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古代的君主是皇帝,那么你知道皇帝这个名字的由来吗?我们看宫廷剧或者史书,会发现皇帝一直自称“我”。“我”这个词从何而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其实我是先秦第一人称的所有格,意思是“我的”。比如屈骚说“回到我的车上才能回到路上”秦朝以后,我当了皇帝,商周皇帝却自称一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李斯建议将“我”作为皇帝专属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我,皇权独尊”之意。
皇帝称号的由来
历史上称君主为“皇帝”,始于秦始皇。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国王”或简单的“皇帝”和“皇帝”,如周文王,周武王,黄三和五帝。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王室衰落,诸侯争霸。一些强大诸侯国的君主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公元前221年,秦王征服六国,定天下。
嬴政认为这是前无古人的成就,连三皇五帝都比不上他。如果不改“王”的称号,他就“功不可没”了,所以让李斯等人研究如何改称号,以显示他的“丰功伟绩”。李斯等人商量后,向秦王报告,古代有帝王、黄帝、泰皇,泰皇最贵,可以改王为泰皇。秦王经过再三考虑,认为自己“在德高望重,已超过五帝”,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呼,称之为“皇帝”,以示尊严。
另一种说法是:
秦国灭六国后,秦国的王政觉得自己的成就超过了三皇五帝。如果他不改名,就不能彰显他的伟大,就不能让后人理解他的崇高理想。于是他召集李四和医生商量改皇帝的名字。
宰相王万写道:“三皇五帝之名,天下共主。事实上,他们占领的领土离方圆只有一千英里。自从商周成为王,就真正拥有了天下,而周朝延续了八百年,所以我认为王的称号是最好的。”
秦王政不高兴地说:“我不要商朝七百年的天下,也不要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要一个万古长青的王朝。”
李斯说:“陛下平定天下,现在海中各郡都成了郡,法规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所以陛下的成就是三皇五帝所不能及的。我相信古代有皇帝、黄帝和泰皇,而泰皇是最杰出的。我建议称之为泰皇。”
秦郑王一听,高兴地说:“泰皇还是和以前一样。我觉得他应该去泰国当皇帝留下来,采用古称“皇帝”,被称为“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人以数计,二、三、永生不绝。此外,我将庄襄王尊得太高了。”这样,嬴政就被称为“秦始皇”,一般被称为“秦始皇”。
为什么皇帝称自己为“我”
在秦始皇之前,我只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用的普通词,并不是君主的专属。此前国君独享孤寡,意思是男人没几个德,他很谦虚。从秦始皇开始,只有皇帝可以用我。孤独到君主以下的贵族,如侯爵,孙权上书曹操,“不死,不可孤。”当时,他只是一个吴侯。我没用,反正也不需要谦虚。
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只有皇帝和皇族才能使用一个字是非常普遍的。毕竟每个皇帝都觉得自己是天子,普通人怎么会用和自己一样的词呢?百姓也认同皇帝是天子,神圣不可侵犯,所以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