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富二代”应该出现在秦朝,而以胡亥为代表的秦始皇之子就是那个时代“富二代”的典型代表。因为秦始皇不仅缔造了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还把天下所有的财富都揽入怀中。
当初秦始皇自封为始皇帝,本意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继承自己的丰功伟绩和财富,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永恒的代代相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秦始皇实际上是“富一”,秦二世是“富二”。
虽然秦始皇的愿望很美好,但得人心的是自然。他的伟大想法没有实现。到了伏二,就更穷了,胡亥最后混的,连头都混了。总结富二代胡海的人生经历,可以用一个字“迷茫”,也可以说他姓胡赖。
赵听信了的话,成了夺权的贼船。
胡亥虽然是秦始皇的儿子,但不是长子。从权利和财富的继承来看,他不能继承父亲的王位和财产。
在这方面,不仅老爸秦始皇没有给他这种特殊照顾,胡亥自己也没有这个能力,更谈不上这个想法。总的来说,爸爸去世后,他遵从了老人的意愿,过着自己应该过的生活,还不错。然而,因为他信任了一个人,一切都变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赵高。赵高原本是个宦官,但也是个极其阴险狡诈的人。
秦始皇在南巡途中得病,临死前留下遗嘱,要求长子傅肃领兵回咸阳,等候丧事,继承家产和皇位,并要求赵高肃立刻给傅肃送去一封信,但别有用心的赵高截获了这封重要的信。秦始皇死后,赵高先是勾结李斯,然后找到胡亥,给了他一个全新的人生感应。
这一天,赵高拿着御书去见胡亥,对胡亥说:“主公死了,没有圣旨让众子为王,只给了长子御书。长子傅肃到了就要当皇帝,儿子没有大小的位置。他能怎么办?”
意思是你的父亲,也就是皇帝,已经死了,但是他没有让你们兄弟当国王,也没有给你们任何财产。而是把所有家当都留给了老板傅肃。一旦傅肃到了,他成了皇帝,你就什么都没有了。你该怎么办?
很明显,赵高是在诱导胡亥想办法改变这个结果。此时的胡亥,实事求是地说,真的没有这个想法和打算。
他说:“我知道皇帝最了解他的大臣,老人最了解他的儿子。老人既然做了这样的决定,他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作为儿子,我只要遵守就行了,没什么好商量的。”意思是我没钱没地,都是父亲安排的。这件事与你无关,别担心了。
看到胡亥这么傻,赵高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继续深入诱导:“否则,方今天掌权,存亡就靠你我和丞相了。我希望你尽快照顾好自己。我为自己做的和为别人做的,情况大相径庭。
意思是,儿子,不是你说的那样。当今世界的财富和权力属于你、我和首相。希望你早点为自己打算。有权有钱控制别人和无权有钱被别人控制是很不一样的。
胡亥明白这一点,但他还是犹豫了,因为他还在坚持自己已经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说:“废兄弟,立兄弟,是不义;不服从父命是不孝;不可能要求自己没有天赋,去为别人寻求荣耀。
三者道德败坏,世人不服。如果他们轻举妄动,就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这话说得多好,如果胡亥照此说法坚持下去,即使被赵高所害,也会留下举世闻名的名声。可惜他没有坚持下来,最后被赵高说服了。
对此,赵高对他的言论不为所动,继续催促胡亥:“听说唐舞杀了他的主人,天下正义,不为不忠;魏军杀父,众人顺从,孔子默许,不算不孝。从来不在乎小荣誉,不在乎小让步怎么坚持?小而忘大会害人,多疑犹豫会后悔。希望儿子果断决定,一定会成功。”
赵高看似体贴的话语,让胡亥动摇了。“在葬礼结束之前,我们怎么能向首相请求这件事呢?”赵高见状,心中暗喜,这一乐,就别提了,马上说你不用担心,一切都在我身上,马上就去找李斯丞相商量。
此后,胡亥一直在赵高岛上。这是他一生中犯的第一个致命错误。你想把权力掌握在手中,想做点什么,当然可以,但为什么一定要违背父亲的命令,抢班夺权呢?你想结盟,经营你的生活,当然可以,但为什么一定要和赵高这样的人成为合伙人呢?
编织杀害无辜,丧失做人底线的罪名
如果说胡亥和赵高合谋夺权,是他一生中犯下的第一个大错,那么,在赵高的帮助下,罗志被指杀害有功官员和无辜百姓,就是他犯下的第二个大错。这个错误剥夺了他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赵高默许胡亥后,在李斯的同意下,把秦始皇的书信藏了起来,然后伪造了一份假的遗书,寄给了本该继承皇位的儿子傅肃。遗书上写着:
我遍游天下,寿寺名山大神延寿。时至今日,傅肃、蒙恬将军已经驻扎了十几万军队,却无法更进一步。士卒在浪费大量时间,在体型上也没有可取之处。正是上述对我的口无遮拦的诋毁的反映,所以他们止不住被归为太子,日夜抱怨。
傅肃是个不孝之子,所以用剑自杀了!蒙恬将军和傅肃出了局,我们应该知道他们在搞什么,因为他们对大臣不忠,被判死刑,士兵属于国王。
这么一句废话,白纸黑字的遗书,出自胡亥、赵高、李斯的情节。可见,此时的胡亥早已忘记了他所谓的“不义、不孝、不可能性”的法则。
面对这封假遗书,孟天曾劝儿子傅肃不要轻信,但傅肃说:“父亲要儿子死,就得死。另外,你我都知道父亲的脾气。他决定的事,你去要求也没用。”
说完,拔剑自杀,鲜血喷涌而出,一个本该继承皇位的人,就这样被自己的兄弟暗算了。太可惜了!
当傅肃死讯传到京城,胡亥不但没有愧疚感和怜悯之心,反而觉得一块石头落了地,为自己首战告捷而庆幸。这说明,在那个年代,所谓的兄弟情比纸还薄。
随后,胡亥和赵高用几乎相同的手法,干掉了另外两个对手和最大的威胁,一个是蒙恬,一个是孟轲,从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说胡亥和赵高为了夺取皇位而设计了傅肃、孟恬、孟頫的谋杀案,还有一点良心的话,那么发生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杀戮的性质,变成了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