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鹤在古代有什么寓意,驾鹤西去的含义背景介绍

鹤在古代有什么寓意,驾鹤西去的含义背景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27 更新时间:2024/1/18 19:26:08

鹤在古人眼里有着非高的地位,特别是在道教化中,那鹤究竟具有哪些寓意呢?邓友梅的作品《那五》中,有这样一个成语叫“驾鹤西去”,意思为骑着鹤去到西方,是对死亡的一种避讳的讲法,含有尊敬之意。可能会有小伙伴不理解为什么这里要用“鹤”类比,其实鹤在古代有着长寿、吉祥、品德高尚等含义,所以放在此成语中是一种美好、婉转的说法,其实非常符合中国文化。

关于鹤

对鹤,中国人从来都是很喜爱的。

它全身多为黑白羽相间分布,两色却不显得杂乱,黑白却不显得单调,脖颈修长,姿态优美,能高飞,似能与太阳并肩,叫声高昂,总是响亮。单单它的形态外表,便足以俘获众多人的芳心。

这样纯洁美好又显得高贵的动物,在西周时就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西周末年便有了鹤为周天子跳舞的记述,《诗经》中也写到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这些,不仅将鹤这个动物写入了文学作品之中,还将它描述得很美好,很有气势。

而后随时间的流逝,大家对于鹤的喜爱不减反增。甚至它慢慢地成为了仙的代名词。

这是入了语文教材的一千古名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驾鹤去的昔人,我们常常解作为仙人,这鹤,便是仙的坐骑。而后我们一谈到鹤,就会想到仙鹤,仙人,仙气飘飘,云雾缭绕。

鹤本来就美好的姿态再加上优秀前人的推崇欣赏,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形成了一种鹤文化。它总是象征着好,有仙气,灵气祥瑞。

这是很奇妙的感受,或许有些人一生从来没有真正见到过鹤,只因为生活文化环境对鹤有这样美好的印象,一提到鹤,这些仙气的意象就会不由自主地蹦入人的脑海当中。

关于死亡

每一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新生儿降临在这个世界,如春天树上之新芽吐绿,肆意生长。而每一年也会有成千上万的生命离去,正如秋天枯黄的落叶,脱落枝头归于尘土。

美国的一部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描述着这样一种理念:一个人死了,会去到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在那个世界,这个人还可以行动,还可以思考,还可以像活着的人一般正常地生活。而完全意义上的死亡消失,是在现实世界再没有人记得这个人以后。

现实世界的人,也就是活着的人们,只要他们记得亡者,那么亡者便可以长存。就比如说,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便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长久活着,而那种没有亲人朋友的流浪汉便可能很快消失。

可动画只是艺术,只是想象,我们都知道,在唯物主义的世界,不会存在亡者可以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的说法。

但不可否认,一个人死亡,他亲友脑海中有关他的记忆不会轻易消失。只是这些记忆带给活着的人的,总是巨大的伤痛与遗憾。这个时候,死亡这个词,提起来只会是将活着的人还未愈合的伤口撕开,再一次带来痛苦。

所以,一些对死亡的隐晦称呼就显得很是必要。

为什么不用其它?

我们之所以发明这么多个对于死亡的隐晦称呼,是为了减弱死亡带来的沉重伤痛,而怎样的隐晦说法更有劝说力度呢?

或许就是对亡者未来的一种美好期许祝愿。

“驾鹤西去”中的鹤,很重要的便是它那成仙、吉祥这些文化印象。试想,故去的亡者乘着鹤飞去西方极乐世界,或许可以羽化成仙,这会给死者亲属以安慰,也蕴含对于死者的祝愿。

但是,鹤是美好的动物,除了它,就没有其它的美好的动物了吗?

