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何足介意什么意思?何足介意典故介绍

何足介意什么意思?何足介意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894 更新时间:2024/2/4 13:40:22

陈登是东汉末年将领,据说性格沉着冷静,智谋过人,从小便立有救世济民之志。陈登25岁就举孝廉,在东阳担任县长一职。此后陈登加入曹操阵营,为曹操献计顺利击败吕布。可以说,在汉末徐州发生的一系列战役,陈登功不可没,立下战功后还给升迁至伏波将军。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何足介意”,就和陈登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发生在袁术进犯徐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吕布、陈宫和陈登。原文如下:

吕布使人探听得张勋一军从大路径取徐州,桥蕤一军取小沛,陈纪一军取沂都,雷薄一军取琅琊,陈兰一军取碣石,韩暹一军取下邳,杨奉一军取浚山:七路军马,日行五十里,于路劫掠将来。乃急召众谋士商议,陈宫与陈珪父子俱至。陈宫曰:“徐州之祸,乃陈珪父子所招,媚朝廷以求爵禄,今日移祸于将军。可斩二人之头献袁术,其军自退。”布听其言,即命擒下陈珪、陈登。陈登大笑曰:“何如是之懦也?吾观七路之兵,如七堆腐草,何足介意!”布曰:“汝若有计破敌、免汝死罪。”

陈登曰:“将军若用老夫之言,徐州可保无虞。”布曰:“试言之。”登曰:“术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我以正兵守之,出奇兵胜之,无不成功。更有一计,不止保安徐州,并可生擒袁术。”布曰:“计将安出?”登曰:“韩暹、杨奉乃汉旧臣,因惧曹操而走,无家可依,暂归袁术;术必轻之,彼亦不乐为术用。若凭尺书结为内应,更连刘备为外合,必擒袁术矣。”布曰:“汝须亲到韩暹、杨奉处下书。”陈登允诺。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袁术在淮南称帝后,任命大将张勋为统帅,率领二十余万大军兵分七路进犯徐州。谋士陈宫认为袁术此举是陈登阻止吕布与袁术结亲所致,建议斩杀陈登父子。吕布随即将陈登父子抓获。陈登却哈哈大笑,认为击败袁术的七路大军并非难事。吕布向陈登问计,陈登提出劝降杨奉及韩暹,并联合刘备共同对付袁术的建议。吕布依计而行,最终大败袁术,保住了徐州。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陈登口中的“何足介意”,意为事情很小,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姜维传》注引《华阳国志》中的“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小说中提到的袁术进犯徐州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吕布传》载:“术怒,与韩暹、杨奉等连势,遣大将张勋攻布。布谓珪曰:‘今致术军,卿之由也,为之奈何?’珪曰:‘暹、奉与术,卒合之军耳,策谋不素定,不能相维持,子登策之,比之连鸡,势不俱栖,可解离也。’布用珪策,遣人说暹、奉,使与己并力共击术军,军资所有,悉许暹、奉。于是暹、奉从之,勋大破败。”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吕布的确采用了劝降杨奉和韩暹的方式击败了袁术,但提出这一建议的并非是小说所言的陈登,而是陈登的父亲陈珪。

小说作者之所以将陈珪的功劳移植到陈登的身上,一来是情节发展及人物塑造的需要,二来则是因为历史上陈登这个人物曾在汉末徐州发挥过重要作用,作者想通过作品对这个人物进行介绍和分析。故此,作者不惜将对历史进行了改变和加工。

说到历史上的陈登,可谓是令人难以捉摸的一个人物。据《三国志·陈登传》载,陈登出身于徐州豪族,在陶谦担任徐州牧时不如仕途,担任过东阳县长及典农校尉等职,以有效发展农业生产而受到徐州百姓的拥护和尊重。由此可见陈登的个人能力。

汉末的徐州形势复杂,先后被陶谦、刘备、吕布和曹操所控制。在此期间,陈登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据《三国志·吕布传》载,陶谦在任期间,陈登以善于发展农业著称,协助陶谦将徐州变成了汉末难得一见的富庶之地。据《三国志·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载,陶谦病逝之后,陈登又推荐刘备继任徐州牧,并为此专门派遣求见袁绍一变获得袁绍的支持,从而使得刘备继任后得以迅速稳定徐州。

吕布偷袭下邳控制徐州后,陈登并没有跟随刘备一起对抗吕布,反倒是在吕布手下任职。在此期间,他又秘密联络曹操,提出尽快消灭吕布的建议。当曹操进攻徐州时,陈登又成了攻击吕布的急先锋,甚至不顾吕布要杀掉自己兄弟的威胁,率兵猛攻下邳,使得吕布集团灰飞烟灭。

