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令和寓意是什么?含义还是来源于中国

令和寓意是什么?含义还是来源于中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005 更新时间:2024/2/4 13:38:15

5月1日,日本正式进入“令和”时代。之前日本使用的年号全部出自中国古籍,这次日本是第一次在本国古籍中选取了两个字当做新年号。实际上“令和”二字的出处和寓意还是和中国文化离不开关系,毕竟日本古时候很多文学精髓都还是师出唐朝,所以也借用了中文的意思。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令和”的寓意,和在古代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大家要是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2019年5月1日零时,日本将开始用“令和”为年号,官方的英文翻译为“BeautifulHarmony”。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解释寓意说:“蕴含了在人们的美丽心灵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诞生并成长的意思”。

“令和”是日本历史上的第248个年号,出自《万叶集.梅花歌卅二首并序》中的“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这也是日本首次日本古代典籍作为年号的引用来源。可它依旧没有彻底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子,在日本岩波书局出版的《万叶集》中,关于“初春令月,气淑风和”的注解,曾明确提到该句出于张衡《归田赋》的“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然而,即便是与中国古籍有着渊源,将“令”解释为“美好”仍然让人难以理解。

《悠悠我心》的作者史杰鹏对此特意发出了一条朋友圈进行解释:古汉语里‘靈’字才实实在在有美好的意思,因为‘令’和‘靈’古音很近,可以通用,所以‘令’字也产生了‘美好’的意思。”

令和靈

沿着史杰鹏的思路,我们可以对“令”和“靈”追本溯源。

“令”是一个会意字,本义即为命令,是一个人坐在木铎下的样子,取古代振铎以发号令之义。而“靈”实际上是汉字“灵”的繁体字形式,属于会意兼形声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巫以玉事神”,即巫师捧着玉舞蹈来侍奉神灵,《广韵·青韵》则解释为“小热也”,即微温。这两种解释如今都不再使用,却由此引申出了“福佑”“聪明”“美好”等含义。

在《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即有将“靈”作“美好”之义的用法。“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翻译成现代的形式就是“好雨夜间下已停,吩咐驾车小倌人。天睛早早把车赶,歇在桑田劝农耕”。

《诗经》中也不乏将“令”用作“美好”之义的例子,对此史杰鹏认为“《诗经》表示美好意思的‘令’都是经后人改过的,原文肯定是‘靈’”。依据是夏商周三代出土的铜器中,铭文几乎全部是用“靈”或者从“令”声的字表示美好的意思。

字与诗

汉字与诗篇无疑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每一个汉字、每一句诗的背后都是无可估量的文化意义,“令”与“靈”在这里只是一个缩影。千百年前的诗人用笔墨书写出的美好到今天仍荡涤在人们的心间,诗词间的每个字都是历史的积淀,值得玩味。可惜的是,现代人似乎已经脱离诗意太久,即使读诗也多是囫囵吞枣,断章取义。

今天,当我们表达情感传递情思时常常会借助于诗词。恋人间常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想起沙场的豪情,人们仍会忆及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场景······

但何为“契阔”?“断”真得只是斩断之义?那“八百里”又是什么呢?如果问及细处,这些耳熟能详的诗有多少会在我们眼里变得陌生呢?

此处举例的几个问题实则都来自于史杰鹏在《悠悠我心:梁惠王古诗词二十讲》中的赏析。

他在书中提到,看到一个词,首先应该看组成这个词的字古音有没有关系,有关系很可能就是连绵词。比如“契阔”一词就是连绵词,只是记一个音,与字本身无关。

“契阔”与“勤苦”从字面上看毫无关联,但从连绵词的角度看就不难理解了。八百里当然也不是真的距离,而是一种马的名称,《世说新语》提到,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非常珍爱。王武子和君夫用牛打赌。君夫输了,王武子命人挖出了牛心烧好呈上,自己只吃了一口就走了,这就是魏晋人的率性。此处辛弃疾用八百里代指牛,豪气之中又添豪情。

古与今

用小说笔法剥开古文字的神秘外衣,还原出古人的实际生活状态是《悠悠我心》最大的特点,也是这本书易于人们品读的原因。

诗词于今人已经是一段遥远的历史,企图触及却又常常望而却步,时间可以积淀出文明,成就无数佳话,但也形成了一道鸿沟。

史杰鹏在书中写道:“不妨把唐诗想象为一个璀璨的星球,那些天才的诗人,就是这个星球发出的光,依照他们的作品的伟大成都,那些光束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的光芒颜色是一样的,只有大小粗细之分;有的则不同。”

可往往我们最无奈的就是这浩瀚星辰与我们相隔太远了。我们缺少的不是仰望星空的愿望,而只是一副清晰的眼镜。小说式的笔法、口语化的幽默表达无疑成为了一条古今间的通道。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为什么一定要跨越历史去寻觅精神的归属?

