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一个节操,尤其是古代的读书人,会把节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所以才会有“宁死不屈”、“杀一个读书人也不丢人”之类的说法。但是在三国鼎立之前,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改变士官军衔是家常便饭,有人说这是投降文化。
其实这种现象有一个前提,就是汉朝名存实亡。名存实亡,还有一个汉献帝。无论董卓、王允还是曹操,都还没有称帝,但形式上还是把这个傀儡皇帝当成了天子。其实没有人把皇帝当天下之主,很多人都在想着成为汉朝的接力者。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汉室朝廷名存实亡,一些人以“匡朝国宁”为借口拉队伍,用“汉室元年”“鹿已失”的说辞消灭异己。于是,改变军士家庭,就成了告别“昏君”,寻找“贤主”。然而,虽然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人们仍然重视诚信。比如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臣,被后人所模仿,就是因为他选择了刘备,把一生都献给了刘政权。
曹操手下投降关羽的大将于禁,最后被曹丕羞辱至死,可见诚信对名士的重要性。一个学者的正直有时在于他最终追随的大师。比如这个人在新主人手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这个群体取得了成功,那么这个人就被认为是“弃暗投明”。
但是一个群体的领导者就不一样了。他要想改变家庭,最后一定要成功,否则就是任性。这就是为什么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刘备是仁义之主。但说到气节,刘备总觉得有点“气短”。相反,曹操比刘备、孙权更有气节。
先说刘备。刘备以讨伐黄巾军起家,由于立功,当上了高唐县令。被黄巾军打败后,刘备投奔公孙瓒,被公孙瓒任命为另一个司马。他被要求跟随青州刺史田杰去防备袁绍。由于他的积极战斗,他成了平原县令。应该说这是一个真正让刘备成名的帖子,后世的言情剧也是以这个帖子作为刘备的起点开始的。
操东进徐州,陶谦刺史田忌劝刘备支援陶谦。在徐州,陶谦从丹阳郡调了四千兵给刘备,刘备离开天界去投奔陶谦。陶谦任命刘备为豫州刺史,驻扎在小沛(今江苏沛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刺史,因为这个为刘备服务的刺史根本没有地盘。但是刘备是幸运的。他在徐州后不久,陶谦就死了。
根据陶谦的意愿和部下的支持,刘备取代陶谦担任徐州刺史。这是刘备第一次拥有国家领土。为了拉拢刘备,集中力量对付河北袁绍,曹操封他为镇东将军。但刘备此时犯了大错,收留了被曹操打败的吕布!袁术也想要徐州,来和刘备抗衡。这两个人在盱眙和淮阴闹了几个月。
借此机会,吕布进攻占领了下邳城,扣押了刘备的妻儿。刘备只好和吕布讲和。刘备回到小沛,集结了一万多人。吕布害怕他,带领一个攻击。刘备战败逃亡,投靠曹操。曹操对刘备很好,封他为豫州刺史。虽然这还是个空职,但是因为曹操手里有个汉献帝,这个任命就相当于朝廷的任命,所以这个刘备也叫刘禹州。
刘备想再去一次皮地,收拢他的散兵。曹操给他军粮,补充兵力,向东进攻吕布。吕布派高顺去迎敌刘备,刘备失败。曹操派夏侯惇去增援,又被高顺打败了。刘备的妻儿再次沦为阶下囚。曹操亲自东征,攻打徐州,杀了吕布,刘备跟随曹操回到徐县。
袁术称帝失败后,想通过徐州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借此机会要求拦截袁术,曹操派他和朱令去拦截袁术。刘备去了徐州,当朱令回到曹操身边时,刘备杀了徐州刺史车胄,背叛了曹操。刘备派使者与袁绍结盟对付曹操,曹操派兵进攻未果。
建安五年,袁绍准备攻许都,曹操为侧翼安全,率兵攻刘备。刘备又失败了,他的第一任将军关羽和他的妻儿都成了曹操的俘虏。刘备只好去找袁绍。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争执不下,派刘备和曹操的叛军刘辟去攻打徐县。曹操派兵攻打刘备。刘备想借此机会离开袁绍,于是把袁绍分配给他的部队还了回去,并劝说袁绍好好守着南方。
袁绍同意后,刘备来到汝南。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转而进攻刘备,刘备再次投靠刘表。就在刘表死的时候,曹操攻打荆州,刘表指定的继承人刘聪向曹操投降。刘备得到消息太晚了,匆忙撤回南方。在当阳长坂坡被曹骏追上打败。幸好遇到关羽的船队,所以越过绵水到了峡口。
