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最后的莫希干人》乐曲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最后的莫希干人》乐曲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46 更新时间:2024/2/25 15:59:32

近几年,一位印第安艺术家在街头表演了一段音乐,一段空灵而苍凉的音乐视频——《最后的莫希干人》已经是在各大网上疯传。身穿着印第安服饰,脸上涂着油彩,头顶鹰冠的原住民演奏家亚历桑德罗·奎瑞瓦鲁双膝跪地,用着一种古老膜拜的方式,表达他肉身灵魂对原土地的皈依。

在他的正前方还摆放着另一个印第安着装盘膝而坐的小木偶人。

这段音乐视频,没有一句歌词,都是简单的音符音调,却准确地表达了各种情绪——

那是对生命深处的呼唤,那是无可奈的祈求,那是对美好过往的怀念,那是对自由欢乐的往,那是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当这位灵魂艺术家,吹奏起“瓦拉嚯”(印第安笛),那印第安独有的鼓声配上电音效果,又结合那种摄人灵魂的空灵笛音,一下子把人带进一个悠远而神秘,大气而苍凉的世界。

每一声呼唤,每一个乐符,都仿佛在讲述着欧洲瓜分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故事,都在默默地诉说着一个土著民族的落没史……

故事发生在18世纪中叶热兵器混用的时代,英法两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的第三年。

地点是在赫德森河的源头和乔治湖一带。

这片深邃幽远、磅礴起伏的山峦,这片苍翠茂密、生机无限的森林,已经是一片腥风血雨的战场。

威廉·亨利堡司令孟罗上校的两个女儿科拉和艾丽斯,前往堡垒探望父亲途中被劫持。

英军的侦察员纳蒂·邦波,和他的老友莫希干族酋长钦加哥,以及钦加哥的儿子恩卡斯挺身而出,为了救出姐妹俩,和劫持者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在残酷的厮杀中,恩卡斯和科拉也深深地爱上了对方。

阴谋与爱情在炮火中撕裂,在这阴谋里,爱情越发显得高贵纯洁。

暗夜里,彼此交付,心影相随。

这表面上像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背后,却掩藏着一个真相:

殖民主义者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他们为了掠夺印第安人土地发动了战争。

他们对印第安人实行诈骗、暴虐乃至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政策。

影片中,他们用高价收购印第安人的头皮;

用“火水”和《sj》麻醉印第安人的斗志;

用欺骗和胁迫印第安人充当炮灰,恶毒地挑拨印第安各部落互相残杀。

影片中,大酋长钦加哥向老友邦波伤心地诉说道:

英国人来到这儿之前……我们的部落团结一致,我们生活得很幸福。

盐湖给我们鲜鱼,森林给我们麋鹿,天空给我们飞鸟,我们娶了老婆,而老婆又给我们生了孩子……

那些荷兰人登陆后,把火水给了我的人民,一直到让他们喝得天地也分不清……

后来他们就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土地,一步步被赶离了可爱的河岸,最后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我作为一个首领和大酋长,也只能从树缝里见到阳光,而一直不能去看一下自己的祖坟!

最后,连他唯一的孩子恩卡斯,也死在同为印第安人的麦格瓦刀下。

同莫希干族的遭遇一样,受法国殖民当局利用的另一族,在最后的一场大厮杀中,也被消灭在美丽的霍里肯湖畔。

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北美殖民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阴谋与爱情在炮火中撕裂,也在炮火里变得无所畏惧。

残酷的寒荒暗夜里,彼此心影相随。

只是在这惨痛的征服里,莫西干人,被视为低等生物,灵与肉同时遭遇毁灭。

没有人格,没有任何地,在入侵者的侵占里,直接毁灭。

就像那战斧砍在身体、劈入头颅,枪托撞击在脸部、侧击在头部,刀刃捅入身体、割破衣服一样,

带给他们的,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网上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欧洲人选择屠杀而不是奴役印第安人?