这样的动物自然是有的,比如贵气的龙、凤凰等,比如同是鸟类的大雁、白鹭、天鹅,再比如也很漂亮的孔雀等等……

钱钟书先生曾在他的作品中写到过:“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戴了面具的必然。”万事皆有因果,“驾鹤西去”中的鹤自然也是如此。

一个文人,对鹤有了好印象,他很欣喜,来了灵感,然后便将灵感变为作品,文学作品再被大家传阅,这个文人对于鹤的个人印象便传给了其他人,如果这个印象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群体印象就会逐渐形成,而后,便成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印象。

而这样的情况也一定不仅仅是鹤,比如龙,一谈起它,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将它与帝挂钩,谈到天鹅,或许就会想到丑小鸭。

所以,当前人赋予了鹤灵气祥瑞,仙气飘飘的意象,我们在“驾鹤西去”一称呼当中使用“鹤”,而不用其它动物,便是很自然而然的做法。

思考

“驾鹤西去”,是我们现代还在使用的一个词,并且多数,是用在德高望重的人死去的时候。

语言或者习俗,总是随着人的需要而发展。或许一开始只是某个人的随意一提,可当它受到认可,被记住,并且流传了下去,那么很可能在后来便成为了一个常用表达。

只是这样,也有了很多让人疑惑的表达,不知道“驾鹤西去”中为什么用鹤?不知道为什么乌鸦象征不好的事,而喜鹊是报喜?不知道当下一个网络用语为什么是那个意思……

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只要花时间去了解它背后的文化底蕴,那么这些疑惑,一定都会迎刃而解。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酒桌文化是腐朽文化吗?有多污浊?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近期在网上有一个帖子被疯传了,主要讲的是一名刚刚入职银行的新员工因为个人原因,在酒桌上拒酒了,于是被上级踹打辱骂。同桌的其他人看到这种现象不仅没有一人上前制止,反而还以“正常人”的声音理直气壮地去批评这位新员工。我们的文化向来有一个怪现象,就是垃圾文化常占上风。糟粕非但淘汰不

  • 如何直白的解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老子的《道德经》很多人都听说过,也听说过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听上去有点高深莫测,也很难用白话直接翻译过来,尤其是这里面所说的“道”究竟指的是什么,用简单的话可能还真的不容易去解释。那么,如果想要用最直白的话来对这两句话进行翻译的话,究竟应该如

  • 祇、祗、衹、袛如何区分?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在汉字当中,有很多长相相似的汉字,但是却又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话,很有可能会弄混,比如祇、祗、衹、袛这四个字。这四个字乍一看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但其实是四个不同的字,意思也都不相同,读音也不一样,那么你知道这几个字应该要如何来进行区分吗?这几个字分别念什么,又是什么意思?下面就让小编来给

  • 七夕吃什么古人是怎么过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马上就要到了,现如今很多人都将七夕作为传统的情人节来过,那么在很多人看来,七夕自然就是一个属于情侣之间的节日了。但其实七夕在最开始的时候和情人节并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一个只属于女子的节日,而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变成了一个“情人节”。那么,你想知道古代人过七夕的

  • 胡说八道原意指的是什么,最早并非是一个贬义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胡说八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比较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没有根据,胡乱说话。不过据说“胡说八道”最早并非是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可能大部分朋友都不清楚“胡说”和“八道”的本意是什么,其实这背后还跟佛教有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又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人们经常会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这句话理解为,人如果做了三件事情,就是大不孝,其中一件就是没有生育后人,不能将家族继续传承下去。虽然这句话已经是断章取义,没有理解全篇的意思,但也有人很疑惑,既然说有三,那么除了这一条之外,还有两条又是什么呢?在古人看来,究竟做了什么样的事

  • 处暑如何养生吃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处暑是一年当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进入秋季之后的第二个节气,而处暑的意思就是“出暑”,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就意味着炎热的夏季,高温天气将会过去,未来会逐渐变冷,气温降低。那么处暑节气又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吗,到了处暑的时候,要怎么样注意一些养生相关的事情,怎样来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呢

  • “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表明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是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只要让百姓和帝王保持同样的意志,这样大家便能同生共死,而不惧怕危险。此言也是突出了展开教育的必要性,对君王和百姓来说都非常重要。当然这句话放到现代同样适用,而且在我们日常交际中也是可以用到的,如果

  • 胡说最开始是什么意思?出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在说一个人说话是乱说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胡说”“胡说八道”,而做事情不认真就是“胡乱”,说话不着边际就是“胡扯”,这些词都和“胡”有很大的关系。而胡在古代,指的又是一些其他国家

  •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什么意思,背后的出处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是一句湘西民间的俗语,也是一种禁忌。当地人觉得,每月带七的日子不能出门,带八的日子不能回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里的“七”是指齐,“八”是指爬,所以有种暗示的寓意。当然,这在古代算是很迷信的说法,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