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币是王莽在西汉末年至新朝的币制改革中发行的一系列钱币。
简介
李如森《中国古钱币》(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76页说:“初(王莽)一币为‘大全五十’,五币为五铢”,这是王莽称帝前二年(公元7年)首创的中国第一枚吉值货币。笔者收藏的《大全五十回一》钱,通过对其背景和铸造工艺的考证,可以断成样钱,由于不含钱谱,十分难得。
该币直径2.8厘米,厚0.3厘米(肉厚),重6.8克,用铜精制成,有一个红、绿、硬锈的坑。硬币的形状光滑如剁,四边斜向上折,四角略圆。内外轮廓呈现出同刀铸造工艺的精髓,浑厚高挑。钱文的挂针篆书薄而有力,细腻程度不同于一般的,凸显了《大全》王莽五十铜模的风格。
此款与普通产品不同的是,背面以横廓右肩平行铸“我”字,模具呈现明显的型腔压力,根植于骨中的红锈色与钱融为一体。“一”字书法的特点是左粗下细,笔画细长如针,与钱文书的风格一致,特点是挂针挂印。其背面“一”的位置与一般记载不同,与去年出土的汉代赢钱“羊酒”的“酒”字下铸的挂针印“一”的位置约定俗成。
其实古钱币背面铸的星星、月亮图案、人物,并不总是铸在侧面旁边的中间。比如战国耸耸肩,点点脚空第一枚硬币的数字“八”铸在其中线右上方;朱元璋的月亮图案和冲宝的“红”都铸在右上角中间;古代第一铸钱大师惠宗的“大观鲍彤”也是在右上角旁边同时铸造的。基于此,足以说明“大全50”在“一”之后的地位是成立的。
第一次币制改革铸的王莽“大春五十”,也不过五铢五块。因为它没有篡夺汉朝,所以它向天下勒索财富的嘴脸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但经过汉朝篡位后的第二次货币改革,钱浪费了,把大泉50和小泉内一并列,使得重约7克的大泉50飙升到价值5铢的50枚。
影响
王莽上台后,为了削弱汉室旧族的影响,掠夺百姓财富,以“改古制”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货币改革。改革中恢复了刀币和布币,但在形式上与春秋战国时期有所不同。由于货币体系的复杂和混乱,私人交易并不顺利。而且每次硬币的尺寸都在缩小,价格却越来越高,本质上是在剥削普通人的财富。货币改革的失败也是新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
鉴于货币,王莽改了五次货币。7年,王莽附周朝铸大钱论,加铸刀、错刀、汉代大钱、五铢钱为四品。9年,废除除大钞以外的所有货币,小钞和大钞并用,严禁偷盗。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又会创造出28种货币:一种金制品,两种银制品,四种龟制品,五种贝制品,六种钱制品,十种布制品。钱和布都是用铜做的,所以统称为“五物、六物、二十八物”。后来因为人民抵制复杂的货币,就改成了五铢。
在政府无法取缔的情况下,王莽抛弃了所有的钱币,转投钱货泉两种,在很多人身上(六年期限内)赚了很多钱。这种反复的币制改革,使得新朝经济混乱,加速了百姓的破产。
但王莽却大胆地将纪重币改为纪值币,创造了中国货币的十进制,解决了长期贸易换算的不便。虽然王莽的改革是失败的,但他发行的系列钱币却是古钱史上的杰作。货币多采用挂针印章的字体,十分精美。国宝金桂万智是最有价值的古钱币之一,世界上仅存两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