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什么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典故出处介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什么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86 更新时间:2024/1/21 18:51:0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只要把一本书看上百遍,自然就能领悟其中的精髓。我们现代人和古代人读书的方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书的种类则要多出百倍,在三国时期大家想看书可能也就只有春秋时期的书籍,所以只能来来回回反复的读。所以这次讲的成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凸显了古人的读书方法,虽然书不多但能保证每一本都读透,每个人也能参悟出不同的道理,起来看看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王肃传》注引《魏略》,时间是在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主人公名叫董遇。原文如下:

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当初,董遇对《老子》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为该书作训诂注疏。他还非常喜欢《左氏传》,并为该书辨别异同。有人想拜董遇为师,却遭到董遇的拒绝。董遇表示:“读书一定要先读上一百遍,书中的意思便自然会显露出来。”有学生对董遇表示:“苦于没有时间读书。”董遇回答道:“应当利用三余的时间来读书。”学生问三余是什么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晚上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阴雨天都是多余的时间,也可以读书。”

本文要要介绍的三国成语有两个,一个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另一个则是“三余读书”。前者的意思是读书的遍数一多,书中的意思便自然显露出来;后者的意思则为抓住一切空闲时间读书。这两句成语都是由董遇所首创。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如何抓住空闲时间读书、怎样才能理解书籍的精髓,这里面的诀窍却并非人人都能明白。而早在一千多年前,董遇所首创的这两句成语恰恰回答了这两个疑问。

说完了成语,再来说说董遇这个人物。关于董遇的事迹,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无只言片语,但在三国时人鱼豢所撰的《魏略》当中,董遇与贾洪、邯郸淳、薛夏、隗禧、苏林、乐详等人的事迹被并传,有个简略的介绍,他们七人被鱼豢誉为“儒宗”,简言之就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家。

董遇,字季直,籍贯不详,早年与哥哥季中一起投靠将军段煨,后来又来到京城,担任过黄门侍郎。曹丕曹睿当政期间,董遇先后担任侍中、大司农等职,数年后病故。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矫情自饰什么意思?矫情自饰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曹植和曹丕的争嗣之战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最终曹丕当上了嗣子,成为了魏帝。都说曹植不是输给了曹丕,而是输给了自己,其实还有一点原因。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矫情自饰就是讲述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故事,可能大家对这个成语会感到比较陌生,毕竟平时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很高。所以这次就为大家专门介绍下矫情自饰的意思,还

  • 古代十大情诗赏析,十首经典情诗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虽然情人节已经过去了,但这次还是想为大家介绍十首古代经典情诗。毕竟古人不管是讲话还是写作都会比较含蓄,也给人一种非常独特的美感。说不定哪天你也会用上这些古诗词。古人谈恋爱不像现代人来得快去的也快,他们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堆积这份感情的,所以从保质期上来讲会更加的长久,这也是非常令人羡慕的爱情,当然我

  • 事无巨细什么意思?事无巨细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刘备去世后,相当于是把整个蜀汉都交给了诸葛亮,但是诸葛亮治国的能力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不少。而且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操心,这次为大家讲解的成语事无巨细,背后的故事就是说诸葛亮治国的缺陷。如果诸葛亮能更加合理的处理朝中问题,说不定还能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态都更加健康。下面就为大家讲讲事无巨细的意思还有典

  • 中元节为什么是鬼节?中元节为什么不能出门有哪些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中元节,也是大家俗称的“鬼节”,其实中元节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祭祖大节。因为在古代会在这天祭祀亡魂,所以也被称为鬼节。很多人都说中元节不适合出门,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元节大家还是能正常活动的,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恐怖。这次就为还不了解中元节的朋友,介绍下这个非常具有神秘色彩

  • 死不瞑目什么意思?死不瞑目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死不瞑目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认识,算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成语了。但是你知道死不瞑目的典故出处么?这次就为大家专门讲讲死不瞑目背后的故事。这个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集合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但是这些诸侯当中只有孙坚一人肯全力出战。而孙坚在此次战役中发生了一件事,诞生了死不瞑目这个成语

  • 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鬼节有什么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农历七月十五,是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元节。这样说可能还觉得没什么,但是中元节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鬼节。这个名字就自带了效果加成了,一听就让人有些不寒而栗。但事实上,鬼节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一切都只是后来人心中对于“鬼”的描述,让人感到害怕

  • 无所不可什么意思?无所不可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东汉末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集结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当时袁绍担任盟主,他和跟曹操的兵力并不是很多,所以一直都挺被动,而且也不敢轻易消耗兵力。当时虽然大家表面上是盟友,但背地里想的都是各自为政,丝毫没有团结的心思。但曹操是个城府非常深厚的人,在出击之前便同袁绍商量好了对策。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

  •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是什么意思?是哪位神话人物造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书籍都借鉴了《山海经》里的故事,毕竟山海经实在是太有想象力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句话就出自于《山海经》,那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无非就是说天地之倾向。但在这个故事当中,存在着怎样的秘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那这次就跟大家讲讲这其中的故

  • 外宽内忌什么意思?外宽内忌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姜维被称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去世后接过了北伐大旗,势必要完成诸葛亮遗愿。但到了后期,姜维同朝中多为大臣意见出现分歧,导致姜维不敢回到成都,只能自己开田屯兵。当姜维再次期间却罢免了一位诸葛亮赏识的人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外宽内忌,便是跟姜维有关。其实当时能威胁到姜维的人并不多

  • 明日黄花是什么意思?有没有昨日黄花?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在一些很常识性的问题上,很多人的思维都是一样的,比如,过去发生的事情当然就被放在“昨日”之前,将来的自然就在“明日”之后,因此有这样一个词,用来表示过时的消息,没有时效性的新闻的时候,很多人根据惯性思维,都会认为应当是“昨日黄花&rdquo