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南北贼以山为王,不同规模骚扰王莽新朝的时候,不少韩、刘等宗室豪强的后代,就已经在暗中观察局势的发展,手里拿着皇族的牌子,蠢蠢欲动。
但是,他们知道,仓促行动是不可取的。他们应该让鹬蚌相争一会儿,然后看螳螂最后能不能抓到蝉。等风向明确了再做决定也不迟。一切都要以保全眼前的既得利益为前提。否则,祖上的财富阴影就会化为乌有。万一这帮草根办不了事,就给新莽夫一个杀我们的借口。
而且刘的后人胸有成竹,不管你姓王绿林还是范赤妹,毕竟在全世界的眼里都没有土匪的基础。皇家招牌在我家,不借刘招牌装修门面。大国,王莽搞不定。你们能处理好吗?!
在政权行将覆灭之际,陆续出现的柳氏后裔中,比较著名的有、、、刘彭子、。而刘秀,则举着笑到最后的刘汉玉麦的招牌。先看《后汉书》里的一段话:《后汉书》是刘秀的代表作,他是主角,所以看他的长相:“长七尺三寸,美男子,大嘴,长眼,艳阳。”身材高大,浓眉大胡子,鼻梁挺拔,天庭饱满,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在帝皇三年,客多为贼,勇于避官新田,因以万卖粮。宛人李通等人用预言说光雾云:“刘之崛起,李之补充。”光武不配,但若独念伯胜兄,则为大事。而且王莽的倒台已经是征兆了,天下大乱,所以他做了一个计划。原来是城兵弩。十月,他和李通从弟易处起兵于万,时年二十八岁。"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比如“历年蝗灾”、“土匪崛起”、“饥荒”、“预言”、“王莽倒台是征兆”。如果仔细品味这些话的含义,不难看出,刘秀非常善于把握时机,他绝不会早早地站在新王朝的对立面。他只有看到机会,才会出手。
至于史书,强调他是刘邦的第九个孙子,纯属广告目的。到西汉末年,高祖宗室的子弟已经繁衍到十几万人,更何况刘秀是远房支系,刘邦根本不知道刘秀是哪根葱。
刘秀不仅能抓住机遇,而且更聪明,因为他善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最先利用农民起义浑水摸鱼的是他的亲弟弟柳岩。这家伙拉起一堆人说要反莽兴汉。刘秀提醒说时间不够,并表示反对。刘秀不但反对,还怕自己的弟弟牵连到暴乱中,于是赶紧悄悄躲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比如柳岩和绿林英雄搞的事情,刘秀这才参与进来。柳岩向刘璇求饶,被始皇帝刘璇残忍杀害。按说,他的兄弟姐妹是无辜被杀的,所以刘秀应该拿着刀拼命找刘璇。刘秀,不,狡猾的刘秀可可以冒充孙子。他在许昌一带忙着,得知哥哥被杀。
他不仅没有表示愤慨,反而从前线赶回宛城,诚恳地向原皇帝道歉,明确表示和哥哥绝对不是一伙的。甚至他对为宣汉立下汗马功劳的昆阳之战只字未提。“吃着笑着都是老样子。”刘璇被刘秀忽悠了,所以不管恩怨,他都要投桃报李,给你一个武辛侯,并赐半个月假期,让刘秀和他的热恋情人尹丽华成亲。
刘秀在这里得到了好处,但他心里知道,如果他继续留在刘璇,他迟早会有麻烦,他必须有自己的基地。通过几次金钱疏通,他把左丞相曹景安在了刘璇身边,并能如愿以偿地说服皇帝改变主意。他点点头,同意以大司马的身份,率军过黄河,去河北开辟新天地。
刘秀最终确实在河北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但河北已经不在新皇帝刘璇的控制之下,成了刘秀自己的领地。公元25年6月,羽翼丰满的刘秀在河北鄄城(今邢台市)的钱球阁向世人宣布,正式称帝。他的头衔仍然是“汉”,并改为建武。这就是人们过去所说的“东汉”或“后汉”。
从绿林赤眉起义到东汉政权的建立,不过短短的七八年时间,几乎所有的后继者都为刘秀做了铺垫。在他之前,他们用蛮力推翻了王莽,江山终于落入这个会韬光养晦的人手中。
事实上,在刘秀的个人心目中,后汉是他原本的江山社稷,与遥不可及的刘邦无关。
曾经在宛城街头卖米的刘(秀蜀饰),踩着无数人的尸骨,登上权力的巅峰,开启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基业。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因为他没有别的原因,审时度势,掩人耳目,伺机而动,扯了韩、刘的虎皮做号令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