有人说是因为印第安人难以管教,容易反抗;

有人说是因为欧洲人带来了大量的瘟疫、疾病,绝大多数印第安人都病死了;

也有人说因为无法进行商业交易,就只有屠杀了。

不管怎样道貌岸然地洗地,都掩盖不了入侵和屠杀的事实。

印第安人在入侵者的眼里,连同化的价值都不存在。

铁蹄踏过,寸草不生。

直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只剩下最后三个莫西干人。

在侵略者的手里,自由、敬畏、爱情和美好,最终会死于贪婪、阴谋和仇恨。

森林、河畔、湖水、田野,最终将变成不可理喻的坟墓。

据史料记载:

莫西干人,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

1664年被摩和克人驱赶而迁移到现在的马萨诸塞州斯托克布里奇。

在那里,他们被称为斯托克布里奇印第安人。

后来又迁往威斯康辛州,现在人数仅约1000人。

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说书人,向同类、向后世诉说着本种族的历史。

印第安人的说书方式,不是语言,而是音乐。

那音乐,是与苍天的交流,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写照,是听起来就能让人热泪盈眶的悲鸣。

那面对苍天的呐喊,是一个失落的民族穿透灵魂与欲望的天籁之音。

他们聆听着明从辉煌到衰亡,唱出民族的凄凉和无助:

哪里才是我安稳的家!

曾经的一个与世无争的种族,北美洲的一个本土人种,从被入侵被屠杀到几乎灭绝,从曾经捕猎为生到如今沦落街头卖艺,不过三百年。

三百年啊,一个民族就这样被毁灭!

一声声无助的呐喊,是在哭泣命运的不公,在乞求苍天的垂怜。

一首曲子,道尽一个种族的诞生、崛起,衰亡。

我们中华民族,不是也有过这样惨痛的回忆吗?

那一次次的迁徙,那一次次的被奴役,那一次次的被屠杀,那一次次的国破家亡,无不是一段段民族的血泪史!

在这段视频的下面,有这样一句评论:

如果当年的抗日战争失败,我们是否也会像他一样在日本的街道上拉起二胡,弹起古筝。

正在阅读中的我潸然泪下,悲痛不能自已。

当年的印第安人救了第一批英国人,最后却被无情的屠杀。

当年的中华民族对日本热情以待,却被他们到处骚扰,直至侵略。

曾经有人在网上说:“日本人并不坏,他们在侵略中国的时候经给小孩子糖吃。”

这句话就和“感恩强奸犯给你礼物”一样愚蠢!

所幸,我们没有被灭种。

可是,对入侵者保持冷静理性的警惕,才会让我们文明的舞台永不落幕。

在演奏者亚历桑德罗·奎瑞瓦鲁的脸书主页,他写着:

停止国家主义,停止种族歧视,我们都是兄弟。

印第安经历了太多苦难,他一直致力于传播印第安文化。

在他的音乐里,我们恍惚看到:

他站在广袤的密林中,身后是他热爱的部落;

他站在倒下的尸体旁,身后是他死去的伙伴;

他站在敌人的枪口前,身后是他心爱的女人。

他的音乐,是莫西干人最后的哀嚎,最后的哭喊,最后的长啸……

最后的莫西干人

后记:

在英法等欧洲国家未到达美洲大陆之前,美洲大陆居住8000万印第安人,其中美国区域有1000万以上。16世纪后,欧洲人大量屠杀印第安人:西班牙所属的领地杀了1300万,巴西地区杀了1000万,美国西进运动中又杀了100万。如今,整个美洲的印第安人不超过400万,美国仅剩20万(不包括混血者)。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最后的莫希干人呐喊的意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在2015年年底的时候,在微博上有一段视频突然间就这么火爆了,这些视频被很多人不约而同的转发,转发量相当惊人,而且评论区也是清一色的好评。视屏中是一位印第安人跪在地上演奏,该表演者的视频在Youtube上达到了单条视频630万的浏览量。这个人就是亚历桑德罗·奎瑞瓦路(Alexandro Querev

