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死后,通常会有一个谥号作为对皇帝一生功过的评价,但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庙号”,与谥号的不同,而我们平时称呼皇帝时,如“汉高祖”、“唐玄宗”、“宋徽宗”,就是他们的庙号。但是,历史上有一个皇帝没有庙号,没有谥号,那就是秦始皇。我们称呼他的时候,一般都叫他秦始皇,但这不是他的“号”。为什么秦始皇没有庙号,没有谥号?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名是皇帝在庙里供奉时所叫的,起源于重视祭祀和崇拜的商朝。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宗”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太祖”是皇帝间常用的庙号。相应的,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王子、大臣,他们死后,朝廷会根据他们生前的所作所为,给予一个评价头衔。这是通常意义上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古代史上既没有庙号,也没有秦始皇的谥号?
首先,就庙名而言,始于商代。商朝时期,只有四个原始的庙号,即“太”(太祖唐太宗太甲)、“高”(高祖望海、武丁)、“师”(世祖盘庚、世宗甲)、“中”(中宗乙)。
但对于商朝之后的周朝来说,却选择了废除庙号。对于周朝来说,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的君主有谥号,没有庙号。秦始皇嬴政生于战国,也属于东周的历史舞台。
所以秦始皇很可能是受周代废除庙号的影响,自己没有采用庙号。那么,不用庙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秦始皇嬴政没有谥号。对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下了秦始皇没有谥号的原因。据《太史公司马迁》记载,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后,认为皇帝死后才确定谥号,皇帝的继承人是根据已故皇帝生前的人品确定的。换句话说,谥号不是评价自己,而是后人评价自己的祖先,所以谥号一般都是褒贬兼有。
在此基础上,秦始皇嬴政认为谥号存在很大问题,即“子议父,臣议君”。而且对于秦始皇嬴政来说,认为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割除了齐、楚、燕、魏、赵、朝鲜,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推行郡县制。
在秦始皇看来,他的功绩超过了三皇五帝,那么怎么能让他的儿子和臣子从他当了皇帝就开始评价他呢?于是,秦始皇不仅废除了庙号,还废除了谥号。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位不正,秦王子婴在位时间短,自然没有给秦始皇庙号和谥号。
最后,楚汉争霸后,刘邦建立了西汉。对于西汉朝廷,刘邦既有庙号(毛),又有谥号(高皇帝)。而刘邦建立的西汉朝廷,并没有给秦始皇谥号和庙号。
至于西汉以后的朝代,因为年代久远,秦始皇嬴政更不可能追授封号和庙号。而且秦始皇作为历代皇帝,太伟大了,这也是后世不敢给他谥号的谥号和庙号的重要原因。另外,对于秦始皇来说,虽然始皇帝不是严格的谥号和庙号,但其实是对秦始皇的一个不错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