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故剑情深说的是谁有什么历史典故

故剑情深说的是谁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804 更新时间:2024/2/7 4:30:29

在古代的皇室,是很少能有真感情的,即便是父子之间,同样的一个父亲对自己不同的儿子,感情态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故剑情深”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古代汉朝时期汉宣帝对待自己的许皇后的感情,汉宣帝有很多不得已的事情,他碍于霍光的势力不得不娶了霍成君,但是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是许平君,许平君死于非命,汉宣帝隐忍多年,终于为她报了仇。

成语解释

故剑情深(gù jiàn qíng shēn):比喻结发之妻不离不弃;结发夫妻情意深厚;指不喜新厌旧。——出自《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其指,自立许婕妤为皇后。”与之相关的诗词还有王昌龄的《行路难》以及长孙佐辅的《相和歌辞·宫怨》等。

宣帝早年

汉武帝时,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又名刘询)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武帝征和二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刘据起兵失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刘据的妻妾和三子一女皆死,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劫,被收系郡邸狱,得到了廷尉监邴吉的照顾。

后元二年,武帝病,望气者进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命令使者到京师诸官府狱,杀掉狱中囚犯。邴吉拒不让使者进入,刘病已方得保全性命。后大赦之时,邴吉将刘病已送到祖母史良娣家里。

武帝后来下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上报宗正并列入宗室属籍中,此时皇曾孙刘病已的宗室地位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掖庭令张贺原是刘据的部下,他对刘病已极好,自己出钱供刘病已读书。在刘病已长大后,张贺为他迎娶掖庭暴室属官许广汉女儿许平君为妻。许平君是个勤劳贤惠的女子,在刘病已最困难的日子里,不但没有嫌弃丈夫,反而与他相依为命,用自己的柔情让这位落魄的皇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故剑情深

许平君与刘询于公元前75年成婚,前74年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刘奭,同年刘弗陵驾崩,刘询被拥立为皇帝,许平君进宫后被封为婕妤。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霍光家族的威逼下要求让霍成君当皇后,连上官太皇太后(霍光的外孙女,刘弗陵的皇后)也如此主张。但刘询没有忘记与自己患难与共的许平君,于是他下了一道“寻故剑”的诏书,他在诏书中说:我在贫微之时曾有一把旧剑,现在我非常怀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帮我把它找回来呢?朝臣们善于揣测上意,很快品出了这道圣旨的真实意味:连贫微时用过的一把旧剑都念念不忘,自然也不会将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抛舍不顾。于是他们都联合奏请立许平君为后。依例,皇后的父亲一定要封侯,但霍光却始终不允。后来才给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封了个“昌成君”。

南园遗爱

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成君作皇后。本始三年,许平君再度怀孕,生下一个女儿,霍显命御用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在滋补汤药中加入附子,让许平君在坐月子时服用。许平君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汉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报仇雪恨

霍成君如愿以偿当上皇后,她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与许皇后提倡的节俭、贤德完全相违。刘询装作对他千依百顺,而霍成君也没有为刘询生下子嗣。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刘询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再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立与许平君在民间所生的刘奭为太子。霍显非常恼怒,甚至“恚怒不食,以至呕血”,并授意霍成君伺机毒杀刘奭。但因为太子的老师常先试菜验毒,所以几次下手均未成功。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发动政变未遂,招致族灭,霍光子霍禹,霍云,侄子霍山,妻子霍显都被杀或者自杀。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十二年后的五凤四年(前54年)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

废后诏书原文: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城侯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至此,刘询终于为发妻许平君报仇。

在刘询落难时,许平君对刘询不离不弃;许平君当上皇后之后,细心打理后宫。而刘询能够力排众议立许平君为皇后,还能为其报仇。对于许平君来说,相比班婕妤、卫子夫等人,她已是十分地幸运。

名词他意

在现代讲述管理问题中会使用故剑情深的典故,用来描述当权者下达含糊不清的指示,从而导致资源上的浪费,但这种使用典故的方式十分不准确,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并不会使问题的讲述变得生动,反而会使人感到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别扭感,更由于这种乱用典故的低劣行为破坏的典故本身美感,有种牛嚼牡丹的感觉。

之所以管理问题会使用这则典故,无非就两方面原因:

