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什么意思?这句谚语有何道理?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什么意思?这句谚语有何道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112 更新时间:2024/2/25 15:59:56

不得不佩服老一辈人的智慧,他们似乎已经替我们总结出很多人生,以及生活上的经验道理。“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的意思其实就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差不多,只不过后面这种表达方式更加通俗,大家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这次准备了五句谚语为大家讲讲其中都蕴藏了哪些道理,说不定能为你产生一些发,帮助你渡过一些难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

花花世界,丰富多彩,令人陶醉。然而,人行走于世间,却又总是坷坷坎坎、七灾八难,解不完的难题,理不尽的头绪……

下面的五句话,是古人在看透人情世态之后对处世经验的总结,不仅蕴含着精妙的智慧,同时也是中华几千年化的积淀,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好好学习领悟!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善恶之报,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说出“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的愤激之语。

其实,这些人的见识太过浅薄,他们只能看到表面,只能看到恶人占了便宜的得意之态,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损耗和最终的恶果。

利,有小利和大利之分,也有暂时和长远之别。

做坏事固然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但那只是暂时的“得逞”、不稳固的小利。

而由于为恶所造成的脚下根基的动摇以及自身“资源”的破坏,将令他们最终丧失大利和长远之利,甚至招来惨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从长远来看,还是行善之人走得稳、立得安、行得久、获得多。

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犁头坚硬无比,泥土柔软无骨,犁和泥土相对,泥土自然不堪一击。

但是,正因犁头坚硬,所以它才容易消磨腐烂,寿命不长;而泥土柔软无形,却可以任人践踏而长存不废。

世间物多是如此,牙齿坚硬先脱落,舌头柔软跟到老,正如《道德经》所言: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锋芒外露、刚强好争、不懂妥协的人,往往四处碰壁,遭受的阻力和打击也比其他人要多;

而柔弱圆融、低调内敛、懂得退让的人,却总能得到保全,笑到最后。

所以,做老实人、常吃小亏也未必是坏事,善良的力量、柔弱的力量,有时最为高明!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传说在远古的某个时期,孝文化尚未形成,有一个部落连续好几年发生饥荒,食物极度匮乏。

当时的首领想,人老了不能干活,却还要消耗粮食,于是就颁布了一道法令:到六十岁而不死者,活埋!

后来饥荒过去了,这法令仍在实施。

有一个大臣,他的老父亲到了六十岁,但他不忍心活埋自己的父亲,就在家里建了一间密室,把父亲藏在其中。

有一天,首领召集大臣议事,发现宫殿里有一只牛一样大的怪兽,吓得面如土色,最后在武士的驱赶下才将怪兽赶跑。

可是,以后怪兽每天都出现,谁都没有办法消灭它。首领把怒气发泄在大臣和奴隶的身上,每天都要处死几个人。

这个大臣担心自己的安危,想要远走他乡,又担心一番折腾,自己的父亲会暴露出来,于是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他的父亲觉察到了,问明白后,说:“这应该是老鼠成了精,天下的老鼠都怕猫,九斤狸猫能降千斤鼠,你把家里的狸猫带上就能除掉妖怪。”

大臣上奏首领,说自己能够除掉怪兽。回家后把狸猫称了一下,八斤半,老父亲又让他给猫喂下半斤肉,然后把狸猫放在袖子里去见怪兽。

怪兽见到狸猫,竟缩成普通老鼠大小,然后被狸猫吃掉了。

首领大喜,下令重赏,这个大臣不要赏赐,把事情的原委说了,只求饶自己的老父亲不死。

首领终于明白:原以为人老了就没用了,看来老人的阅历和知识大有用处。于是下令废除了那道荒唐的法令。

俗话说: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老人确实不能干活,但是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却是宝贵的财富,因为它们可以为我们指明方,让我们少走弯路。

奉劝当下的年轻人:多听老人的话,多听父母的话,听老人话不吃亏不做难!

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

夫妻,从本质上说,是两个没有血缘关联的人为了各自的需求而生活在一起。

之所以能在一起,是因为有一种“平衡”在起作用——可以各取所需、各得所图、各有其利。

倘若,和你在一起生活没有好处、没有利益、没有乐趣,或者说和你在一起的“好处”不能满足需求,那么,就算是再坚实的感情,恐怕也难以抵挡现实狂风的摧残,最终走向凋零。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血浓于水且有生养之恩的至亲尚且无法忍受这种没有“好处”的艰苦,更况是原本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的两个男女。

夫妻之道,绝不简单!当下,离婚率高企,想要维护好婚姻的人对此应多加思量。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生财的根本之道在于,挣钱者多,使用者少,挣钱用力一点,消费缓慢一点,这样财富才能一直够用。

人活于世,挣钱很难,花钱太易,所谓:挣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水推沙。

如果,你是一个靠着“一滴汗摔八瓣”来挣钱的打工者、老百姓,那么,就应该好好地领悟一下上面的这句话!

