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锦囊妙计,网友们可能会想到诸葛亮。其实三国中,曹操也用了袖招,而且很成功。7000人吃了孙权的10万大军。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北讨孙权失败,只留下张辽、李典、乐进等七千余人守合淝。次年,孙刘战荆州,曹操趁机占领汉中。刘备妥协后,把它送给孙权的三郡,自己率军与曹操争夺汉中。
与刘备和解后,孙权迅速调集兵力,集中十万人,企图吃掉合肥守军。曹操对此早有准备。去张鲁之前,曹操给合肥发了一封信,命令张辽只有在孙权率军进攻的时候才能打开。孙权见曹操在汉中,未能及时东归,便亲自率领十万人马前往合肥。
张辽和乐进李典总是冲突不断。孙权进攻前夕,张辽打开曹操送来的信,信中告诉他,如果孙权军来了,张辽和李典要出城作战,乐进率军守城,至于护军的薛旭,就不要打了。当时魏军只有7000人,吴军10万。双方寡不敌众,所有的将领都被这个指令迷惑了。
张辽认为曹正在率军对外作战,等他率领援军赶到的时候,孙权军一定已经攻破了我们。所以教信中要求我们在敌人集结完毕之前,依次进攻敌人,先挫敌锐气,以稳定军心,再顺利守城。成败的机会就在于这一战。你有什么疑问吗?李典赞同张辽的想法。
李典和张辽都是骁勇的将领,于是连夜筹集勇士,一共得到了八百人。张辽下令杀牛作为奖励,准备明天的战争,吴军士气高涨。天亮时,张辽遭到了长戟的袭击。魏军虽然少,但都是骑兵。吴军虽多,但多为步兵。骑兵机动性好,杀了就走。吴军无法围住八百魏兵。
张辽进入吴军大营后,杀了几十个吴冰,斩了两个将军。在突击过程中,张辽喊了他的名字,这使得吴栋军马完全记住了他的名字。张辽冲进大营后,看到孙权帅旗,发疯一般要杀他。吴军、宋倩和许胜都无法抵挡。吴军从来没见过这样能冲能砍的人。情急之下,众将士纷纷散开,向后逃窜。
幸亏潘璋出价,他见吴军败退,急忙追上去,在乱军中打死了两个逃兵。将士们见此,都转过身来,又战起来,把张辽挡在孙权营前面。看到局势如此紧张,孙权急忙跑到附近的一个山顶上,手持戟守卫自己。吴军把张辽堵在山下,张辽无法冲上山,于是在山下大骂孙权,企图激怒孙权下山作战。孙权不是孙策,没有哥哥也没有单挑的勇气。
不过孙权的眼光不差,心理极好。虽然性命危急,但他还是清醒的看到张辽只带了几百人,于是下令军士围住张辽的八百军团。张辽的坐骑体质比较好,打了半天也不累,带着张辽从乱军中冲了出来。
数十名魏军见张辽冲出,齐声喊道:“将军是不是要抛弃我们了?”?张辽见了庄,又冲进包围圈网,把吴军打了个洞,救出了几个被围困的人。数百人全部撤退到合肥市。一战之后,吴军惊恐万分。他本来希望10万人可以占7000人的便宜。结果这一仗下来,吴军士气尽失,气势尽失。
孙权只能下令全军休整,而在合淝的曹骏也有时间准备。魏军防守合肥,孙权轻松率军包围合肥。但吴军连续十多天进攻,遇到守军的坚守,造成吴军重大伤亡,恰逢当时淮南疫情,吴军死亡人数众多。
孙权没办法,只好下令大军班师,而他自己却莫名其妙地带了一千只老虎和几个将领,包括凌统、甘宁、吕蒙、蒋钦。吴军自逍遥津北退,张辽见吴军主力退守合肥城,乘机率军追击,围住孙权。孙俊的1000人立即陷入混乱。孙权被围后,凌统亲率三百兵杀入重围。甘宁持弓射于外围,吕蒙、蒋钦引数百人挡住魏军
凌统奋起反抗,终于救出了孙权。凌统让孙权先走,他随后与魏军作战。然而,孙权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一座被自己人破坏的桥,桥板被拆了。孙权过不去,魏军杀了他。孙权纵身跃上城墙,一把抓住马鞍,带着助跑过断桥。孙权在逍遥津以南遇到三千吴军,命终于被挑了回来。
孙权成功逃脱后,凌统和甘宁在自身外伤的情况下,杀了数十人,然后披甲潜逃。这一仗是孙权一生中最屈辱的一仗。十万人打七千,不仅输的很惨,还差点被活捉。孙权的军事水平如果能打这一仗,真是低到了极点。
我们来分析一下曹操的这一招。
张辽,男,“郡史甚少,武力超群。”张辽领兵投奔曹操后,只身前往敌营劝说常投降成功,并在击败袁绍、攻打袁谭、征柳城等战争中屡立战功,多次受到曹操赏识。曹操把张辽放在合肥,目的是组织协调守军的核心作用。张辽果然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
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曹操为什么不让李典守城,高高兴兴地玩呢?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乐进是一个性格暴躁的武将。曹操称他“每一次战斗,往往都是监军,奋力强战,所向披靡,身不由己,枪林弹雨,手不知疲倦。”因此,他被戏称为“崇哲将军”
而且李典的性格跟乐进不一样,“好学好雅。不与将军争功,当敬士大夫,视其为军中长辈。”(但他似乎与张辽不和。)李殿年35岁去世,却得到了长者的美誉。不难看出他是一个爱学习,有修养,顾全大局的人。按常理来说,李典叫守城,更适合乐进来演。
曹操用两个人代替难道不令人费解吗?仔细分析,这就是曹操用人的超长表现。在曹操看来,目前来看,张辽不计个人得失是没有问题的,而李典有着“从不与将军争锋”的性格。比如张辽以大局为重,配合张辽,是没有问题的。有了这两个人的团结统一,你就不会担心把音乐带到一起了。
如果让乐进上场,很难保证你不会和张辽一争高下。如果他们吵架,李典很难协调,所以他们三个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这里还有一个隐藏的意思:很明显你应该乐意参战,让他守城,说“将军”其实就是说如果你乐意参战,那么三人的凝聚力会更大。这是曹操希望的第一个方案:如果你说乐进不懂这个意思
诚实的守卫也是一个不错的第二方案。曹操的密函,为三民团结抗敌提供了“双保险”。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做到万无一失。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张辽看到信后率先表态,慷慨激昂的表示死,李典紧随其后。《三国志·李典传》这样写李典:“辽恐其不从,典慷慨曰:此乃国家大事,我怎能因个人之悔而忘义!”
《三国演义》对这场战役的描述更加神奇:“江南人人怕这突如其来的杀戮,小儿闻张辽之名,夜不敢蹄。”如果说团结就是力量,那么人类的和谐就是战斗力。这件事也充分体现了曹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才能。曹操真是“盖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