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虽死无恨什么意思?虽死无恨典故出处介绍

虽死无恨什么意思?虽死无恨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57 更新时间:2024/2/24 19:47:04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结果把自己的爱徒处以军令状。诸葛亮挥泪斩马稷的故事大家肯定也都不会陌生,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虽死无恨也是出自马稷之口,马稷心中明白自己做错事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所以就算诸葛亮杀他也不会记恨他。其实马稷随军出征很少犯错,没想到犯了一次错就让他人头落地,想必内心也是非常的后悔。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虽死无恨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马良传》注引《襄阳记》,时间是在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主人公是马谡。原文如下:

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原深惟殛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马谡临终前写信给诸葛亮说:“你对待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我也把您视为自己的父兄一样。希望您能深深体察大舜杀了鲧而用禹的大义,使我们一生的友谊不会因为我的死而消失。我马谡虽死,但也在黄泉路上也不会留下任何的遗恨。”马谡被杀之时,蜀军十万将士为之哭泣,诸葛亮也亲自到场祭奠,对待马谡的孩子就像自己亲生的一样。

后来蒋琬来到汉中,对诸葛亮说:“当年晋国与楚国相争,楚国迫使成得臣自杀,晋文公喜形于色。如今天下未定,您却杀了才智之士,岂不是太可惜了?”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之所以能致胜天下,是因为他执法严明。杨干乱行,魏绛则杀了他的仆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如今天下分裂,征战才刚刚开始,如果再不讲法纪,那将靠什么要讨伐贼寇呢?”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马谡在信中所提到的“虽死无恨”,意为即使死去,也会不留下遗憾。这也是由马谡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马谡被诸葛亮逮捕的原因,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是因为他在街亭之战期间不执行诸葛亮的战前安排,导致惨败而回,迫使诸葛亮的“一出祁山”惨淡收场。诸葛亮回到汉中后,一面上表自责,一面下令严惩街亭之战中战败的几位将领。作为此战的最高指挥官,马谡罪责难逃,被处以极刑。这个结果对马谡而言并不冤。

作为诸葛亮多年的挚友,马谡深知自己的失利无论是对蜀汉帝国还是对诸葛亮本人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故此,他在这封信中不仅没有为自己的罪行辩护,而是充满了自责。一句话,马谡认为自己的死是咎由自取,怨不得诸葛亮。而对于马谡的死,诸葛亮的心中也非常悲伤。这一点可以从马谡被杀时诸葛亮到场祭奠及与蒋琬的对话中都可看出来。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都会教你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你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么?其实这句话是刘备所说,刘备以仁义著称,是三国忠义之士的典范,刘备临终前留下的遗诏就说了这样的一

  • 乌巢空幕什么意思?乌巢空幕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上能战胜袁绍,已经算是个奇迹了。当时袁绍兵力要远胜于曹操,但是曹操却也不慌不忙,因为他有战胜袁绍的秘密计谋。这次要为大家讲的成语乌巢空幕就出自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谁要能胜出谁就能完成北方的统一,最后曹操以少胜多完成逆转。可以说官渡之战就是三国雏形的转折点,而且这里

  • 势不两立典故出处和意思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来为大家讲讲势不两立这个成语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故事。势不两立算是一个比较高频的成语了,大家在上学的时候应该也会学到,所以重点是将这个故事。背景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孙权说了一席话,怒斥曹操暗贬刘备,最后太高了自己。其实古人讲话就是喜欢这个样子,各种明朝安讽,说了你还要想半天他说的人到底是谁。下

  • 扇子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扇子最早并不是用来纳凉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扇子,在现在看来,最大的功能就是纳凉,如果夏天的时候待在室外,只有炎热没有凉风,又不能吹空调,那么扇子就是最大的救星。扇子也有很多种类,是一项我国古代发明的物品,只不过在扇子诞生之初,包括后世千年的历史之内,扇子都不是作为纳凉的工具,那么,古代扇子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每一个夏天,我都会对一个道理深

  • 愚不可及是什么意思?愚不可及原本是夸人用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愚不可及”,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成语一般是用来骂人的,说某一个人太过愚蠢,愚蠢到了别人都比不上的地步。不过,在这个词语诞生之初,意思与现在可是完全不同,就连后来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还用这个词来夸过别人。那么,愚不可及原本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语究竟要怎么才能夸人呢?在词典当

  • 死生契阔什么意思?死生契阔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死生契阔出自《诗经》,“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后面这句话大家肯定都认识。这次就为大家讲讲死生契阔的意思,还有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曹操算是模仿了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法,一直把汉室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为什么董卓有人反曹操就没人反呢?主要还是曹操采

  • 深根固本什么意思?深根固本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刘备当年能在徐州安然发展两年之久,可能还要感谢荀彧。因为曹操原本是要攻打刘备,但荀彧建议曹操先拿下吕布,所以曹操才没进攻徐州,不然刘备是绝对抵挡不住曹操的。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深根固本”就出自荀彧的口中。荀彧是曹操前期最重要的谋士,算是曹操心腹之一,但荀彧和曹操志向不同,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什么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只要把一本书看上百遍,自然就能领悟其中的精髓。我们现代人和古代人读书的方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书的种类则要多出百倍,在三国时期大家想看书可能也就只有春秋时期的书籍,所以只能来来回回反复的读。所以这次讲的成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凸显了古人的读书方

  • 矫情自饰什么意思?矫情自饰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曹植和曹丕的争嗣之战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最终曹丕当上了嗣子,成为了魏帝。都说曹植不是输给了曹丕,而是输给了自己,其实还有一点原因。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矫情自饰就是讲述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故事,可能大家对这个成语会感到比较陌生,毕竟平时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很高。所以这次就为大家专门介绍下矫情自饰的意思,还

  • 古代十大情诗赏析,十首经典情诗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虽然情人节已经过去了,但这次还是想为大家介绍十首古代经典情诗。毕竟古人不管是讲话还是写作都会比较含蓄,也给人一种非常独特的美感。说不定哪天你也会用上这些古诗词。古人谈恋爱不像现代人来得快去的也快,他们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堆积这份感情的,所以从保质期上来讲会更加的长久,这也是非常令人羡慕的爱情,当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