如今,各种经营者打着漂亮的幌子,怀着利欲熏心的目的,竭尽所能地推广“白条”“网贷”,导致了很多人债台高筑,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因此而自杀。

我们对此一定要提高警惕,永远不要忘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勤劳节俭的美德和“多入少出”的生财大道!

文/芈忘机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白露之后是不是就没有蚊子了?白露之后是不是会变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人应该已经感受到了,最近一段时间,天气气温也稍微有一些变化,不过虽然有一点下降,却依然还是比较高的,只不过总体还是在往下走的。秋天也已经到来了,不过秋季也并非是一下子就冷下来了,而在白露节气之后,是不是就会变冷起来呢?很多人夏季备受蚊子的困扰,那么白露之后,蚊子是不是就会越来越少呢?&ldquo

  • 二十四节气白露古诗词赏析,白露习俗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每年到了这时就证明气候已经慢慢转入秋天,准备迎接仲秋节的来临。古时候,人们用四时配五行,秋天属金,金色白,所以就把秋露称之为白露。相信大家在这几天已经稍稍感到凉意了,早晚的温差会比较大,所以大家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白露有哪些习俗,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

  • 八月十五为什么又叫做“仲秋”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中秋节了很多网友都陆陆续续回家过节了,八月十五团圆嘛,但是最近有很多人也发现了,那就是其实好像以前八月十五也叫“仲秋”,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古人排序时用孟、伯、仲、叔、季,就相当于现在的第一、第二、第三。这其中,孟与伯,

  • 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字是哪个字?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当中,有一个字始终是无法绕开的,这个字便是“和”字。人世间的“和”有着缜密配套的制度作为保证。我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是人们长期积累的思想模式以及行为规范。宗法制度就是权力的结构,有着非常明确的绝对服从权利等级关系。宗法是由宗族来执行

  • 《建军大业》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电影《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三部,是献给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该片主要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发起了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在1927年,北伐战争刚取得重大成果之际

  • 《那些女人》讲述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如果你处于乱世之中,你是选择生死在前?还是国家在前?或是说你是小我在前?还是大我在前?在电影《那些女人》当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觉,残忍的揭开了那些不堪回首的腥风血雨的年代。描写的是在小桥流水边上的一个江南小城中,不同性格和不同阶层的女人们竭尽所能用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在弹雨中和新四军一同摧毁日军所筑的

  • 《最后的莫希干人》乐曲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近几年,一位印第安艺术家在街头表演了一段音乐,一段空灵而苍凉的音乐视频——《最后的莫希干人》已经是在各大网上疯传。身穿着印第安服饰,脸上涂着油彩,头顶鹰冠的原住民演奏家亚历桑德罗·奎瑞瓦鲁双膝跪地,用着一种古老膜拜的方式,表达他肉身和灵魂对原土地的皈依。在他的正前方还摆放着另一个印第安着装盘膝而坐的

  • 最后的莫希干人呐喊的意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在2015年年底的时候,在微博上有一段视频突然间就这么火爆了,这些视频被很多人不约而同的转发,转发量相当惊人,而且评论区也是清一色的好评。视屏中是一位印第安人跪在地上演奏,该表演者的视频在Youtube上达到了单条视频630万的浏览量。这个人就是亚历桑德罗·奎瑞瓦路(Alexandro Querev

  • 红杏出墙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原本,红杏出墙说的只是一种自然现象,院子里面的红杏越长越大,慢慢地就伸向院子外面了,在外面的人一看,觉得这倒是一种美景,就将它写进了诗里,也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后来,这个词就被赋予了一些不一样的含义,用红杏代指一户人家家中的夫人,而出墙的意思则是在外面找了人。这个意思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说到&ldquo

  • 成语“灌夫骂座”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灌夫骂座这个成语可能小伙伴们可能还不是很熟悉,这个成语中提到的这个“灌夫”是一名汉朝人,仅仅是因为一个不敬的罪名,灌夫就被丞相给杀害了。之手灌夫的家族也被灭门了。那么这个灌夫到底是一个怎样十恶不赦的人呢?为何会落得个这个结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灌夫本姓张,跟随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