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掩面大哭什么意思?掩面大哭典故介绍

掩面大哭什么意思?掩面大哭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272 更新时间:2023/12/7 2:25:04

王允貂蝉计划上演连环计,想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王允先是答应吕布把貂蝉许配给他,此后在拿董卓看上貂蝉为由,将貂蝉送入董卓府上。这样便能离间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加上貂蝉时不时在吕布身边吐吐苦水,增加吕布对董卓的怨念。最后吕布终于忍不住,亲手除掉了董卓。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掩面大哭”,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来讲讲这背后的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回,发生在王允利用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李儒、董卓和貂蝉。原文如下:

(董)卓入后堂,唤貂蝉问曰:“汝何与吕布有染耶?”蝉泣曰:“妾在后园看花,吕布突至……正在生死之间,得太师来,救了性命。”董卓曰:“我今将汝赐与吕布,何如?”貂蝉大惊,哭曰:“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遂掣壁间宝剑欲自刎。卓慌夺剑拥抱曰:“吾戏汝!”貂蝉倒于卓怀,掩面大哭曰:“此必李儒之计也!儒与布交厚,故设此计;却不顾惜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当生噬其肉!”卓曰:“吾安忍舍汝耶?”蝉曰:“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处不宜久居,必被吕布所害。”卓曰:“吾明日和你归郿坞去,同受快乐,慎勿忧疑。”蝉方收泪拜谢。

次日,李儒入见曰:“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卓曰:“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卓变色曰:“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出,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司徒王允施展连环计,故意先承诺将貂蝉嫁给吕布,却又把貂蝉献给了董卓。此计成功离间了董卓与吕布。吕布心有不甘,趁着董卓上朝之际与貂蝉见面。两人正在交谈之际,董卓突然出现,吕布仓皇而逃。谋士李儒建议将貂蝉送给吕布,却遭董卓断然拒绝。此后便有了吕布与王允密谋诛杀董卓之事。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掩面大哭”,意为捂着脸哭,比喻人遇到难过之事后伤心流泪。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汉晋春秋》中的“或掩面而泣,悲不自胜。”

与真实的历史相对比,小说中的这段故事情节有真有假。首先,王允离间董卓与吕布是真,但利用貂蝉实施离间计是假,因为貂蝉这个人物并非汉末三国时期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元代杂剧中出现的艺术形象。王允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靠得并不是貂蝉,而是自己与吕布的特殊关系。对比《三国志•吕布传》及《后汉书•王允传》可以发现,王允和吕布的籍贯都是汉末的并州,王允便利用在这层“州里”关系拉拢吕布。

董卓与吕布之间关系出现裂痕,主要原因出在董卓的暴虐性格上。《三国志•吕布传》载:“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而吕布也很不地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一直想铲除董卓的王允乘虚而入,说服了吕布,最终铲除了奸贼董卓。

至于谈到小说作者在这个故事情节中的设计,有一处非常有趣。例如提出将貂蝉送给吕布时,董卓表示赞同,但貂蝉三言两语又令董卓改变了主意。于是便有了董卓再次见到李儒时的表态:“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单单从这一个故事情节,就能看出董卓难以成就大事。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揭秘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分别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中国的农村的一些事情其实还真的挺多的,而且很多时候见都没有见过的,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这其中就有关于墓碑的,比如说经常性的会看到有的墓碑上面有写什么故、显、考、妣这些字,那么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最近这些年,农村确实流行给先人墓前立碑。我爷爷奶奶是1994年去

  • 雕虫小技中“雕虫”和“小技”分别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雕虫小技”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很熟悉,意思是比喻一些不值一提的小技能。如果用在别人身上会有些贬义的意思,用在自己身上就成了谦虚。那大家了解“雕虫”和“小技”究竟是什么意思吗?其实“雕虫”并不是指雕刻虫子,

  • 曾三颜四什么意思?曾三颜四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但其中却蕴藏了四个典故故事。“曾三颜四”的意思是提醒人们要多反省修身,注意道德伦理;“禹寸陶分”则是鼓励人们要勤奋学习,有所追求。如果不了解这其中提到的典

  • “窜”,“逃”,“奔”这三个字有着什么区别?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逃亡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在《东汉列国志》这本著作的第14章有写着这么一段话:“卫国守城军士,闻王师已败,先自奔窜。”这句话中所说的“窜”有着奔逃的含义。而“窜”、“逃”、“奔”虽然是同一个意思,但是却有着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中济公所想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活佛济公》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看过了,除了被“鞋儿破,卖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反复洗脑之外,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了。一直以来,很多朋友都以为这句话是济公的洒脱、不羁,不受到世俗规矩约束的自我评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人用

  • 古代的“三从四德”具体是指什么?父亲死了,母亲必须听儿子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是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形势。女性往往只是被当做男性世界的附属品而存在着。儒家的士大夫们为了让女性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贤妻形象,就要根据“内外有别”的原则制定了专门针对女性的行为道德规范,这个道德规范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从四德&

  • 欧洲中世纪的性戒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在欧洲的历史当中,对于“非法”性行为的公共惩罚乃是常态。虽说在细微之处不无差异,不过在欧洲每个地区社会都会提倡性戒律的理想,并且惩罚自愿发生偷情行为的人群。而这正式基督教文化当中的核心特征,从中世纪早期开始,其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性的起源》一书试图将性的历史还原为一种重要的

  • 李商隐《南朝》中的徐妃是谁?只得徐妃半面妆的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这是李商隐《南朝》中的诗句。很多人都对徐妃,还有徐妃半面妆的故事感兴趣,那这里面提到的徐妃究竟是谁呢?其实徐妃就是梁元帝萧绎的妻子徐昭佩。徐昭佩在历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因为她的经历实在非同寻常,而徐妃半面妆的故事也是大有来头。这次就为

  •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制酒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中国的酒文化,这段历史已经拥有了上千年的时间了,据说我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酒曲复式发酵法。掌握这项技术后就可以大量的进行酿造黄酒了。到了宋朝时期,人们又发明了蒸馏法,使得酒的酒精浓度更高,而白酒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盛行起来。事实上,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于酒是有着非常独特的情感的,

  •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有一句老话: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讲的是到了自己的生肖本命年的时候,会遇到所谓的“岁冲”,也可以说是“犯太岁”,加上另外另个生肖会有“岁破”。也就是说每年会有3个生肖属相受到“太岁星”的冲克,必须要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