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农村出殡前为何要摔碎瓦盆?

农村出殡前为何要摔碎瓦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97 更新时间:2024/1/22 16:31:55

说到农村的一些习俗也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比较的复杂也比较的有意思,最近看到一则故事是话说农村在出殡前会选择把瓦盆给摔碎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摔瓦盆不只是农村的丧事上摔,城市里的丧事也会摔瓦盆,摔瓦盆作为丧事的一个环节,在很多地区都必不可缺(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摔盆,而且有的地方的瓦盆盆底会有个洞,说法也不各不一样……)。

摔瓦盆的操作

一般摔盆前要在盆里烧纸钱,是由死者的长子来摔盆,长子不在,长子长孙代替;长子一支无人,则轮到次子,并以此类推。如果死者无儿无孙,则由同姓宗亲中血缘最近的子侄辈代劳。说白了就是摔盆的人属于“继承人”,按例就可以继承死者的大部分家产了。

至于无子无侄之辈,死时则不能摔盆,属于不得善终之列。对于这一点到今时今日就不能这么说了,因为很多家庭是独生女,不能不摔盆吧,那就由女儿来摔盆。

瓦盆摔得越碎越好,预示“碎碎(岁岁)平安”,说法也是,盆摔的越碎,死者越容易带走。发丧那天,只听得“噹啷”一声,瓦盆坠地,灵柩杠起,顿时间哀乐低回,哭声大作,出殡正式开始。现在城市里是在死者遗体上灵车后摔盆,农村是在火化当天摔盆。

摔瓦盆的来源

说法一:

按旧时说法,人死后的灵魂踏上黄泉路,途径一座奈桥,过了桥到达望乡台,去世人会最后一次回首人间,滚滚红尘中那不尽的爱恨情仇,顷刻便将化作过眼云烟。思之及此,悲从中来,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到阴曹地府后,诸鬼魂依次接受九殿阎罗的盘查、审讯,最后根据他们各自生前的善行恶举,或坠入地狱,或投胎为人。

离开阎罗大殿之后,便来到一个叫孟婆庄的地方,孟婆专司“由阴转阳”之事。投胎前让每个魂灵服下一碗孟婆,亦叫迷魂汤,这样便可把前生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说到这或许就明白:之所以准备一个盆底带眼儿的瓦盆,就是为了把迷魂汤漏掉,以免死者误饮,忘掉阳间的亲人。

说法二:

从前有一个读书人,娶了一房媳妇生下一个男孩后不久因病去世。不久后这个读书人续娶了一房媳妇,这个媳妇待书生的孩子像亲生儿子,白天抱着夜里搂着。不成想孩子到了三岁,这读书人生病身亡了,撇下了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有男人时家里就不宽裕,男人一死,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但即使这样这妇人对孩子也从没缺过一口吃的。

在他家床头柜顶上有个盆,妇人买来的吃的都搁在里边,让孩子随便拿着吃。日子长了,孩子就习惯了,饿了就在盆里拿东西吃。孩子长大后也读书中了举人,成了出名的人物,还是经到柜顶盆里拿东西吃。

后来妇人操劳过度,一病不起,不到一个月就死了。秀才哭的死去活来,看见柜顶上那个盛东西吃的空盆,就想起娘来,止不住地哭。在场的人商量,想把盆摔了,省得他看着伤情。到第三天,金生头顶着盆跪在棺材前哭着:“娘,您好苦命啊!”哭着哭着就昏过去了。人们凑这个机会把盆给摔了。

从这以后,谁家死了父母,儿子为表示孝心,也买个瓦盆,在里边烧箔化纸。到发丧这天,在大街当众摔了,叫摔盆。又因为摔时在孝子头顶一下子,所以又叫“顶盆”。

当然还有不同版本的说法讲究为什么摔盆,到现在也都是各说各的,但摔盆在整个丧礼中是孝道的一种表现,对于这样的仪式感,不应被淡化,被遗忘,这也是化传承的一部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故剑情深说的是谁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在古代的皇室,是很少能有真感情的,即便是父子之间,同样的一个父亲对自己不同的儿子,感情态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故剑情深”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古代汉朝时期汉宣帝对待自己的许皇后的感情,汉宣帝有很多不得已的事情,他碍于霍光的势力不得不娶了霍成君,但是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是许平君,许平

  • “她”字是谁创造的?刘半农为何会成为侮辱女性的代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咱们都知道,我国的拥有者上下5000年的历史,虽说大多数都是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时期,战乱不断,更是没有哪个王朝能够经久不衰。不过我们中国的文化却一直没有断层,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会如此深厚的原因了。而文化能够传播,能够传承,归根到底还是文字的出现,汉字就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文化,任何其他的文化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背景介绍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晚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正处南宋中期,辛弃疾曾多次发表自己的意见想要帮助朝廷,但并没有得到重视,于是辛弃疾来到京口北固亭,在万千感慨中写下了这首词。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著名爱国诗人,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表达了他主张抗金的思想,以及对百姓的同情,甚至揭露出南宋

  • 揭秘书法中道和技的重要性,好的书法艺术需要初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书法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以文字形式展现出来的艺术作品。而中国汉字正好是将书法这门艺术给发扬光大,从广义来说,书法是指文字符号还有书写的法则,书写人需要通过笔法结构,将其变成一幅具有美感的作品。想要欣赏书法是有一定入门要求的,对于写书法的人来说更是需要理解道和技的重要性。那道和技究竟指的什么意思呢?下面

  • 及笄和将笄有什么区别?分别指多少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古代人在描述人们的年龄的时候,并不是像现代人这样直接就把年龄说出来的,而是有一些特定的词语,用这些词语来指代一个人的年龄。很多人也听说过及笄,是指古代的女子十五岁,已经成年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纪了,然而与这个词相似的还有一个叫将笄,这个将笄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将笄和及笄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吗?及笄

  • 宋朝人为什么喜欢文身?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文身作为一种小众的爱好,在现代社会并不算特别流行,只有一小部分人才会在身上留下一个文身的图案,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宋朝的时候,文身其实就已经算是一种大众爱好了,而且不仅是男性喜欢,很多女子也非常喜欢文身。古人不是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损坏吗,为什么宋朝居然如此热衷于文身呢?《天龙八部》

  •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是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三皇五帝我们是经常会听说的,但是恐怕知道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些人的人就不多了吧?三皇五帝是我国古代一些神话当中的上古时期的统治者,但是,他们却不像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这种,很明确就是神话人物的,很多人也分不清三皇五帝究竟是真实存在过的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传说虚构的人物,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办丧事以后,为什么三年不能贴红对联?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丧事其实大家也懂的,还是有非常非常多的讲究的,话说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个一家如果办了丧事之后,好像是三年都不会贴什么红对联的,那么这到底有什么讲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呀!在古代,亲人去世后,孝子们在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一般为三年

  • 一问三不知出自哪里?三不知指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一问三不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词汇,意思是问什么都不知道,或者故意装糊涂。其实“一问三不知”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句话最早出自《左传》,不过在左传中是指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后来邓拓在《变三不知为三知》中又对始、中、终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所以&

  • 淮南子讲述了怎样的道理?总结刘邦取胜之道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淮南子》是一部西汉时期的哲学著作,由淮南王刘安著写。刘安是刘邦之孙,刘长之子,是当时出名的文学家以及古琴演奏家。刘安在《淮南子》中表明了自己对诸子百家精华的理解,道出了很多广大而光明的道理,例如刘安就有提到:“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其实这句话也说明了刘邦为什么能战胜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