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魂飞魄散什么意思?魂飞魄散典故出处介绍

魂飞魄散什么意思?魂飞魄散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12 更新时间:2023/12/23 4:05:22

赤壁之战,庞统曹操献上计谋,让他把战船用铁链绑在一起,这样能让船面更加稳固。曹操以为庞统是为他好,而且自己的士兵的确不擅长水战,于是就招办了。谁知这是庞统的连环计之一,让曹操把船都绑在一起,为日后的火攻最好准备。不过这个故事只是在演义中杜撰出来的,正史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魂飞魄散”,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是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庞统、徐庶和曹操。原文如下:

庞统又谓操曰:“某观江左豪杰,多有怨周瑜者;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周瑜孤立无援,必为丞相所擒。瑜既破,则刘备无所用矣。”操曰:“先生果能成大功,操请奏闻天子,封为三公之列。”统曰:“某非为富贵,但欲救万民耳。丞相渡江,慎勿杀害。”操曰:“吾替天行道,安忍杀戮人民!”统拜求榜文,以安宗族。操曰:“先生家属,现居何处?”统曰:“只在江边。若得此榜,可保全矣。”操命写榜佥押付统。统拜谢曰:“别后可速进兵,休待周郎知觉。”操然之。

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吓得庞统魂飞魄散……急回视其人,原来却是徐庶。统见是故人,心下方定。回顾左右无人,乃曰:“你若说破我计,可惜江南八十一州百姓,皆是你送了也!”庶笑曰:“此间八十三万人马,性命如何?”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庞统受周瑜的委托去长江北岸去见曹操,并提出将战船用铁环连锁可避风浪。曹操不明真相,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庞统又提出前往江东劝降曹操,又得到曹操的应允。就在庞统来到江边准备回到江东时,徐庶突然出现,点破庞统所献“连环计”的真实用意。之后,徐庶又向庞统请教脱身之策。庞统面授机宜,随即飘然而去。徐庶则遵照庞统的策略,在曹营散布韩遂马腾叛乱的谣言,并主动提出率部前去平叛,从而安全地离开了赤壁。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庞统被徐庶点破“连环计”真实意图时的反应,叫做“魂飞魄散”,意为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的“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的精彩篇章之一,其中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情节和故事,庞统所献的“连环计”便是其中的一例。不过,与历史记载相互对照可以发现,这个故事却是有真有假。上面已经介绍过,小说中的庞统向曹操献出了“连环计”,为周瑜火烧曹军战船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庞统不仅从来没有献过“连环计”,他本人也并未出现在赤壁战场。

据《三国志•庞统传》记载,庞统早在刘表时期就在荆州的南郡担任功曹一职。后来曹操占据荆州,庞统又随荆州文武一起归顺了曹操,不过仍在南郡任职。江陵之战结束后,周瑜夺取南郡并担任太守,庞统这才成为东吴集团的一员。周瑜去世时,庞统护送周瑜的灵柩来到江东,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江东。因此小说中所谓的赤壁之战期间庞统避祸江东是一书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连环计。

既然“连环计”并非出自曹操之手,那么真实的赤壁之战中是否有过曹军战船用铁锁相连之事呢?答案是肯定的。据《三国志•周瑜传》载,黄盖在向周瑜献出火烧曹军战船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按照这个记载推断,将战船首尾相连之人应该是曹操本人。至于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也并不复杂,为了减少战船的颠簸,便于不惯水战的曹军将士行动。不过,这个举动却给了孙刘联军以可趁之机,最终导致火烧赤壁。要谈责任的话,也应该算在曹操的头上,与庞统毫无关系。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锡伯族服饰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民族服饰是每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更是越来越追求服饰的外观美以及舒适度了。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锡伯族,他们从古代开始就是主要以兽皮为制作服饰的主要材料,他们使用兽皮制成一件件的衣服,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重

  • 二月春社是什么?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是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节日的,我国少数民族仫佬族也不会例外,也是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是从很久以前传承下来的一种风俗。其中二月春社就是一种祭拜灶王的集体仪式。在仫佬族的眼中,只有祭拜了灶王来年才能五谷丰登。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二月社也叫&ldquo

  • 蒙古族骨头文化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风采?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蒙古族,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非常著名的游牧民族。在蒙古人的文化里,对吃肉是非常有讲究的,不是每一部位都能随便给人吃的,有的部位是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够吃的。而伴随着骨头文化流传的还有着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果在啃骨头的时候,穿插一点这样的故事,是不是能增加些趣味呢?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 苗族巫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一种非常惧怕未知的一种生物,当人们无法对未知的恐惧作出合理的解释时,慢慢的就会演变成为了神鬼的说法,同时也是人们对于生死的畏惧和崇拜。那么就有些人自称能控制,知晓神鬼之力,宣传自己拥有巫力迎合了人们的需要,这就是巫文化初倪。而苗族文化里“巫”与之息息相关。现

  • 成语礼崩乐坏是指什么?有着怎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从古至今,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或是每一个地区的文化与发展都是需要保存和延续的,如果出现过一定的断接时间,那么可能会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研究探索带来许多的问题以及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中国的礼乐文化起源于上古时代。礼,源自祭奠天神特定的行为准则;乐,源自上古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为何会出现礼崩乐坏这种我们现在常常

  • 成语"遗簪坠屦"的意思是什么?典故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遗簪坠屦这个成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成语,指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出自《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那么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具

  • 官渡之战后袁绍依然手握数万兵力,为何还是会败给曹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官渡之战,袁绍有十一万兵力,曹操只有两万兵力左右,曹操却能以少胜多,最终战胜了强大的袁绍。不过此役袁绍虽然损失了七、八万人,但他剩余的兵力依然在曹操之上,因为曹操也损失了将近万人,那为何袁绍最后还会被曹操所灭呢?这也跟袁绍回到冀州后的策略和遭遇有关,袁绍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但人和出现的问题将他彻底

  • 犬马之劳什么意思?犬马之劳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中,汉献帝曾下衣带诏,希望董承能够联络朝中大臣,一起铲除曹操,其中还包括刘备。但是计划最后以失败告终,董承等人被杀,而刘备则是逃过一劫。不过这件事在正史上,并无明确记载,所以不知道真假。不过当时汉献帝肯定是想除掉曹操,但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和能力。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犬马之劳

  • 元宵节为什么要办灯会,元宵节才是古代情人节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元宵节,花灯会,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期间一个相当热闹的节日,也是春节年俗当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元宵节吃元宵已经是不用多说的习俗了,而元宵和汤圆却也算是两种并不相同的食物。除了元宵,元宵节还有花灯,但我们单知道有花灯会这种习俗,又是否知道为什么要有这种习俗呢?而且现在人们过情人节都是二月十四日

  • 弄假成真什么意思?弄假成真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讲述的就是周瑜本想借招亲之名,骗刘备来到江东,好以此要挟刘备拿回荆州。结果诸葛亮早已做好应对之策,刘备不仅娶到了孙尚香,还安全返蜀,这让孙权和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我们此次要介绍的成语是”弄假成真“,本来孙权并不想嫁妹妹,但最后却促成了这桩亲事。不过这个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