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登基的时候,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丞相吕布的手里。受庄襄王委托,吕不韦辅佐秦王,自称“管仲”,即国君之叔。吕不韦有抱负,有能力,把秦国治理得有条不紊。他甚至叫弟子们编了一本书《吕氏春秋》,希望他凭这本书永垂不朽。看到自己的老情人赵皇后在深宫里寂寞,便推荐了一个叫老艾的大力士为皇太后服务,顺便为自己打探了内廷的消息。不过,这老艾也不是省油的灯。在他被任命为长信之后,他专注于培养个人权力,并很快成为与吕不韦的竞争对手。年轻的秦王利用了两人的矛盾,成功地把国家政权还到了自己手里。
秦王八年(公元前239年)四月,时年22岁的嬴政终于得到太后的许可,前往旧都永城(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举行加冕仪式,即成人礼。根据规定,一旦君主完成了他的成年礼,他就可以亲自掌管。“管仲”和皇太后都管不了政治。老艾怕自己失势,就偷了玉玺和皇太后的印信,发兵作乱,准备攻打永城的祈年宫。秦一直密切关注着老艾的一举一动。他提前得到消息后,派常平军、常文军调动军队平息混乱。双方在咸阳大打出手,最后老艾被俘,三家全军覆没。加冕仪式结束后,秦王回到咸阳,将母亲赵皇后囚禁在永城,掌握了朝廷的实权。
杀了老艾,下一个目标就是吕不韦。秦十年(公元前237年),吕不韦因牵涉老艾案,被免去丞相之职,回到洛阳作封地。然而,他的名声是响亮的。虽然他住在洛阳,但仍然有成千上万的客户。各国诸侯纷纷派出使节,邀他出山,并承诺将本国的印章托付给他。秦王怕有意外,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什么贡献,才被封在河南一个好地方,有十万户人家?你对秦王室有什么恩,所以叫你‘管仲’?”命令他全家搬到蜀中一个偏僻的地方。
秦王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吕不韦再也忍受不住压力,服毒自杀。秦的仍然觉得不能报仇,下令说:“有些的门客和部下,竟敢在墓前哭泣,但外国人都把他们赶走了。凡600石以上的内人(俸禄数量以官职大小为准)均被剥夺官衔,流放至房岭(今湖北房县)。500石以下者不哀,也贬芳岭。将来谁要是敢像吕不韦、老艾那样操纵国家大事,全家都要被罚做奴隶!”
秦如此痛恨,除了执掌十余年,打压自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据说在把赵的女儿许配给之前,赵的女儿已经怀孕了。事实上,嬴政不是子楚的儿子,而是吕不韦的儿子。虽然谣言的真实性完全不可追查,但它已经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秦的弟弟长安君诚曾以此为借口造反。因此,除了吕不韦,秦王也恨自己的母亲。
也许正是这一点养成了他残忍、凶残、任性的性格。
秦国对关东六国的进攻本来就是没有组织的。今天咬你,明天打。虽然领土日益扩大,但最终谁也无法摧毁它。秦能打破这种局面,靠的是两个人才,一个是李斯,一个是廖伟。
李斯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他师从荀况,是战国末期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以郎官的身份进入秦魏,因劝秦王“灭诸侯,称帝,一统天下”而备受器重。秦王十年(前237年),因为吕不韦的罢市和郑国渠的阴谋被揭穿,秦国宗室大臣要求“驱逐宾客”,即将所有外国人赶出秦国,李斯也被驱逐。
所谓阴谋,是指距离秦国最近的韩国承受的压力最大,派了一个叫的水利专家,劝说新登基的秦国去挖运河,认为秦人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浪费在水利工程上,所以没有力量再去攻打韩国。就在吕不韦大罢工前后,时隔十年,眼看运河即将完工,郭征的韩国间谍身份在此时暴露。
李斯不愿意离开秦国,就去读了名著《劝退》。他说:“泰山不让土,故能成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深。”他还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东西不产于秦,但有许多珍宝;士不生于秦,而愿忠于多人。“除了、郑、商鞅、张仪、之外,秦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官员都是外国人,他们对秦国的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令驱逐外国人,就是借兵敌国,送粮食给大国,“自不足而怨于外”,必然导致国家灭亡。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郑经过审讯后辩称,修建运河是韩国的阴谋,但如果修建了运河,对秦国利大于弊百倍。这条运河就是著名的郑国渠。总干渠西起泾阳,东引水镜,下游入洛水,全长300余里(灌区称4万公顷)。随着郑国渠的建成,关中干旱的平原变成了一片广阔的田野,粮食产量大增,直接支持了后来的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
秦因此撤回了的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职务。不久,他被任命为廷尉,负责诉讼审判。
还有一个,魏国梁(今河南开封市)人,本名,因从秦关到郭威(最高军事长官),人称“廖伟”。他在行军令发出和撤回的同年进入秦国,说服秦王收买关东六国的大臣,从内部分化瓦解,然后统一中国。李斯和这两个重臣,每天都在秦耳边统一而又统一的喊话,煽起他火热的野心。因此,根据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他决定先攻南朝鲜。
秦王十四年(前233年),汉王主动派使臣到咸阳,献封于地,自邀为诸侯,是因为惧怕运河修成后更加强大的秦国。然而,强秦的胃口不能被一个虚名填满。秦王十七年(前230年),秦世腾攻灭韩国,攻占汪涵安,在家乡韩国设颍川郡。
以武力统一乱世的战鼓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