曹操要过江南,诸葛亮要求救孙权。刘备同意后,派诸葛亮去联系孙权。孙权面临灭顶之灾,愿意让刘备做援军牵制曹操,于是同意了诸葛亮。赤壁之战和孙权大都督周瑜打败曹操水军,赶上瘟疫流行。曹操留下一部分军队,自己回到了许都。利用周瑜攻打江陵等荆州北部城市的机会,刘备趁机夺取了荆州南部的四郡。
周瑜夺取了荆州北部的部分土地后,荆州实际上是三族共有的。刘备提议做荆州刺史。考虑到夷陵到合肥一线太长,西线需要刘备牵制曹操,孙权同意了。同时,他还把荆州北部的土地借给刘备管理。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四川的刘璋听说曹操要攻克汉中的张鲁,担心曹操得手后趁机讨伐自己,于是听从部下张松的建议,欢迎刘备先讨伐张鲁。刘璋让刘备住在孟佳(今四川广元市),但刘备没有攻打张鲁,而是恩将仇报,深得民心。后来刘璋发现让刘备入蜀是张松、法正等人的阴谋,于是断绝了与刘备的联系。刘备趁机夺取白水关,然后攻打阜城县、绵竹、罗城。建安十九年,刘璋投降。
依附刘备的人很多,有三个人可以算是汉奸:公孙瓒、曹操、孙权,这些人对他不薄。尤其是孙权,为了自己与曹操作战,而刘备当时已是穷途末路,孙权不接受只有死路一条。
后来赤壁获胜,孙权不仅让他做了荆州刺史,还借给他土地娶他妹妹。这份恩情够伟大的!但刘备借荆州,不但不还,还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与孙权交战。真不知道他如果不是后来建立了蜀汉王国当皇帝,如果只是个诸侯就贤惠了,该怎么说。
再说说孙权。孙权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继兄孙策为东吴国主。建安十四年赤壁大败曹操后,东吴政权得以稳固。但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孙权反而要求曹操投降。曹操派使者回报孙权,同意和好,并发誓与东吴再结一次婚。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打樊城时,孙权想从背后偷袭关羽,上书曹操,也是打着为朝廷出力的旗号。曹丕称帝后,孙权称魏文帝为诸侯,并遣还关羽俘虏的宇金等兵。魏文帝曹丕也封孙权为吴王。只是因为曹丕要求孙权把自己的儿子送给魏国做人质,孙权不肯接受。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在夷陵大败刘备。孙权听说刘备驻扎在白帝城,就派使者去和刘备交朋友,但孙权仍然和郭玮保持联系。虽然“不真诚”,但表面上还是“为魏服务”,直到第二年才与魏断交。此时的吴王孙权,直到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称帝,才在名义上和事实上完全独立。
对了,曹操。诸侯讨伐董卓时,曹操是汾武将军。因为手里有兵,所以被袁绍推荐为东郡太守。后来兖州牧刘岱被黄巾军杀死,曹操被鲍欣等人推举为兖州牧。这是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至徐县,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即名义上是汉朝的臣子,实际上行使的是皇帝的权力。
曹操一生做了很多糗事,也给当时的人和后人留下了很多借口,尤其是拿汉献帝当傀儡。当时人们说他是“事实上的小偷”。然而曹操一生从未称帝。有人总结了很多原因,但有一个不能忽视。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一月,其子曹丕于当年十月称帝!这么短的时间,曹石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
最大的可能是曹操这辈子只当一个汉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只当一个周文王,让他的儿子当一个周武王,就是把机会留给他的儿子。虽然是“天下之大,不为王”,但他的儿子曹丕是魏国的第一大臣,与他不同。
有一种说法是曹操天下第七,实力比不上刘备和孙权。抛开这一条,单说这节操就比刘备和孙权强多了!但这个世界并不是曹魏统一的,后两者做了皇帝,也算是事业有成。
因此,无论从成功的硬道理还是从禁忌方面来说,这个节操问题都将退居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