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羌族民间戏剧释比戏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羌族民间戏剧释比戏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6 更新时间:2024/2/4 13:51:30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历史化底蕴的国家,在我国古代人的娱乐项目当中,戏曲是非重要的一部分。戏曲是供人们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的时候欣赏的一种娱乐节目,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各地的文化差异下,所以形成很多不一样的戏曲文化。但是羌族民间的释比戏却是一种与祭祀活动有关的戏曲。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流传于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绵羊市北川县等羌族地区,有一种集祭祀礼仪与戏剧表演于一体的羌族民间戏剧。羌语叫“刺喇”或“俞哦”。此戏在祭神或婚丧嫁娶等活动中表演,均由巫师释比主持并扮演,故称“释比戏”。

释比戏始于时,尚无确切史料依据,一些专家认为这与祭祀活动有关。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八月十五的还愿活动,四月份的祭山会及祭天、祭庙、祭酒等活动。释比不但主持这些大型的集体祭祀活动,也为单户家人做驱邪祛魔、治病消灾的法事。为了使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味,吸引周围观众,释比们将一些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融入礼仪活动中。在做法事活动时,释比们模拟各种神仙、鬼怪的语调,又唱又跳,有时加上一些插科打诨、逗人取乐的表演,以增加娱乐性和神秘性。

释比戏分上坛戏、中坛戏和下坛戏。上坛戏叙说神事,一般在集体活动时演唱。如《木姐珠与斗安珠》讲述先祖木姐珠从天上下凡与牧羊人斗安珠结婚,建设羌寨的故事。种坛戏反映的是人事,一般是保佑平安吉祥,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如《羌戈大战》讲述羌人西迁四川茂县地区,与魔兵戈基人战斗。终于在天神木比塔帮助下,战胜戈基人,始得安居乐业。此外《赤机格补》、《木姐珠剪纸救百兽》等戏。下坛戏叙说鬼事。释比表演如何施展法术驱逐鬼邪的故事的等戏。

释比戏的表演、原始古朴,角色由释比扮演,一人可扮演两个或多个角色,既演男子、又扮女子。有些戏,以释比为主,群众也可以参加,他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如求雨祭祀时演出《斗星魃》,在释比的指导下,挑选一人扮旱魃,藏匿于山林之中;以后,羌民敲锣打鼓,口呼号子,手拿象征性的武器,追击旱魃,直到将旱魃抓获。释比戏的演出,没有固定的场所。祭祀场所、神山、神林、湖边、草坪、庭院、堂屋都可作为演出“舞台”。而中坛戏《婚嫁》,则在新郎新娘的堂屋里表演,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插科打诨,逼人取乐。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魂飞魄散什么意思?魂飞魄散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赤壁之战,庞统向曹操献上计谋,让他把战船用铁链绑在一起,这样能让船面更加稳固。曹操以为庞统是为他好,而且自己的士兵的确不擅长水战,于是就招办了。谁知这是庞统的连环计之一,让曹操把船都绑在一起,为日后的火攻最好准备。不过这个故事只是在演义中杜撰出来的,正史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

  • 锡伯族服饰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民族服饰是每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更是越来越追求服饰的外观美以及舒适度了。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锡伯族,他们从古代开始就是主要以兽皮为制作服饰的主要材料,他们使用兽皮制成一件件的衣服,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重

  • 二月春社是什么?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是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节日的,我国少数民族仫佬族也不会例外,也是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是从很久以前传承下来的一种风俗。其中二月春社就是一种祭拜灶王的集体仪式。在仫佬族的眼中,只有祭拜了灶王来年才能五谷丰登。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二月社也叫&ldquo

  • 蒙古族骨头文化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风采?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蒙古族,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非常著名的游牧民族。在蒙古人的文化里,对吃肉是非常有讲究的,不是每一部位都能随便给人吃的,有的部位是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够吃的。而伴随着骨头文化流传的还有着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果在啃骨头的时候,穿插一点这样的故事,是不是能增加些趣味呢?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 苗族巫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一种非常惧怕未知的一种生物,当人们无法对未知的恐惧作出合理的解释时,慢慢的就会演变成为了神鬼的说法,同时也是人们对于生死的畏惧和崇拜。那么就有些人自称能控制,知晓神鬼之力,宣传自己拥有巫力迎合了人们的需要,这就是巫文化初倪。而苗族文化里“巫”与之息息相关。现

  • 成语礼崩乐坏是指什么?有着怎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从古至今,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或是每一个地区的文化与发展都是需要保存和延续的,如果出现过一定的断接时间,那么可能会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研究探索带来许多的问题以及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中国的礼乐文化起源于上古时代。礼,源自祭奠天神特定的行为准则;乐,源自上古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为何会出现礼崩乐坏这种我们现在常常

  • 成语"遗簪坠屦"的意思是什么?典故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遗簪坠屦这个成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成语,指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出自《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那么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具

  • 官渡之战后袁绍依然手握数万兵力,为何还是会败给曹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官渡之战,袁绍有十一万兵力,曹操只有两万兵力左右,曹操却能以少胜多,最终战胜了强大的袁绍。不过此役袁绍虽然损失了七、八万人,但他剩余的兵力依然在曹操之上,因为曹操也损失了将近万人,那为何袁绍最后还会被曹操所灭呢?这也跟袁绍回到冀州后的策略和遭遇有关,袁绍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但人和出现的问题将他彻底

  • 犬马之劳什么意思?犬马之劳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中,汉献帝曾下衣带诏,希望董承能够联络朝中大臣,一起铲除曹操,其中还包括刘备。但是计划最后以失败告终,董承等人被杀,而刘备则是逃过一劫。不过这件事在正史上,并无明确记载,所以不知道真假。不过当时汉献帝肯定是想除掉曹操,但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和能力。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犬马之劳

  • 元宵节为什么要办灯会,元宵节才是古代情人节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元宵节,花灯会,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期间一个相当热闹的节日,也是春节年俗当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元宵节吃元宵已经是不用多说的习俗了,而元宵和汤圆却也算是两种并不相同的食物。除了元宵,元宵节还有花灯,但我们单知道有花灯会这种习俗,又是否知道为什么要有这种习俗呢?而且现在人们过情人节都是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