独有的,用兵如孙、吴”的评价。当然,与诸葛亮并互相欣赏的,除了曹操,恐怕还有司马懿。
三国演义里,诸葛和司马为了剧情自然成了死敌。比如上谷之战,诸葛亮关上门放火烧司马,挺有气势的,但是因为老天偏心,也气的血压和内分泌失调。但是,如果翻到史料,他们的相遇可能要平和得多。
对于司马懿的坚持,孔明似乎也是理解的,但他无奈的抛出了一句:“不战而屈人之兵”,司马懿也给了老对手一个很好的评价:“天下也是奇才。”三国志不过,在诸葛亮的个人黑名单上,有一个人的排名比曹操和司马懿都要靠前。这个人不是很有名,叫孟达。
孟达是帅哥,因为他“长得好看”。但是,诸葛亮讨厌孟达,绝不是因为他太帅了。其实,略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这出戏里,身在镇上的孟达同志是一只老鼠,无视战区总司令的调度命令,为了保存军力,
《三国志》中也有类似记载,“派兵自救,言初附山郡,不可动摇,不负鸿毛之命。”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刘备自然对孟达的表现很不满意,因为他为了自己的私利,耽误了战机,导致了荆州战争的崩溃。诸葛亮作为叔父的亲密战友,自然不喜欢孟达。
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刘备的情绪。原来,早在诸葛亮出山之时,开篇代表作《隆中对》就提出了荆以夷出兵攻魏的战略方针,但这个“政绩工程”却因为关羽失去荆州而难以实现。至于战败的罪魁祸首,魏、吴不在势力范围内,就算咬牙切齿也鞭长莫及。结果他们只好生“自己人”孟达的气。
就像我刚才说的,萌达是个帅哥,也是个敏感的帅哥。远在西川的刘备和诸葛亮的情绪多少有些诱发。于是,干脆不要停,找个借口,实际上投降曹魏。原来,荆州失守,蜀汉断臂。现在,连尚勇城都丢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诸葛亮对孟达不顾国家统一大业,贸然向敌人投降的行为极为不满。《三国志》中隐晦地提到“去了那里,龚铭(孔明)会咬牙切齿,想杀妻。”
但是,诸葛亮一直标榜自己是道德卫士。孟达只是个人政治问题,却还提出杀妻灭族的狠招,似乎不太符合孔明的性格特点。原因恐怕不仅仅是公务,还有个人恩怨。
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能让一向冷静的卧龙先生如此失态,想出这个馊主意?或许,还得从诸葛亮的身世说起。
原来诸葛亮从小孤僻,小时候跟着家里的兄弟姐妹,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一个人生活久了,感情自然深了,尤其是像诸葛亮这种看重礼仪的人。
后来,当我富裕了,我的哥哥诸葛瑾越过江东,并获得了生活工资。我姐因为有知识而端庄,被荆州公子哥家庭快骑收留。
但在战争年代,和平的小康生活随时可能被打破。后来曹操南迁,荆州动荡,他的哥哥诸葛瑾选择住在江东,和叔叔在那里打游击战,而他的妹夫蒯顼,随着刘聪依附曹操,当上了方陵太守。结果有几个原本幸福的兄弟姐妹,至今天各一方。我们大致知道后来的历史过程。
赤壁之战,孙、与曹操会师。后来刘备趁热打铁,从西边取了川蜀,密谋对曹魏势力的绝地反击。这时候孔明和孟达的恩怨就结下了。
原来孟达投降后,一直在找机会表现自己。刘备齐正好在用人的时候,就给了一个任务:北攻方岭。没想到孟达急于立功,却想尽办法攻城,于是孔明的妹夫蒯顼终于在兵变中“光荣”牺牲。
中年丧夫对一个从小丧偶的女人来说是个打击。每天看着以泪洗面的姐姐,诸葛亮的心里自然不会好受。
但与刘备身边的另一位谋士法正不同,诸葛亮行事冷静沉着,直到孟达造反事件,最后祭出杀妻弃子的计策,为的就是让孟达尝尝分离破碎家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