正如书的封面上写着的那样,“看伟大的作品,会有如逢故人的感觉”。

陶渊明,我们体会到庸常生活里骨子里对特立独行的向往;读李贺,我们看到诡谲之中的闪光;读温庭筠,我们于碧波粼粼中追慕着那颗赤子之心...

回归到开头的话题,“令”为什么会解释成美好呢?学术解释的背后其实是我们都应该寻觅的文化轨迹和诗情画意。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用兵如神什么意思?用兵如神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虞翻是三国时期东吴大臣,被称为是文武双全的大人才。虞翻原本是学者,早年在王朗手下做事,后来投奔孙策。孙策讨伐黄祖大获全胜,回来的路上路过豫章,便想连豫章一起拿下。此后虞翻奉孙策之命到豫章表达来意,结果孙策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豫章。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用兵如神”,就和此次事

  • 真正的中国酒文化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在人类的历史上,酒已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饮料了,属于物质层面的东西,但是它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当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功能,也就是这样铸就各种独居特色的酒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文化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对中国的酒文化进行了解

  • 欣然而至什么意思?欣然而至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据《三国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吴蜀结成联盟,周瑜利用蒋干除掉蔡瑁和张允,让曹操失去了仅有的两位熟悉水性的将领。而周瑜也给诸葛亮出了一道难题,让他在十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还签下了军令状。没想到诸葛亮一点都不慌不忙,上演了一出草船借箭顺利完成任务。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欣然而至”

  • 寡不敌众什么意思?寡不敌众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曹操南下进攻荆州,孙权为了阻止曹操大军,派甘宁和周瑜在乌林抵抗曹军,最后大获全胜,从而拿下首功。曹操十分不满,于是质问蔡瑁和张允,蔡瑁说军队不熟悉水性,所以此战大意了。不过曹操占据兵力的绝对优势,最后还是在赤壁之战败下阵来,或许令很多人都没想到。这次介绍的成语“寡不敌众”,就

  • 陶渊明《责子》诗词翻译,陶渊明为什么要写《责子》?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责子》是由著名诗人陶渊明写给自己孩子的一首诗,从题目就能看出这首诗涵盖了陶渊明对孩子们的期待。陶渊明是在四十四岁左右写下这首诗,当时陶渊明有五个儿子。而这首诗算是用幽默的口吻,斥责了儿子不求上进的性格,和自己内心的期望相差甚远,但又流露出了对孩子的挂念之情。有人觉得这首诗,陶渊明主要是批评孩子,但

  • 五牛图的寓意是什么?牛在古代地位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五牛图》是由唐朝画家韩滉创造的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内。《五牛图》主要描述了五头姿态互异的牛,每头牛都可独立成章,那《五牛图》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呢?实际上牛在古代的地位很高,因为牛有着勤劳、温顺的品行,还是人们主要的劳作工具,所以有些朝代还因此禁止杀耕牛。唐朝初期,以牛、马为主题的画作突然多了

  • 背义负恩什么意思?背义负恩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建安五年,汝南黄巾军的首领叛归袁绍,袁绍便让刘备出兵进攻许都,曹操得知消息以后分兵前来对抗刘备。当时刘备还没有和曹操作战的资本,最后无奈战败又回到了袁绍领地。其实刘备早想离开袁绍,所以打算投奔刘表,而曹操则是亲征讨伐刘备。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背义负恩”,就和刘备、曹操有关

  • 擅离职守什么意思?擅离职守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刘表是荆州牧,在他生命垂危之际曾想把荆州让给刘备,但刘备并没有接受。此后刘表想让长子刘琦继位,但蔡夫人和蔡瑁等人从中阻挠,最后是由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南下,刘琮没有丝毫反抗之举便将荆州拱手让给曹操,导致刘备差点命丧荆州。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擅离职守”,就和刘表托孤一事有关

  • 三寸不烂之舌什么意思?三寸不烂之舌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虞翻是三国时期东吴大臣,虞翻早期是王朗的部下,后来选择投奔孙策,从此在东吴扎根。虞翻学识渊博,而且还精通医术,被人们称为文武全才。虞翻的口才的确有一番功力,曾帮助孙权不费一兵一卒就拿回了荆州的控制权,只能说虞翻的能力被很多人小看了。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三寸不烂之舌”,就和

  • 小满是什么意思?2019小满的具体时间有什么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2019年的小满,正是5月21日,很多人前一天还在过“520”,但其实这一天不是什么节日,纯粹是商家为了挣钱才铺天盖地的打广告,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而小满作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呢?小满的到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在小满这一天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去迎接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