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盘点一些被人误以为是褒义词的成语,其实都是贬义词

盘点一些被人误以为是褒义词的成语,其实都是贬义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06 更新时间:2023/12/23 17:33:28

我国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可不是就这么说说的。尤其是在我国的语言文化以及文字方面,更是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会用词语或是成语去形容事物或是人,而这些词也分为褒义词贬义词,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些经常被人们误以为是褒义词的成语,其实一个个都是贬义词。

倾巢出动

释义: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或指全部出动(贬义)。

误用:书记、市长严令当地公安机关限期破案,公安倾巢出动,设卡排查,当夜就抓获了小偷,巨款如数追回。

重整旗鼓

释义: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褒义词。

误用: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同心同德

释义: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多用于褒义。

误用: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弹冠相庆

释义: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误用: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又取得了惊人的好成绩,人们无不弹冠相庆。

无所不为

释义: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

误用: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趋之若鹜

释义: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误用: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中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处心积虑

释义: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误用: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蠢蠢欲动

释义: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贬义。

误用: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始作俑者

释义: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误用: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有口皆碑

释义:形容人人称赞。褒义词。

误用:侵华日军在南京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是有口皆碑的事实,任狡辩都改变不了。

罄竹难书

释义: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贬义词。

误用:多年来父母倾注心血抚养我,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真是罄竹难书。

叹为观止

释义: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褒义词。

误用:沙河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蔚然成风

释义: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褒义词。

误用:班里的不良现象已经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巧舌如簧

释义: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误用: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掩面大哭什么意思?掩面大哭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王允和貂蝉计划上演连环计,想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王允先是答应吕布把貂蝉许配给他,此后在拿董卓看上貂蝉为由,将貂蝉送入董卓府上。这样便能离间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加上貂蝉时不时在吕布身边吐吐苦水,增加吕布对董卓的怨念。最后吕布终于忍不住,亲手除掉了董卓。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掩面大哭&r

  • 揭秘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分别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中国的农村的一些事情其实还真的挺多的,而且很多时候见都没有见过的,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这其中就有关于墓碑的,比如说经常性的会看到有的墓碑上面有写什么故、显、考、妣这些字,那么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最近这些年,农村确实流行给先人墓前立碑。我爷爷奶奶是1994年去

  • 雕虫小技中“雕虫”和“小技”分别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雕虫小技”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很熟悉,意思是比喻一些不值一提的小技能。如果用在别人身上会有些贬义的意思,用在自己身上就成了谦虚。那大家了解“雕虫”和“小技”究竟是什么意思吗?其实“雕虫”并不是指雕刻虫子,

  • 曾三颜四什么意思?曾三颜四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但其中却蕴藏了四个典故故事。“曾三颜四”的意思是提醒人们要多反省修身,注意道德伦理;“禹寸陶分”则是鼓励人们要勤奋学习,有所追求。如果不了解这其中提到的典

  • “窜”,“逃”,“奔”这三个字有着什么区别?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逃亡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在《东汉列国志》这本著作的第14章有写着这么一段话:“卫国守城军士,闻王师已败,先自奔窜。”这句话中所说的“窜”有着奔逃的含义。而“窜”、“逃”、“奔”虽然是同一个意思,但是却有着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中济公所想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活佛济公》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看过了,除了被“鞋儿破,卖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反复洗脑之外,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了。一直以来,很多朋友都以为这句话是济公的洒脱、不羁,不受到世俗规矩约束的自我评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人用

  • 古代的“三从四德”具体是指什么?父亲死了,母亲必须听儿子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是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形势。女性往往只是被当做男性世界的附属品而存在着。儒家的士大夫们为了让女性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贤妻形象,就要根据“内外有别”的原则制定了专门针对女性的行为道德规范,这个道德规范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从四德&

  • 欧洲中世纪的性戒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在欧洲的历史当中,对于“非法”性行为的公共惩罚乃是常态。虽说在细微之处不无差异,不过在欧洲每个地区社会都会提倡性戒律的理想,并且惩罚自愿发生偷情行为的人群。而这正式基督教文化当中的核心特征,从中世纪早期开始,其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性的起源》一书试图将性的历史还原为一种重要的

  • 李商隐《南朝》中的徐妃是谁?只得徐妃半面妆的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这是李商隐《南朝》中的诗句。很多人都对徐妃,还有徐妃半面妆的故事感兴趣,那这里面提到的徐妃究竟是谁呢?其实徐妃就是梁元帝萧绎的妻子徐昭佩。徐昭佩在历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因为她的经历实在非同寻常,而徐妃半面妆的故事也是大有来头。这次就为

  •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制酒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中国的酒文化,这段历史已经拥有了上千年的时间了,据说我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酒曲复式发酵法。掌握这项技术后就可以大量的进行酿造黄酒了。到了宋朝时期,人们又发明了蒸馏法,使得酒的酒精浓度更高,而白酒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盛行起来。事实上,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于酒是有着非常独特的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