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窜”,“逃”,“奔”这三个字有着什么区别?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逃亡

“窜”,“逃”,“奔”这三个字有着什么区别?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逃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867 更新时间:2024/1/29 2:31:36

在《东汉列国志》这本著作的第14章有写着这么一段话:“卫国守城军士,闻王师已败,先自奔窜。”这句话中所说的“窜”有着奔逃的含义。而“窜”、“逃”、“奔”虽然是同一个意思,但是却有着不同之义。那么这三个字有着什么区别呢?加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

在整个《东周列国志》里,关于“窜”的记载出现有40次,如“乱窜”“奔窜”“鼠窜”“逃窜”。关于“逃”的有279次,有“奔”记载的有545次。那个时代战争是家常便饭,国与国之间指不定就会发生战事。打仗总有赢的和输的,赢的当然是凯歌高唱,长途奔袭,直逼的失败者举城投降。而战场上,只要是输了的军队,往往就会一溃千里。

所谓之“窜”,大多为逃亡之意,其中有君王之“窜”,如“今许君虽窜”,有兵将之窜,如“守将皆奔窜”,有百姓之窜,如“半路见人民纷纷逃窜”,皆为恐慌之心。书中之“窜”,40余次中,其中有“鼠窜”之意多次,即可见窜即为逃。但“窜”又绝非仅仅为逃,还有潜伏之意,比如“今子突窜伏在宋,寡君悯焉”,就是说郑国公子突避居在宋国。

关于逃亡之窜,有“乱窜”“奔窜”,可见战场之惨烈。所以虽说“窜”只出现了40余次,而“逃”则出现了两百多次,这个“逃”也就只是逃的意思,没有更多其他含义。这样的“逃”更为纯粹,在程度上也更为肯定。当然,这里的“逃”也非单指战场之逃。“许庄公易服,杂于军民中,逃奔卫国去了”,就是国君流亡异国。可见也有国君之逃、朝臣之逃和兵将之逃。

“重耳叛父而逃”,这算是国君之逃。“介子推逃禄不仕”,这是朝臣之逃。“自伐戴一出,全军覆没,孔父嘉只身逃归,国人颇有怨言”,这是兵将之逃。春秋战国时代,不管是天子王室、公侯将伯,似乎对逃亡之事从不忌讳。周厉王、周襄王都曾流落于都城之外,至于王室们如重耳夷吾,如楚国太子建,如燕国燕丹等,皆有流亡之事。

再来说说“奔”,在书中多达五百多次,这可见“奔”之意义更为广阔。即便是逃奔、奔走、飞奔之词也屡屡出现。还有所谓奔秦、奔晋,甚至奔狄等事,更是无数,而这些皆为遭到国之变故,而致流亡在外之事。因此“奔”之所谓,更多在于内政之变,很多名臣如赵盾、夏征舒、申包胥等,皆是有奔亡之事。

书中还有说“奔丧”,这即为“奔”之独有,诸侯为天子奔丧,朝臣为诸侯奔丧,说的是事有急意。关于“奔”,还有投奔、出使之意,“剧辛投奔燕昭王”、“将军向以昭王礼士,弃赵奔燕”,如此种种即为投奔。

在星夜之中,那些投奔诸侯的将臣们,有的成为国之重臣,有的则身死于异国,如乐毅奔燕为大将,樊於期奔燕则身死,伍子胥奔吴受重用,廉颇奔楚则郁郁而终。

还有“分遣宾客使者奔走列国”,则是出使之意,苏秦张仪乃至那些纵横家们,都曾奔走列国。后来还有秦国的成峤,“欲奔燕、赵,合纵诸国”,可见奔之意图。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中济公所想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活佛济公》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看过了,除了被“鞋儿破,卖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反复洗脑之外,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了。一直以来,很多朋友都以为这句话是济公的洒脱、不羁,不受到世俗规矩约束的自我评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人用

  • 古代的“三从四德”具体是指什么?父亲死了,母亲必须听儿子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是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形势。女性往往只是被当做男性世界的附属品而存在着。儒家的士大夫们为了让女性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贤妻形象,就要根据“内外有别”的原则制定了专门针对女性的行为道德规范,这个道德规范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从四德&

  • 欧洲中世纪的性戒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在欧洲的历史当中,对于“非法”性行为的公共惩罚乃是常态。虽说在细微之处不无差异,不过在欧洲每个地区社会都会提倡性戒律的理想,并且惩罚自愿发生偷情行为的人群。而这正式基督教文化当中的核心特征,从中世纪早期开始,其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性的起源》一书试图将性的历史还原为一种重要的

  • 李商隐《南朝》中的徐妃是谁?只得徐妃半面妆的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这是李商隐《南朝》中的诗句。很多人都对徐妃,还有徐妃半面妆的故事感兴趣,那这里面提到的徐妃究竟是谁呢?其实徐妃就是梁元帝萧绎的妻子徐昭佩。徐昭佩在历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因为她的经历实在非同寻常,而徐妃半面妆的故事也是大有来头。这次就为

  •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制酒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中国的酒文化,这段历史已经拥有了上千年的时间了,据说我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酒曲复式发酵法。掌握这项技术后就可以大量的进行酿造黄酒了。到了宋朝时期,人们又发明了蒸馏法,使得酒的酒精浓度更高,而白酒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盛行起来。事实上,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于酒是有着非常独特的情感的,

  •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有一句老话: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讲的是到了自己的生肖本命年的时候,会遇到所谓的“岁冲”,也可以说是“犯太岁”,加上另外另个生肖会有“岁破”。也就是说每年会有3个生肖属相受到“太岁星”的冲克,必须要要在

  • 甪端怎么读?太和殿为什么会摆放甪端?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甪端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瑞兽,读音读作“lùduān”。甪端长相和麒麟相似,会四方语言,日行万里,不过甪端只会陪伴明君,专为帝王护驾。传说甪端是由秦始皇培育出来的神兽,秦始皇想看世上独一无二的物种,便命令下人培育出了这样一个集合各个动物为一体的兽王。在太和殿中就放有一对甪端

  • “江”与“河”的区别是什么?黄河为什么不叫“黄江”?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长江与黄河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河流,人的生存跟水是脱不开关系的,所以说长江与黄河的周边都拥有着非常古来的文明。不过很多人对于江与河的区别不是很理解,那么究竟“江”与“河”哪个范围会更大一些呢?黄河为什么不叫黄江?长江为什么不叫长河?这两个字到底

  • 成语“表里山河”指的是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表里山河”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这个成语在我国古代是专门用来形容山西境内的大山大河的,因为山西省地势险要,是最典型的由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属于易守难攻之地。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诸侯国,当时处在山西的诸侯国便是晋国。到了春秋时期,晋国国力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五霸之

  • 刑不上大夫是什么意思?刑不上大夫出处释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在古代,大夫以上级别的人会享有一定的特权,这里的“大夫”并不是医生的意思,而是一种官职。可能很多人对于“刑不上大夫”的理解是,就算大夫犯了法也能免去刑罚,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刑罚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公证对待的东西,难道贤者犯法就可以逃脱罪名吗?实际&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