  • 红杏出墙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原本,红杏出墙说的只是一种自然现象,院子里面的红杏越长越大,慢慢地就伸向院子外面了,在外面的人一看,觉得这倒是一种美景,就将它写进了诗里,也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后来,这个词就被赋予了一些不一样的含义,用红杏代指一户人家家中的夫人,而出墙的意思则是在外面找了人。这个意思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说到&ldquo

  • 成语“灌夫骂座”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灌夫骂座这个成语可能小伙伴们可能还不是很熟悉,这个成语中提到的这个“灌夫”是一名汉朝人,仅仅是因为一个不敬的罪名,灌夫就被丞相给杀害了。之手灌夫的家族也被灭门了。那么这个灌夫到底是一个怎样十恶不赦的人呢?为何会落得个这个结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灌夫本姓张,跟随父亲

  • 阳关道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这句俗话相信大家都有听说了,意思就是从此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咱们再没关系。这里面说的独木桥咱们好理解,那么这个所谓的阳关道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历史上还真有一个阳关道,在古代丝绸之路中阳关是通向西域的必经之路,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敦煌西南地区。所以

  • 为什么说项羽是穿着衣服的猴子?沐猴而冠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在很多人眼中,项羽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豪杰,是一位英雄人物,但同时,项羽也还是有很多毛病的,正是他的这些缺点,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然而历史上却有人说,项羽只是一只穿着人类衣服的猴子,这是什么意思?项羽本身是个人,为什么说他是只猴子?这与一个成语沐猴而冠有联系,这个成语又是什么意思?项羽率领大军入秦

  • 中秋节有哪些传说故事?关于中秋的传说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要迎来今年的中秋节了,现代人跟古人过中秋的方式已经变的十分不同。古人过中秋还是以各种习俗为主,但现代人可能只是把中秋当成一个小假期。其实中秋在古代算是一个比较盛大的节日,会展开各种有趣的活动。当然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已经完全不同,所以也没太多可比性,那这次是要为大家讲讲和中秋有关的神话故事,嫦娥奔

  • 小鸟依人的意思是什么?最开始指的是男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小鸟依人的意思,看字面意思其实就很好理解了,这个词将女性比作是小鸟,像小鸟一样依人,是一种柔弱可爱的状态,用小鸟来形容女性可以说是非常形象的了。但是,这个词最开始是如何诞生的?这个词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而在这个故事里,谁又是那只小鸟,谁又是那个人?其实最开始这个词指的是一个男人。有很多形容女子的词语

  • 女真族为何要改名叫满族?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女真族,估计不了解历史的朋友们对这个词还很陌生,但是只要说到满族,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的。这个满族也可以被称之为“满洲族”,就像维吾尔族也被称之为“维族”一样。事实上所谓的女真族就是现在满族的前身,那么为何女真族要改名叫做满族呢?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

  • 泼寒胡戏是什么?唐朝人冬天还有泼水节?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古代人的生活,并没有我们现在想象中那么无聊,相反,古人真的是比现代人还要会玩,比如唐朝时期的“泼水节”,竟然是泼寒胡戏,是在大冬天的时候举办的类似于泼水节的游戏。我们知道,泼水当然是天气很热的时候,玩起来会比较舒服,但是为什么唐朝人竟然在冬天举办泼寒胡戏?唐朝前期,有一

  • 古代屏风有什么作用?为何屏风会逐渐没落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屏风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种十分常见的家具,古人家中几乎都会摆放屏风。据说屏风早在周朝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只有周天子才能享用,也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从名字就能得知,屏风早期就是用来挡风的,后来随着人们审美的提高,屏风又有了美化、协调、分隔等作用。如果挑选适当,往往能和家中其他家具形成一种自然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