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谁?不,每个人都知道。刘备是谁?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作为达汗的开国君主,刘邦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刘备。作为经典《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刘备的名气显然超过了刘邦。虽然父子之间有400多年的差距,但作为刘邦、孙中山、王静、刘胜的后代,刘备早年在性格、爱好、志向、经济状况等方面,都与其祖先刘邦如出一辙。
刘邦早年是亭长。他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大致相当于人民公社时期一个大队(由几个村组成)的队长。这种脏公务员工资低得可怜,又懒又贪酒好色,所以家里穷得可以说是穷得四面墙。他最喜欢的事,除了喝麦琪,就是交朋友,不管是地痞还是县衙,他都会说话,是个两个都吃的混混。
有一次,刘邦出差看到秦始皇的仪仗驾到,不禁赞叹不已。他发出了震惊古今的赞叹:“君子当如是!”大概就是从那时起,他有了做大事的想法。
无独有偶,刘备少年时丧父,靠卖草鞋、打草席为生。15岁时,他的叔叔刘资助他上学读书写字。但是刘备并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是喜欢玩乐,追求衣着。整天呼朋唤友吊儿郎当,刘根本管不了他,只能长叹一声!但是,刘备有更高的野心。他在和朋友玩耍时,曾指着家东南角的一棵大桑树说,长大后要一直骑着那棵桑树一样的“羽毛车”(古代皇室用车)。
虽然刘邦和刘备都雄心勃勃,豪情万丈,但他们选择的政治方向却完全不同。刘邦走的是“造反”的革命道路。
公元前209年秦末,陈胜和光武揭竿而起,建立了“张楚”政权。刘邦在沛县杀了县令,回应。大家都叫他“沛公”。他号召当地青年加入队伍,很快聚集了3000人。后来,这支队伍加入了项梁(项羽的叔叔)的队伍,共同建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作为新的楚怀王。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率军进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很快,远比刘邦强大的项羽接管了关中,控制了全国大部分领土。后来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要他统领巴蜀、汉中地区。
但刘备是不折不扣的“保皇派”。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公元184年,刘备依靠马贩子朋友资助的钱财,组建了一支200-300人的武装力量,然后带兵到校尉邹敬那里,参与镇压黄巾军。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刘备凭借军功当上了安西(今河北定县东南)的县令(相当于副县长),主管一县的治安和狱政。刘备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投靠了袁绍、曹操、刘表等人,最终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才在荆州站稳脚跟。公元214年,西进的刘备率军“和平解放”成都,接任益州牧。像他的祖先刘邦一样,成为巴蜀地区的统治者,很快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
历史把刘邦和刘备推到了同一个十字路口,那么他们的结局会一样吗?
在巴蜀站稳脚跟后,刘邦利用韩信“修一条坦途,藏真相”的计划,打到关中地区。接下来,他的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疆域越来越大。最后把任性的项羽逼到了乌江边。项羽战败,拔剑自杀,刘邦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当时两广还有个南越国,后来加入了中央)。当时那个羡慕秦始皇的小亭长,居然背叛南方当了皇帝,开创了一个大汉四百年的国家,比秦始皇那个短命王朝强多了!
按照诸葛亮《隆中对》所画的蓝图,刘备也是要冲出蜀国,剑指长安,然后横扫中原统一全国。可惜运气不好,每天都是假期。刘备在夷陵之战失利后,在白帝城病死,把这个重担留给了忠心耿耿的诸葛亮。诸葛亮六出祁山,后任姜维九伐中原。虽然他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情况发生了变化。魏国的实力远超,而蜀国的皇帝是起不来的,所以最后只能是春梦。空给世界留下遗憾。
刘邦和刘备早年也差不多,后来一个造反,一个保皇,但都达到了同一个目的,都占领了巴蜀之地。两人都有北上关中,横扫天下的野心。最终,前者立下赫赫战功,说“归故里,安猛士留四方”,后者“未能征服吴国”,轰然倒在永安宫,留下千古哀叹。这里的情况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