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死生契阔什么意思?死生契阔典故出处介绍

死生契阔什么意思?死生契阔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09 更新时间:2024/2/24 19:46:40

死生契阔出自《诗经》,“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后面这句话大家肯定都认识。这次就为大家讲讲死生契阔的意思,还有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曹操算是模仿了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法,一直把汉室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为什么董卓有人反曹操就没人反呢?主要还是曹操采用的策略比较缓和,还跟一位神秘人士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董昭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主人公名叫董昭。原文如下:

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会天子还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昭以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太祖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兗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太祖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昭迁符节令。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许昌一带歼灭了黄巾军余部,并派使者来到河东拜见汉献帝。不久后,汉献帝回到了京城洛阳,负责护送的韩暹、杨奉、董承及张杨等人相互不服从,暴戾而不和。

董昭认为杨奉的兵力最强而缺乏同党,便以曹操的名义写了一封信交给杨奉说:“我和将军闻名慕义,推心置腹。将军率领大军不怕艰难,终于保护天子回到了故都洛阳,辅佐羽翼的功劳可谓举世无双,非常令人敬佩!如今群雄扰乱华夏,四海不宁,帝位便显得尤为重要,关键又在于有人忠心辅佐,而这又不是一个人所能单独完成的,必须有很多人的支持才行。将军您理所当然在内居中策划,我则可以成为外援。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有无相通,可以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无论生死,我都将与您患难与共。”

杨奉看到这封信后非常高兴,对其他人说:“兖州的军队距离许昌最近,有兵有粮,是国家可以依靠和仰仗的。”于是,众人一起上表请求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镇东将军,继承其父曹嵩的费亭侯爵位。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以上记载中提到的“死生契阔”,意为生死离合。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诗经》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看了以上的故事介绍,或许大家会认为董昭是曹操手下的谋士或者故友,所以才会假扮曹操的名义写信给杨奉。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此时的董昭与曹操不但不认识,而且也从未见过面。当时的董昭也并非曹操的手下,而是汉末朝廷的一名议郎。

当时,汉献帝在杨奉、韩暹、董承、张杨等人的护卫下回到了洛阳。曹操非常担心四人的军力,不敢贸然来到洛阳。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与曹操素不相识的董昭却凭一己之力扭转了这种局面。正是他的这封信给曹操被杨奉等人主动请到了洛阳,从而为曹操“奉天子”战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董昭也后来也因此被曹操所器重,身居高位。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深根固本什么意思?深根固本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刘备当年能在徐州安然发展两年之久,可能还要感谢荀彧。因为曹操原本是要攻打刘备,但荀彧建议曹操先拿下吕布,所以曹操才没进攻徐州,不然刘备是绝对抵挡不住曹操的。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深根固本”就出自荀彧的口中。荀彧是曹操前期最重要的谋士,算是曹操心腹之一,但荀彧和曹操志向不同,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什么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只要把一本书看上百遍,自然就能领悟其中的精髓。我们现代人和古代人读书的方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书的种类则要多出百倍,在三国时期大家想看书可能也就只有春秋时期的书籍,所以只能来来回回反复的读。所以这次讲的成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凸显了古人的读书方

  • 矫情自饰什么意思?矫情自饰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曹植和曹丕的争嗣之战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最终曹丕当上了嗣子,成为了魏帝。都说曹植不是输给了曹丕,而是输给了自己,其实还有一点原因。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矫情自饰就是讲述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故事,可能大家对这个成语会感到比较陌生,毕竟平时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很高。所以这次就为大家专门介绍下矫情自饰的意思,还

  • 古代十大情诗赏析,十首经典情诗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虽然情人节已经过去了,但这次还是想为大家介绍十首古代经典情诗。毕竟古人不管是讲话还是写作都会比较含蓄,也给人一种非常独特的美感。说不定哪天你也会用上这些古诗词。古人谈恋爱不像现代人来得快去的也快,他们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堆积这份感情的,所以从保质期上来讲会更加的长久,这也是非常令人羡慕的爱情,当然我

  • 事无巨细什么意思?事无巨细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刘备去世后,相当于是把整个蜀汉都交给了诸葛亮,但是诸葛亮治国的能力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不少。而且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操心,这次为大家讲解的成语事无巨细,背后的故事就是说诸葛亮治国的缺陷。如果诸葛亮能更加合理的处理朝中问题,说不定还能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态都更加健康。下面就为大家讲讲事无巨细的意思还有典

  • 中元节为什么是鬼节?中元节为什么不能出门有哪些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中元节,也是大家俗称的“鬼节”,其实中元节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祭祖大节。因为在古代会在这天祭祀亡魂,所以也被称为鬼节。很多人都说中元节不适合出门,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元节大家还是能正常活动的,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恐怖。这次就为还不了解中元节的朋友,介绍下这个非常具有神秘色彩

  • 死不瞑目什么意思?死不瞑目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死不瞑目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认识,算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成语了。但是你知道死不瞑目的典故出处么?这次就为大家专门讲讲死不瞑目背后的故事。这个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集合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但是这些诸侯当中只有孙坚一人肯全力出战。而孙坚在此次战役中发生了一件事,诞生了死不瞑目这个成语

  • 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鬼节有什么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农历七月十五,是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元节。这样说可能还觉得没什么,但是中元节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鬼节。这个名字就自带了效果加成了,一听就让人有些不寒而栗。但事实上,鬼节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一切都只是后来人心中对于“鬼”的描述,让人感到害怕

  • 无所不可什么意思?无所不可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东汉末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集结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当时袁绍担任盟主,他和跟曹操的兵力并不是很多,所以一直都挺被动,而且也不敢轻易消耗兵力。当时虽然大家表面上是盟友,但背地里想的都是各自为政,丝毫没有团结的心思。但曹操是个城府非常深厚的人,在出击之前便同袁绍商量好了对策。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

  •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是什么意思?是哪位神话人物造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书籍都借鉴了《山海经》里的故事,毕竟山海经实在是太有想象力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句话就出自于《山海经》,那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无非就是说天地之倾向。但在这个故事当中,存在着怎样的秘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那这次就跟大家讲讲这其中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