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知遇之恩什么意思?知遇之恩典故出处介绍

知遇之恩什么意思?知遇之恩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65 更新时间:2024/3/8 12:36:15

刘备临终前,立诸葛亮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此后朝中大权,始终握在诸葛亮一人手上,李严只能打打下手。诸葛亮北化期间,李严负责军队后勤,有一次因为天气原因军粮送迟了几天,结果李严为了推卸责任反而埋怨诸葛亮北伐。此后李严被诸葛亮贬为庶人,再也没能为蜀汉效力。其实诸葛亮北伐的计划并不是得到了全部人的支持,只是诸葛亮声望太高,一般人也不敢站出来反对。这次介绍的成语“知遇之恩”,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至一百零三回,发生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和谯周。原文如下:

孔明入朝奏曰:“臣今存恤军士,已经三年。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魏。今番若不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见陛下也!”后主曰:“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孔明曰:“臣受先帝知遇之恩,梦寐之间,未尝不设伐魏之策。竭力尽忠,为陛下克复中原,重兴汉室:臣之愿也。”言未毕,班部中一人出曰:“丞相不可兴兵。”众视之,乃谯周也……

(谯周)乃奏后主曰:“臣今职掌司天台,但有祸福,不可不奏:近有群鸟数万,自南飞来,投于汉水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观天象,见奎星躔于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魏;又成都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孔明曰:“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当竭力讨贼,岂可以虚妄之灾氛,而废国家大事耶!”遂命有司设太牢祭于昭烈之庙,涕泣拜告曰:“臣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负罪非轻!今臣复统全师,再出祁山,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四出祁山”时,因李严从中作梗,不得不班师回朝。在惩办了李严后,经过三年的准备,诸葛亮再度上奏后主刘禅,要求出征北伐。不过,诸葛亮的这一建议却遭到了大臣谯周的反对。不过,在诸葛亮的坚持下,北伐在不久后展开。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诸葛亮上奏时提到的“知遇之恩”,意为慧眼识英才,并委以重任。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谯周这个角色,在《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机会很少。除了上面介绍的劝阻诸葛亮北伐之外,还在到了邓艾兵临成都时力劝后主刘禅投降,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从总体上看,这个人物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并不好,有不少读者借用作品中刘谌至于将谯周嗤之为“偷生腐儒”。

然而,这位在小说中被贬低的谯周在三国历史上却是个非常出名的人物。他不但是一位蜀汉官员,还是一位著名大儒,《三国志》作者陈寿就是谯周的学生。诸葛亮对于谯周的才华非常赏识,就任丞相之后便将陈寿任命为劝学从事,两人关系非常密切,到了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时,谯周甚至还公然违抗后主刘禅的禁令,毅然赶到汉中为诸葛亮奔丧。

这位谯老夫子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据《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蜀汉灭亡后,不少大臣被前往中原,谯周因病滞留汉中。后来文立去看望谯周,谯周写下“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八个字。所谓的“典午”指的是司马氏,“月酉”指的是八月。这八个字的意思是司马氏到八月份就有人病逝。结果到了八月,曹魏帝国的控制者司马昭果然病逝。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鄂温克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鄂温克族,可能很多小伙伴们都会觉得比较陌生了,鄂温克族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文化中最灿烂的文化之一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鄂温克族人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而且还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活动,那么小伙伴们想知道是哪些体育活动吗?那么,就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鄂温克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吧。在长期的历史发

  • 普米族文化中的“山岳生态文化”有着什么独特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我国少数民族普米族可能很多小伙伴们都感觉比较陌生,普米族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个奇葩。聚居于高原雪域的普米族形成了一种独特地山地高原文化。普米族人民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不断追求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从中学习与创造了普米族的文化。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对他们进行了解下吧

  • 回族音乐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音乐是每一个文化的传承形式,只要通过简单的音乐旋律,节奏或是人声就能表达出你所想展现的情感。毕竟人在没有语言的时候就懂得了通过音调高低表达思想了。回族音乐作为研究回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回族的音乐文化吧。回族音乐是随着回族的产生、发展而传播、推广的

  • 水落石出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有着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水落石出”这个成语也是在我们生活当中会经常遇到的成语了,一般会指某些事情目前还不知道,等到了一定时候便可知道,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意思。我们经常可以在很多探秘的电视中可以通到这个成语,那么“水落石出”这个成语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有着什么典故?&ldqu

  • 招军买马什么意思?招军买马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庞统原本是东吴的谋士,赤壁之战后投奔了刘备。但刘备起初并不重用庞统,也让庞统感到十分不得志,后来庞统得到了一次能够施展拳脚的机会,他为刘备献上三条计策,帮助刘备直取西蜀。其实庞统的能力也被很多人低估,如果庞统能活久一点,说不定还能改变蜀汉此后的命运。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招军买马&rd

  • 论功行赏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典故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论功行赏”这个成语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了,这是我们经常在生活当中都会用到的成语。在我们的工作中疆场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工作量以及工作成功来进行“论功行赏”。那么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和典故是怎样的呢?现在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吧。论功行赏出处《史记·萧相国

  • 笑容可掬什么意思?笑容可掬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当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十万大军,选择大开城门,安然自若的弹着自己的小曲。这幅景象可怕司马懿给镇住了,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也就算个新兵,司马懿认为城中必定有埋伏,就指挥撤军了。实际上空城计这个故事是杜撰出来的,正式当中并没有发生过,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

  • 燕颔虎须什么意思?燕颔虎须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燕颔虎须”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可能很多小伙伴都没听说过这个成语,那这次就为大家讲讲“燕颔虎须”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燕颔虎须”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相貌十分威武,在三国中等于是张飞的专用词。张飞和关羽并称“万人敌

  • “撮罗子”是什么?有着什么民族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鄂温克族,可能很多小伙伴们觉得比较陌生,鄂温克族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传奇,鄂温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因此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撮罗子民居。鄂温克族传统民居是根据地势以及取光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而创造出来的。原始古老的撮罗子是鄂温克族传承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下吧。

  • 先见之明什么意思?先见之明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曹睿会派出司马懿对阵诸葛亮,也许是存在一些小私心的。但曹睿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司马懿竟然摆起了铁桶阵,根本就没打算主动进攻。其实司马懿这招虽然难看了一点,但的确是风险最低又能保证胜率的计谋。只要同诸葛亮僵持下去,把他的粮草耗尽,那他自然会退兵。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先见之明&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