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招军买马什么意思?招军买马典故出处介绍

招军买马什么意思?招军买马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085 更新时间:2024/3/8 12:35:45

庞统原本是东吴的谋士,赤壁之战后投奔了刘备。但刘备起初并不重用庞统,也让庞统感到十分不得志,后来庞统得到了一次能够施展拳脚的机会,他为刘备献上三条计策,帮助刘备直取西蜀。其实庞统的能力也被很多人低估,如果庞统能活久一点,说不定还能改变蜀汉此后的命运。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招军买马”,就和庞统早年的一次经历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是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发生在庞统担任耒阳县令之时,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诸葛亮、庞统、曹操。原文如下:

玄德曰:“今日方得子敬书,却未见先生之书。”孔明曰:“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玄德曰:“若非吾弟所言,险失大贤。”随即令张飞往耒阳县敬请庞统到荆州。玄德下阶请罪。统方将出孔明所荐之书。玄德看书中之意,言凤雏到日,宜即重用。玄德喜曰:“昔司马德操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汉室可兴矣。”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

早有人报到许昌,言刘备有诸葛亮、庞统为谋士,招军买马,积草屯粮,连结东吴,早晚必兴兵北伐。曹操闻之,遂聚众谋士商议南征。荀攸进曰:“周瑜新死,可先取孙权,次攻刘备。”操曰:“我若远征,恐马腾来袭许都。前在赤壁之时,军中有讹言,亦传西凉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荀攸曰:“以愚所见,不若降诏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讨孙权,诱入京师,先除此人,则南征无患矣。”操大喜,即日遣人赍诏至西凉召马腾。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庞统离开东吴投奔刘备,却遭刘备冷遇,被任命为耒阳县令。庞统整日饮酒,不理政事。刘备派张飞前去问罪,谁知庞统在一日之内便将积压百日的公务全部处理完毕,并将鲁肃的推荐信交给了张飞。张飞深感佩服,回到荆州后立即向刘备汇报。刘备心知低估了庞统,心中懊恼。此时,诸葛亮又前来问及庞统之事,并夸赞了庞统的才能。刘备连忙召见庞统谢罪,并委以副军师中郎将之职,与诸葛亮一起扩充军力,训练士卒。曹操得到这个消息后连忙找人商议对策。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文中提到的“招军买马”,意为增加人力,扩大组织实力。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无名氏杂剧《聚兽牌》第一折中的“今有汉三公子刘文叔,在白水村兴兵聚义,招军买马。”

庞统离开东吴投靠刘备,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一开始刘备并没有重用庞统,仅仅将其任命为耒阳县令,这也是历史的真实。不过,小说中提到的张飞前往耒阳兴师问罪却并非历史事实。据《三国志·庞统传》载:“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这样也就是说刘备并没有派张飞前往耒阳,而是一纸公文,直接将庞统罢官免职了。

小说中提到,庞统前往荆州之前,诸葛亮和鲁肃都曾经写过推荐信。而事实上只有鲁肃写过信推荐庞统,时间也是在庞统被免职之后。《三国志·庞统传》中记载了鲁肃这封信的全文:“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至于说到诸葛亮对于庞统的推荐,其实也是发生在庞统被罢官之后。《三国志·庞统传》载:“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从上面的历史记载中不难发现,庞统被罢官其实是一件很蹊跷的事情。早在刘备寄寓荆州之时,司马徽就曾经推荐过庞统,说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见《襄阳记》),而庞统与诸葛亮又是亲戚,也会在刘备面前提及这位荆州名士。但为何在庞统前来投靠后,刘备却偏偏让其屈就县令一职并在不久之后将其罢官呢?关于这个问题,在史料中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或许只能是一个千古之谜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论功行赏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典故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论功行赏”这个成语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了,这是我们经常在生活当中都会用到的成语。在我们的工作中疆场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工作量以及工作成功来进行“论功行赏”。那么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和典故是怎样的呢?现在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吧。论功行赏出处《史记·萧相国

  • 笑容可掬什么意思?笑容可掬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当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十万大军,选择大开城门,安然自若的弹着自己的小曲。这幅景象可怕司马懿给镇住了,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也就算个新兵,司马懿认为城中必定有埋伏,就指挥撤军了。实际上空城计这个故事是杜撰出来的,正式当中并没有发生过,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

  • 燕颔虎须什么意思?燕颔虎须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燕颔虎须”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可能很多小伙伴都没听说过这个成语,那这次就为大家讲讲“燕颔虎须”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燕颔虎须”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相貌十分威武,在三国中等于是张飞的专用词。张飞和关羽并称“万人敌

  • “撮罗子”是什么?有着什么民族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鄂温克族,可能很多小伙伴们觉得比较陌生,鄂温克族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传奇,鄂温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因此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撮罗子民居。鄂温克族传统民居是根据地势以及取光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而创造出来的。原始古老的撮罗子是鄂温克族传承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下吧。

  • 先见之明什么意思?先见之明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曹睿会派出司马懿对阵诸葛亮,也许是存在一些小私心的。但曹睿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司马懿竟然摆起了铁桶阵,根本就没打算主动进攻。其实司马懿这招虽然难看了一点,但的确是风险最低又能保证胜率的计谋。只要同诸葛亮僵持下去,把他的粮草耗尽,那他自然会退兵。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先见之明&rdqu

  • 揭秘蒙古人幼子守灶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蒙古人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名族的人其实还是有不少和汉族人不一样的地方的,特别是习俗方面是真的挺有意思的,话说在蒙古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年龄最小的孩子需要守灶的,那么这到底有什么说法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幼子守灶”原来比“嫡长子继承制&

  • 成语一诺千金的故事是怎样的?有着什么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听到或是说到的一个成语。但是有很多小伙伴并不知道一诺千金这个词的典故,也不知道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谁。那么这个词到底指的是谁呢?在历史上,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指性情耿直的季布。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一诺千金这个词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这个词在现实生

  • 兵精粮足什么意思?兵精粮足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结盟,一起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实际上,这是东吴的一次反叛,如果东吴不敢踏出这反抗的第一步,刘备根本就不可能阻挡曹操南下。在这之前,东吴和曹操才是真正的盟友关系,而且双方从孙策时期就开始结盟。其实孙策和曹操心里都知道对方不是真心,但曹操当时最大的对手是袁绍,所以只能和孙策示好。这次讲

  • 古人过年为什么要喝屠苏酒,屠苏酒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在一些古诗文当中,我们会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词,“屠苏”,比如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一整首诗都是与古代的春节有很大的关系的。而这个“屠苏”指的是一种酒,而且还是一种专门在春节期间喝的酒。那这种屠苏酒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非得在春

  • 仓皇失措什么意思?仓皇失措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张飞在长板桥吓退曹军的故事,大家肯定都十分熟悉。可能很多人觉得张飞只是一介武夫,不懂战场上的谋略,其实张飞才是真正的粗中有细,往往能够出奇制胜。长板桥一役就很好的证明了这点,其实张飞的做法和诸葛亮上演空城计差不多,都是靠气势吓退了敌人。说明张飞不仅有谋,心理素质也极强。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