一是使用者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理解故剑情深里的文学意义,只看到典故的平白描述,无法鉴赏典故背后的文学内含,缺少使用典故的基本文学知识。一般来说,典故都有其寓意,而围绕其寓意本身来描述特定的某一类事物,使表达本身生动而富有内涵。如果在其他方面使用,就失去了典故本身的意义。好比在物理学讲事物运动而强搬成语“七上八下”用来描述有七个事物上升,八个事物下降,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

二是使用者缺少基本的政治常识,汉宣帝是在十分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写这样一份诏书,并非他的行事风格本身如此。一则他想达成立许平君为皇后的目的,二则又不能直言下诏抚了权臣霍光的面子,造成主臣失和,因此才写了这样一份含蓄的诏书,既表达了自己想立许平君的目的,又由于只字未提立后之事而不至于让霍光下不了台,从此可见汉宣帝的政治手段也丝毫不差。试想要是汉宣帝直接下诏立许平君为皇后,他能实现这个愿望吗?从管理学上讲,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汉宣帝不正是这样做的吗?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她”字是谁创造的?刘半农为何会成为侮辱女性的代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咱们都知道,我国的拥有者上下5000年的历史,虽说大多数都是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时期,战乱不断,更是没有哪个王朝能够经久不衰。不过我们中国的文化却一直没有断层,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会如此深厚的原因了。而文化能够传播,能够传承,归根到底还是文字的出现,汉字就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文化,任何其他的文化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背景介绍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晚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正处南宋中期,辛弃疾曾多次发表自己的意见想要帮助朝廷,但并没有得到重视,于是辛弃疾来到京口北固亭,在万千感慨中写下了这首词。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著名爱国诗人,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表达了他主张抗金的思想,以及对百姓的同情,甚至揭露出南宋

  • 揭秘书法中道和技的重要性,好的书法艺术需要初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书法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以文字形式展现出来的艺术作品。而中国汉字正好是将书法这门艺术给发扬光大,从广义来说,书法是指文字符号还有书写的法则,书写人需要通过笔法结构,将其变成一幅具有美感的作品。想要欣赏书法是有一定入门要求的,对于写书法的人来说更是需要理解道和技的重要性。那道和技究竟指的什么意思呢?下面

  • 及笄和将笄有什么区别?分别指多少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古代人在描述人们的年龄的时候,并不是像现代人这样直接就把年龄说出来的,而是有一些特定的词语,用这些词语来指代一个人的年龄。很多人也听说过及笄,是指古代的女子十五岁,已经成年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纪了,然而与这个词相似的还有一个叫将笄,这个将笄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将笄和及笄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吗?及笄

  • 宋朝人为什么喜欢文身?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文身作为一种小众的爱好,在现代社会并不算特别流行,只有一小部分人才会在身上留下一个文身的图案,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宋朝的时候,文身其实就已经算是一种大众爱好了,而且不仅是男性喜欢,很多女子也非常喜欢文身。古人不是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损坏吗,为什么宋朝居然如此热衷于文身呢?《天龙八部》

  •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是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三皇五帝我们是经常会听说的,但是恐怕知道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些人的人就不多了吧?三皇五帝是我国古代一些神话当中的上古时期的统治者,但是,他们却不像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这种,很明确就是神话人物的,很多人也分不清三皇五帝究竟是真实存在过的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传说虚构的人物,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办丧事以后,为什么三年不能贴红对联?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丧事其实大家也懂的,还是有非常非常多的讲究的,话说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个一家如果办了丧事之后,好像是三年都不会贴什么红对联的,那么这到底有什么讲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呀!在古代,亲人去世后,孝子们在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一般为三年

  • 一问三不知出自哪里?三不知指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一问三不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词汇,意思是问什么都不知道,或者故意装糊涂。其实“一问三不知”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句话最早出自《左传》,不过在左传中是指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后来邓拓在《变三不知为三知》中又对始、中、终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所以&

  • 淮南子讲述了怎样的道理?总结刘邦取胜之道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淮南子》是一部西汉时期的哲学著作,由淮南王刘安著写。刘安是刘邦之孙,刘长之子,是当时出名的文学家以及古琴演奏家。刘安在《淮南子》中表明了自己对诸子百家精华的理解,道出了很多广大而光明的道理,例如刘安就有提到:“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其实这句话也说明了刘邦为什么能战胜项羽

  • 本杰明·富兰克林语录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本杰明·富兰克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这是美国开国三杰之一,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100为人物中的第六名。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语录,希望大家喜欢。1.对所有的人以诚相待,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和少数人常来常往,只跟一个亲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