刘备在徐州期间,曾与陈登共事,对陈登有着极高的评价。《三国志·吕布传》注引《先贤行状》载,刘备曾这样评价陈登:“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陈登被曹操任命为广陵太守后,曾数次击败孙策,力保徐州不失。不仅如此,陈登还多次向曹操提出限制孙策在江东扩张的计策,但却没有得到曹操的采纳。不久,曹操突然将他调往东城担任太守,此举等于将陈登闲置,直接导致孙策顺利地控制了江东。数年后,陈登病逝,“太祖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计”,悔恨自己当年没有采纳陈登的建议,失去了限制东吴集团扩张的最佳时机。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出言不逊什么意思?出言不逊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中,对于廖化经历的描述和正史相比有着比较大的改动。他在演义中最早是黄巾军,后来又当起了土匪,因为误劫刘备的两位夫人,从而结识了关羽,以后廖化就在关羽手下从事。此后廖化被归入东吴,又用炸死计回到蜀汉,成为蜀汉后期最为重要的将领之一。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出言不逊”

  • 《白蛇传》的原版故事白素贞差点吃了许仙?真实的《白蛇传》竟是这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白蛇传》是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从古至今《白蛇传》就一直是百姓们最喜欢听的一个神话故事,因为人和妖相恋,如果是第一次听说肯定会有极深的触动。更何况白素贞和许仙也是经历万难才在一起,两人之间的感情让无数人感动落泪。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以《白蛇传》为背景改编的影视剧,已经和原版的《白蛇传》有了比

  • 和田玉怎么识别?关于和田玉的谣言、骗局总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和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不过因为和田玉被炒得越来越火,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假的和田玉。那和田玉究竟应该如何识别呢?真的和田玉要从质地、硬度、颜色、透明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识别,其中硬度是鉴定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标范围内,会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玉石都叫做和田玉,当然和田玉也分好几种不同的品级。下

  • 言归于好什么意思?言归于好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沈珩是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曾出使魏国,巧妙的化解了曹丕想要以孙登牵制孙权的计谋,不仅是保住了孙登还让魏吴保持了联盟的关系。可见沈珩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在三国历史中有点被埋没了。沈珩年少时便博览群书,据说最擅长的是《春秋》,孙权也是看中他的博学和口才,才敢将他派往曹魏。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

  • 晋语是什么语言?哪些地区讲晋语?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晋语是北方唯一一个非官话的方言,目前使用晋语的人口大约有六千万人左右。晋语和官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晋语保留了入声,一般晋语会有五个声调,但也有六、七个声调的晋语,所以读音上会有连续变调的特点。据说晋语起源于秦晋方言,还有另一种观点是认为起源于赵魏方言,历史上使用晋语的代表人物有武则天、王昌龄、杨家将等

  •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的“东海”与“南山”是指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中国人讲究个“孝”字,意思就是后背要对长辈尽孝心。在我们节假日去长辈家做客的时候或是给长辈祝寿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尽上自己的一份孝心,同时也会送上一句祝福语。在祝福语当中我们经常会说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这句话仅仅只是个祝

  • 自相践踏什么意思?自相践踏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200年,曹操派曹仁进攻刘备,刘备不敌又回到袁绍旗下,但刘备是想离开袁绍投奔刘表。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趁势往投刘表,只不过后来刘备在新野屯兵引起刘表怀疑,此后刘表也是对刘备多了几分防备。此后刘备个曹操开战,算是第一次正式打败了曹军。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自相践踏&rdquo

  • 逸群之才什么意思?逸群之才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虽然《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抬得很高,杜撰出了各种事件来夸大诸葛亮的能力。但在正史中,诸葛亮依然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如果没有诸葛亮或许刘备就没办法顺利组建自己的政权。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肯定都十分熟悉,也是因为这个故事从开始便让诸葛亮在刘备团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逸群

  • 金银纪念币,为什么没有按照上面的金额销售?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一些销售的纪念币,上面标注的金额不等,就像一般的硬币一样,但是作用却不一样,也不会在市面上以硬币的形式流通。但是既然标注了金额,为什么却总是不会按照所标注的金额进行销售呢?如果不是这样,那标注了金额又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纪念币要设计成这个样子,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纪念币的销售。&ld

  • 雅量高致什么意思?雅量高致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赤壁之战前夕,蒋干受曹操之命前来劝降周瑜,结果蒋干两次过江东,两次掉入了周瑜设下的陷阱,也为此后曹操战败埋下关键伏笔。当然,在演义中的这段故事完全是夸大了周瑜,贬低了蒋干,以蒋干的才智不一定就在周瑜之下。而且蒋干只是充当说客,一旦明白周瑜心意只要向曹操如实禀报即可,他并没有义务去帮助曹操打赢这场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