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鱼贯而进什么意思?鱼贯而进典故介绍

鱼贯而进什么意思?鱼贯而进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153 更新时间:2024/1/22 19:44:41

邓艾是魏国一代名将,正是因为他在灭蜀之战中突发奇想,采用偷渡阴平的策略才能顺利灭蜀。可惜邓艾立下如此功劳,却没能收获一个好的下场。邓艾被钟会陷害,导致他被司马昭猜忌,最后冤死。邓艾能文能武,算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可惜被小人在背后捅了一刀。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鱼贯而进”,就和邓艾伐蜀一役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发生在邓艾翻越阴平小道期间,相关人物为邓艾和邓忠。原文如下:

艾乃先令子邓忠引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执斧凿器具,凡遇峻危之处,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军行。艾选兵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彼扎寨;又行百余里,又选三千兵下寨。是年十月自阴平进兵,至于巅崖峡谷之中,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皆是无人之地。魏兵沿途下了数寨,只剩下二千人马。前至一岭,名摩天岭,马不堪行,艾步行上岭,正见邓忠与开路壮士尽皆哭泣。

艾问其故。忠告曰:“此岭西皆是峻壁巅崖,不能开凿,虚废前劳,因此哭泣。”艾曰:“吾军到此,已行了七百余里,过此便是江油,岂可复退?”乃唤诸军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众皆应曰:“愿从将军之命。”艾令先将军器撺将下去。艾取毡自裹其身,先滚下去。副将有毡衫者裹身滚下,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度了摩天岭。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司马昭以三路大军发动伐蜀之战,邓艾提出翻越阴平小道的建议,并在得到司马昭的同意后开始行动。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邓艾终于走出阴平小道进入蜀汉腹地汉中,并由此吹响了蜀汉灭亡的号角。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邓艾在翻越阴平小道时的举动,叫做“鱼贯而进”,意为像游鱼头尾相接一样,形容连续行进。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邓艾传》中的“艾以氈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上面提到的这则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在伐蜀之战期间,姜维退守剑阁,导致战事陷入胶着状态。面对不利局势,钟会开始与手下将领商量,打算上奏司马昭,请求放弃伐蜀的作战计划。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邓艾及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最终改变了整个战局。

据《三国志·邓艾传》记载,邓艾认为如果从阴平小道经过德阳亭地区可以直趋涪县,那里距离成都仅有三百余里,可以出其不意直插蜀国的都城——成都并导致蜀汉的亡国。不过,邓艾的这个建议提出后,却使得司马昭陷入了犹豫之中。因为阴平小道原本是崇山峻岭、荒无人烟之处,不但地势陡峭、无路可走,同时道路漫长,绵延七百余里,士兵前行将遭遇极大的危险,运送粮草的工具更是无法使用,随时都有断粮的危险。这个计划可谓极具风险。经过反复权衡,司马昭终于同意了邓艾兵出阴平小路的建议。于是邓艾率部开始了艰难的前进。

邓艾这一大胆举动,效果是巨大的。邓艾翻越阴平小道突然出现在汉中地区后,势如破竹,连克江由、涪县、绵竹、雒城等地。蜀汉大为惊慌,后主刘禅最终决定投降,蜀汉帝国因此而灭亡。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刚柔相济什么意思?刚柔相济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汉中之战虽然没能入选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但这场战事对于刘备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是刘备第一次击败曹操大军。当时曹操基本召集了所有主力,准备和刘备决一死战,但最后却败给刘备。当然曹操此役或许没有使出全力,但他等于是给了刘备都够称王的资本。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刚柔相济”就和汉中之

  • 恩怨分明什么意思?恩怨分明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曹操在赤壁之战战败以后,只能带着几名将领狼狈逃走,此后还遭到了吴蜀联军的追杀。当时诸葛亮算出曹操会往华容道逃走,于是让关羽前去镇守。此后关羽果然遇到了曹操,但关羽念在曹操此前对他有恩,所以决定网开一面将他放走。有人解读诸葛亮此举是故意让关羽还曹操一个人情,但这件事在正史中并没有发生过。这次要为大家介

  • 血流成河什么意思?血流成河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刘备三顾茅庐在演义中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桥段,刘备通过自己的真诚顺利打动了诸葛亮。此后诸葛亮决定辅佐刘备,为其制定了隆中对。不过这个故事如果仔细推敲,也能发现不太符合常理的地方,诸葛亮当时只是一名隐士,并没有任何经验,为何刘备会如此相信他呢?正史上可没有发生过三顾茅庐。那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u

  • 古罗马人的一日三餐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古罗马,相信大家对这个昔日强大帝国的影响大多都是充斥着战争、阴谋或是皇家大事,而关于那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确很少了解或是被提到。对于现在的历史学家以及历史研究者而言,他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考古遗迹史料来真真切切的还原当年的情景,因为这也是拥有着非常宝贵的研究价值的。当我们看厌了古罗马的金戈铁马,不

  • 心惊肉颤什么意思?心惊肉颤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刘备封王以后,便传来一个噩耗。关羽进攻襄樊,不仅丢了荆州还败走麦城。得知二弟死讯,刘备既难过又愤怒,不顾他人劝阻誓要讨伐东吴。关羽战死对蜀国来说已经是重大打击,没想到张飞竟然又被自己的部下杀害,这对于刘备更是雪上加霜,一连损失两位结拜兄弟。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心惊肉颤”,

  • 望梅止渴什么意思?望梅止渴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望梅止渴是曹操发明的成语。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曹操带兵伐吴,行军途中士兵们口干舌燥,曹操便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为了吃到新鲜的梅子便又有了前进的动力,但这实际上是曹操的谎言。但士兵此后却发现了一条水源,虽然被骗但水还是要比梅子好的。所以这次为大家介绍的成语“

  • 朽木不可雕也说的是谁?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朽木不可雕也”应该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六子成语,不论是课本中还是日常中,应该都算一句常见的话。“朽木不可雕也”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形容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一句很严重而且有些伤人的话。那孔子当时究竟是说谁“朽木不可雕也&rdquo

  • 欲速则不达下一句是什么?一起看才能得其精髓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子路》,可以说这是一句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成语。其意义是告诉人们,有时候不要一昧的追求速度,往往越想尽快达成目标,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离目标越来越远。其实“欲速则不达”后面还有一句,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又能得到另外一层理解,或许这才

  • 盘点一些被人误以为是褒义词的成语,其实都是贬义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可不是就这么说说的。尤其是在我国的语言文化以及文字方面,更是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词语或是成语去形容事物或是人,而这些词也分为褒义词和贬义词,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些经常被人们误以为是褒义词的成语,其实一个个都是贬义词。倾巢出动释义:比喻敌人出

  • 掩面大哭什么意思?掩面大哭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王允和貂蝉计划上演连环计,想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王允先是答应吕布把貂蝉许配给他,此后在拿董卓看上貂蝉为由,将貂蝉送入董卓府上。这样便能离间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加上貂蝉时不时在吕布身边吐吐苦水,增加吕布对董卓的怨念。最后吕布终于忍不住,亲手除掉了董卓。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掩面大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